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萬古江河》篤行日誌——生生不息的“反清復明”

《萬古江河》篤行日誌——生生不息的“反清復明”

許倬雲先生在《萬古江河》 這樣壹部以描繪中華文明文化史為主的著作中頗有幾分意味地單列了壹章節,用以記載清初激烈的民族矛盾和文化沖突。雖然許先生的文鋒依舊冷峻理性,但落筆處還是難免流露出幾分情結,撫卷讀之,回望300余年前漢家英烈為華夏正朔拋顱灑血的錚錚鐵骨,不禁為之唏噓。

許倬雲先生文中提及自兩宋先亡於金,再亡於元,“中國人在這壹時期,深感亡國之痛,也努力興復,終於朱明崛起,再造中華。”領導了中國古代史上唯壹壹次北伐成功的明太祖朱元璋以復華夏衣冠的勃然雄姿躍上歷史舞臺時,他就註定是青史中最不應被詆毀的民族英雄!也正因如此,有明壹朝,尤重夷夏大防。而清兵入關之後以抹殺漢文化為主要目的的剃發易服更是“直接觸動了文化認同,不僅僅是民族間的沖突了。”

在清朝近300年的統治中,以反清復明為宗旨,以驅逐韃虜為目的,以伸張民族大義為根本的反抗運動此起彼伏,從未間斷,反抗之激烈,參與之踴躍可謂是歷個大壹統朝代之最!從南明各政權的相繼建立和失敗,大順、大西政權余部與南明的合作和臣服,以及國姓爺鄭成功延續明祚,中間還夾雜著嘉定三屠和江陰八十三日等的殊死抵抗。到了清中期,尚有“朱三太子”、呂留良、曾靜等人的起義舉事;而即便是在清朝末年的風起雲湧中,我們還是能看見高舉反清復明大旗的光復會等諸多會黨。“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裏江山。”江陰閆應元廟中這副正氣浩然的絕命聯中依然能讓我們感受到那個年代的不屈與悲憤!

? 遙想明成祖朱棣當年的豪言壯語:? “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足顯漢家風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