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出自明代徐有貞的《中秋月·中秋月》,原詩為: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這首詞的大概意思為:
“月亮到中秋節的時候顯得比其他時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所經歷的陰晴圓缺呢?算啦吧,不管什麽陰晴圓缺都不要再說,那但是過去的事情了,還是珍惜人世間的好時光吧!如此美好時節,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其中的“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是壹首詞的關鍵所在,也是流傳很久的明句。作者用明亮來比較自己的生活。意思為“中秋時節望著這皎潔的明亮,自己經歷的的種種不美好的事情就不要想了,只要高高興興地活在當下,享受這美好的時光就是壹件很幸福的事了。
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詞中的意境,就要對詞的作者徐有貞有所了解。徐有貞(1407~1472),字元玉,號天全,今江蘇蘇州人,宣德八年進士,曾授翰林編修。後因參與謀劃英宗復位,事成後被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後誣告並殺害於謙、王文等大臣。後獨攬大權。因與石亨、曹吉祥不睦,出任廣東參政。後又遭石亨等誣陷,被扁為民。來後又因石亨敗亡,才從流放處回家。但是這時再重走仕途已經再沒有任何機會了,從此開始浪跡山水間。從他的生平中可以看出,他是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所以對人世間有很多的慨嘆。回憶過去的種種不免很多傷感。但是最終的結局也不算差,也算是頤養天年了。比起很多經歷重中事件後的歷史上人物的命運還是幸運的多的。
現在這句話也是被大家所最常用的,尤其是在自己經歷過壹些坎坷和不幸之後又重拾信心後,經常也會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表場對過過種種不屑再回首,和對未來生活美好生活的渴望。想想今年時到中秋和國慶兩節,但是由於福建突發的疫情的原因,把很多遠離家鄉,在外打工的人想趁為個假期回家看望家人的計劃壹下子落空了。中秋時節獨自站在高樓的陽臺上,看著天空的明亮,想著家裏親人也總有壹種異樣的心情湧上心頭,這時如果有這二句古詞來形容很多有同樣經歷的人的感受再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