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附屬第壹醫院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病醫師分會常委兼總幹事
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統傳染病
法定報告甲乙類傳染病其發病和死亡數排第二
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易感人群
壹般預後良好,大多數可治愈
疾病定義
肺結核也稱“肺癆”,是壹種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統傳染病,病竈主要發生於肺組織、氣管、支氣管和胸膜部位。在我國,肺結核屬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
流行病學
發病和死亡情況
在我國傳染類疾病中,肺結核發病和死亡數均排第二位。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18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的結核病潛伏感染人群約為17億(占世界人口的23%),新發結核病病例約為1000萬例,發病率為133/10萬。這意味著,每5個人中就有1人為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者,每10萬人中有133人為新發結核病患者。
結核病累及各年齡段、遍及各國。總體而言,90%結核病新發病例是成人(年齡≥15歲),9%是HIV感染者。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新發病例數占全球的87%。
結核病是全球範圍內十大死亡原因之壹。據WHO估計,2017年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陰性人群中約有130萬結核病死亡病例,HIV陽性人群中約有30萬結核病死亡病例,結核病死亡率為17/10萬。我國結核病死亡病例約為3.7萬例;結核病死亡率為2.6/10萬,在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中排第29位。
發病、死亡趨勢
全球範圍內,結核病發病率(即每年每10萬人口的新發病例數)每年約下降2%,結核病死亡率(即每年每10萬人口中HIV陰性人群的結核病死亡人數)每年約下降3% 。
易感人群
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塵肺患者、免疫抑制劑使用者、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都是肺結核的易感人群,應每年定期進行結核病檢查。
疾病類型
結核病(包括肺結核)分類法對其診斷、治療和預防至關重要。目前,我國施行《結核病分類(WS 196—2017)》標準,其分為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者、活動性結核病和非活動性結核病。
肺結核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者
機體內(肺組織、氣管、支氣管和胸膜)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但沒有發生臨床結核病,沒有臨床細菌學或者影像學方面活動結核的證據。
活動性肺結核
具有肺結核相關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結核分枝桿菌病原學、病理學、影像學等檢查有活動性結核的證據。
按病變部位、疾病進展等情況分類
原發性肺結核;
血行播散性肺結核;
繼發性肺結核;
氣管、支氣管結核;
結核性胸膜炎。
按耐藥狀況分類
非耐藥肺結核;
耐藥肺結核。
其中耐藥肺結核又可分為:
單耐藥肺結核;
多耐藥肺結核;
耐多藥肺結核;
廣泛耐藥肺結核;
利福平耐藥肺結核。
按治療史分類
初治肺結核;
復治肺結核。
按病原學檢查結果分類
塗片陽性肺結核;
塗片陰性肺結核;
培養陽性肺結核;
培養陰性肺結核;
分子生物學陽性肺結核;
未痰檢肺結核。
非活動性肺結核
無活動性肺結核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細菌學檢查陰性,影像學檢查符合以下壹項或多項表現,並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肺部影像改變可診斷為非活動性肺結核:
鈣化病竈(孤立性或多發性);
索條狀病竈(邊緣清晰);
硬結性病竈;
凈化空洞;
胸膜增厚、粘連或伴鈣化。
傳播途徑
主要途徑
經空氣傳播。當肺結核患者咳嗽、打噴嚏、大笑和唱歌時,可把含有結核分枝桿菌的微滴播散空氣中,並可停留數小時,若被他人吸入則可引起感染。
其他途徑
如飲用帶菌牛奶經消化道感染,患病孕婦經胎盤引起母嬰間傳播,經皮膚傷口感染和上呼吸道直接接種均罕見。
然而,握手、接吻、分享食物或飲料等不會傳播肺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