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學案的利弊?如何用學案導學讓學生學得主動?麻煩告訴我

學案的利弊?如何用學案導學讓學生學得主動?麻煩告訴我

“學案”就是“學習方案”,是相對於“教案”提出的,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的供學生課前預習、課內導學和課後復習使用的課例學習材料。“教案”發揮的是導“教”功能,著眼於教師“講什麽”、“如何講”、“講得怎麽樣”,側重於學生“學會”。而“學案”則發揮的是導“學”功能,著眼於學生“學什麽”、“如何學”、’學得怎麽樣“,側重於學生”會學“。“學案導學”就是用學習方案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它以“學習方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式,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為主體,以教師的指導或輔導為主導,師生***同合作完成教學目標的壹種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使教學過程由“教”變為“導”,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習慣,而且有利於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價值。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壹,從而實現教學的高效化。 學案導學的優點 ——幫助學生系統全面地把握知識內容,克服盲目和片面,減少教材閱讀和作業中的困難,有利於準確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對學習新課作用尤其明顯。學案好比半個家庭教師,能提供及時、關鍵的指導和人性化的服務。 ——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具體的內容材料,師生互動的基礎得以夯實,可操作性增強。來自學生的原味思想、觀點、解釋、解答、設計、作品、表現方式等,對提升教學生動性會產生可以預期的作用。 ——有利於學生掌握研究性學習方法,提高研究性學習水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具體體現: 1、利用學案,明確目標: 2、定向自學,嘗試解疑: (1)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主動查閱教材、工具書、做實驗,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嘗試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2) 對於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通過同位商量,小組討論、全班辯證等多種討論形式、並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帶頭作用,多角度、多層次的辨析,盡可能的相互啟發,消化個體疑點,教師迅速準確的發現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疑點和難點。 3、精講點撥,歸納總結: (1)對學生具有普遍意義的疑點和難點,教師可采用兩種方式處理。壹是點撥,讓疑點不同的幾個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參與其中,適時點撥;也可以采用“學生教學生”的辦法,讓已經解決問題的小組的學生當老師,面向全班進行講解,教師適時點撥。二是精講,教師要抓住問題的要害,壹語道破天機,收到教與學的高效率。 (2)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建構知識網絡,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 4、當堂達標,遷移訓練: (1)達標練習要限時限量,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收集學生答題信息,出示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 (2)針對學生訓練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進行矯正,補充補償練習,給學生針對性訓練的機會; (3)布置適量有梯度的作業。 5、回扣目標,課堂小結: 做到:重點內容,概括歸納,梳理成線,加深學生印象;指出:易疏忽的知識薄弱點,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評價:學生的當堂表現,起導向作用 學案導學使用中容易出現的誤區(缺點): 1、學案內容習題化: 2、把“教學目標”當“學習目標”:作為“學習目標”,是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掌握的指南針,應列舉出本節課的知識重點以及各知識的把握層次,最好能將本節知識與各節、各章內容聯系起來,構建起知識網絡,明確在學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為本節課的提綱挈領和核心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最終目標。 3、“學案導學”變成了“穿新鞋,走老路”:重教輕學,包辦代替養成習慣,所以實行“學案導學”時習慣於走老路。如對那些應由學生自已解決的內容仍以講為主,還是註重了講深、講細、講透,認為“學案”中安排的讓學生自我探索、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問題等太耽誤時間,總不如自己講效果好。另外,生成意識相對薄弱。學案減少了教師的“教”,增加了學生“學”,突出了學生主體意識,但設計好的學案會影響“生成”的魅力,這就需要在預設的同時預留出“生成”的空間。“學案”導學要有壹定的開放性,要給學生留下適當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否則,就會導致學生課前學習的完全同質化,這對於學生知識經驗背景的多樣化,對於學生課堂思維的多樣性是不利的教師個性容易弱化。教學缺乏規範會導致盲目,而刻板執行又會出現僵化。集體備課與教師個性應有機統壹,學案文本應當適合班級學情,這就需要處理好“教學規範化”和“課堂個性化”的關系。 學案是教學的壹個輔助工具,是學生學習的另壹媒介,不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因素。那些“學生按照學案學,教師按照學案教”的觀點和言論,都是對“學習模板”的誤讀,也是不顧學生和教師主體地位的表現。如果讓“學案”、“講學稿”控制了課堂,那將是壹條死胡同,就會失去課堂教學的生命和智慧。壹、精心設計導學案,讓學生學會自學。 中學階段的學習以書本知識為主,讓學生借助教材學會自學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因此我們要精心設計適合學生的學案,提供給學生自學的空間,使他們學會邊看書邊思考,學會邊動腦邊操作,並把自學發現用語言表述出來;鼓勵他們用自學這把鑰匙去打開科學知識的大門。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來設計學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壹是“引”。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教材應看什麽,怎樣看;想些什麽,怎樣想;做些什麽,怎樣做。讓學生學會閱讀,初步掌握讀書的方法和壹定的思維方式,使學生逐步體驗到“讀”是學會學習的第壹需要,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使學生初步養成閱讀習慣。讓學生把讀教材的收獲說出來。二是“導”。通過設置簡單的相關知識的問題來進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討論,教師加以適當的點撥,從而解決簡單的知識,為自主獨立學習打下基礎。三是“放”。放手讓學生學習新知識,讓學生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把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及時提出來,教師從思考的方向和方法上加以指導,引導大家***同探討研究,解決問題。 二、引發思維的矛盾,讓學生學會質疑。 學習活動不僅是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也是發現新的問題,引發新思考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學案設計的時候要註意設計問題,引發思維的沖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善於“異想天開”……,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給學生提供誘因,引起學生新的發現。 三、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創新學習。 學生有興趣學習時,才會學得最好。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學案設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預設可以激發學習興趣的活動,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創新性的學習。讓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新發現,並進行適時啟迪,幫助學生沖破舊的思路的束縛,使知識不斷地深化和發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為科學獻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四、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 教會學生學習,其最重要的目的還在於喚起其學習的需要,助其發現學習的個人意義,讓學生能夠有意識地主動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總結、保持已有的學習經驗,並在學習中進行自主建構,能主動地根據先前認知結構註意和有選擇性的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並隨時能進行遷移。 合理有效的利用學案,讓學生先學,教師加以巧妙的引導,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終身學習的思想,形成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和風格,讓學生“學會學習”,實現教育的本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