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五大劇種,分別是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
1、京劇,代表作《宇宙鋒》《玉堂春》《長阪坡》《群英會》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壹,場景布置註重寫意,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壹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2、越劇,代表作《賴婚記》、《珍珠塔》、《雙金花》、《懶惰嫂》、《箍桶記》
越劇(漢語拼音為yuèjù,英語為Yue Opera)——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
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之壹。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昆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3、黃梅戲,代表作《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采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臺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壹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
4、評劇,代表作《小女婿》、《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
評劇,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壹個戲曲劇種,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壹,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曾有觀點認為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清末在河北灤縣壹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
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壹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表演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
5、豫劇,代表作《春秋配》、《花木蘭》、《穆桂英掛帥》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壹、中國第壹大地方劇種。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臺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意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新西蘭、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
擴展資料
戲曲劇種的分類方法具有多種方式,按表演形式和內容,可分為秧歌戲、道情戲、花鼓戲、花燈戲、二人臺與二人轉、皮影戲、木偶戲及各地方戲曲種類等。
按流行地域可將劇種歸類為北方劇種和南方劇種;按聲腔系統可分為昆腔系、皮黃腔系、梆子腔系、高腔系等近代四大聲腔劇種和各地方戲、劇等。
而戲曲藝術中不同種類之間的區別,主要以演唱腔調的不同特點為劃分依據,戲曲劇種按各自同類性質的唱腔來分布,因此聲腔系統就成了各劇種分類的主要系數,戲曲中的語音與音樂所呈現的藝術特征是區分各劇種的重要標誌。
百度百科-戲曲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