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的體會與收獲
填寫書本16頁
三、總結反思
在今後的探究活動中,同學們經常要搜集資料和整理資料,這實際上是壹個經驗積累的過程,當大家掌握了這些方法,就能在信息的海洋中不斷地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同學們努力吧!!
第三單元 《糧食知多少》
壹、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於學校浪費情況的調查,使學生了解身邊浪費糧食的現象。
2、 通過學生自己上網查找有關愛惜糧食的資料,使學生了解愛惜糧食的必要性。
二、 進行調查
在學校內進行觀察中午吃飯時各班浪費糧食的現象,問問題等形式的調查
三、 教學過程
(壹) 通過古詩,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都學過《憫農》,哪位同學來背誦壹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師:這首詩告訴了我們壹個什麽道理?
要珍惜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
(二)講故事《七顆鉆石》的故事。
討論:從這個故事中妳知道了什麽?要向小女孩學什麽?
(三) 公布調查結果,並討論
將學生在學校內拍到的浪費糧食的照片進行展示。也將壹些拍到的壹些珍惜糧食的照片拿出進行對比。
公布調查結果
(四) 學生上機查找有關資料
1、 我國的糧食產量
2、 我國現在的糧食浪費情況
3、 浪費糧食的危害
4、 浪費糧食的主要集中人群和地區
(五) 將查到的資料進行交流
(六) 總結
看來珍惜糧食迫在眉睫,讓我們壹起努力珍惜糧食,不再浪費。
附:調查問題
1、 妳在學校有沒有把飯吃完的經歷嗎?
2、 如果有的話,妳怎麽處理剩下的飯菜?
3、 妳有不愛吃的菜嗎?
4、 妳怎麽處理不愛吃的飯菜?
5、 妳能夠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來盛飯菜嗎?
第四單元 《探秘身邊的植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了解校園植物,嘗試對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2、知道這些植物在美化、綠化、凈化校園環境中的作用和意義。
3、嘗試家庭綠化設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與合作能、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這次調查和設計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學重點:
1初步學會調查的方法,了解校園常見植物。
2、設計能力的嘗試與培養。
六、教學難點:
調查活動的組織,使活動能有目的的進行。學生獨立實踐能力的培養。
七、教學準備:
1、調查範例、調查報告。
2、提前壹周調查輔導,小組長培訓
八、教學過程:
壹、課題的引入:從學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入手:我們每天都穿行於校園之中,那麽妳了解妳的校園嗎(學生肯定答知道的),接著再問:那麽妳知道我們的校園都有那些植物嗎,他們對校園的綠化又各有什麽意義呢?要了解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引出課題(校園植物調查)
二、調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及意義:通過觀看錄象或展示壹些資料(如人口普查或科學調查等)使學生明確調查是研究事物的壹種常用方法。
三、校園植物調查的目的、方法、步驟:
1、觀看教師準備的調查範例,大致了解調查的方法、步驟等。由於初壹學生第壹次接觸實踐調查這樣的課題,沒有任何實踐基礎,所以這壹環節是很重要的。
2、學生分組,討論制定調查計劃,教師參與並做好指導工作。
註:本課的前壹天對小組長作好培訓和指導,知道自己的責任和任務,並對小組成員分好工)
⑴、參與指導完善調查計劃的制訂
⑵、倡議為使更多的人認識了解校園植物,為確定的植物制作?身份證?掛牌?。並與學生***同探討用什麽樣的材料制作的標牌才能經歷風雨的洗禮,且都應該註名那些內容等等。
⑶、參與指導調查表的設計和指導(盡量將調查的項目都設計到調查表中)
如:(見附表)
3、以組為單位表達交流設計報告,互補再次完善計劃。
4、教師評價,補充強調調查註意事項
⑴調查的科學性:強調如實做好調查記錄及調查報告的統計。
⑵調查的過程中保護好校園環境(如不要折樹、摘花等)
⑶強調小組的合作意識的重要性。
⑷家庭綠化方案的設計要註意其合理性。
⑸在方案設計這壹塊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到政府、鋼鐵廠、農場局等鎮內機關、廠礦調查借鑒。
四、實施調查計劃:
1給學生壹周的充足時間完成調查計劃和對綠化校園環境的設計。
2自己抽出時間對學校及周緣的植物也做壹次細致的調查,做到心中有數。
3、每天下班前做壹次巡回檢查,看看每個小組的進展和身份證掛牌情況,對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給予個別的知道和幫助。
第二課時:
總結、交流、匯報、展示設計方案的過程。
1、將調查報告以組為單位在課堂上交流匯報。
2、組與組之間互補,比比看看那壹個組調查的種類數量最多,調查報告最完善。
3、展示綠化家庭設計方案,(以圖示的形式)看看那壹組的方案新穎,經濟,合理,實用。
4、最後評選出壹個最佳調查組和最佳方案設計組。
5、大家集思廣益對校園的綠化提出合理化建議,整理好後提交學校。
第五單元 《清潔工具的設計與改造》
壹、活動背景
通過課前布置學生調查和親身體驗或上網收集有關目前使用的清潔工具的信息和資料,了解其還存在的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在學生對清潔工具有了進壹步的認識的基礎上,構思適合我們使用的清潔工具,畫出草圖表達自己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來源於生活,激發他們的求知的欲望,培養觀察、捕捉信息及表達繪畫等綜合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在實踐中感受到自我創造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調查分析能力,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圖畫等進行表達的能力。
2、培養學生收集相關信息,並能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簡單加工處理和應用的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學會分享***同的勞動成果,學會相互合作。
4、使學生獲得壹些親身探究的體驗,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難點:
清潔工具的設計制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調查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圖畫等進行表達的能力。
四、活動方式
采用教師輔導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的方法完成,以達到最佳效果。
五、活動時間 4課時
六、活動年級 4年級
七、活動過程
第壹課時 制定活動方案
壹、了解清潔工具的種類。
二、討論:關於清潔工具,妳想研究哪些問題?
三、確定主題
1、學生進行分組,推選小組長。
2、小組討論、並確定要研究清潔工具的哪個主題。
四、制訂活動方案
1、思考:圍繞所選主題要開展哪些活動,需要做哪些準備?
2、小組制定活動方案。
五、小組制訂壹個調查方案。
六、布置下壹節課的任務
了解當地清潔工具的種類、使用情況、存在的問題以及人們對清潔工具的要求。
第二課時 活動交流
壹、 交流
1、小組先交流課前調查情況,並匯總。
2、選擇兩三項進行全班交流。
二、分析
妳發現現有的清潔工具存在哪些問題?
三、收獲和反思
通過調查活動,寫寫自己的收獲和反思。
小組裏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選擇壹種清潔工具,討論怎樣進行改進和重新設計。
小組討論,記錄所需材料。
第三課時 制作
壹、各組長匯報所要改進的對象
二、明確註意事項
1、檢查工具、材料是否齊全。
2、過程是否清楚,分工是否明確。
3、在在使用美工刀、剪刀等應註意安全。
4、隨時記錄下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三、分組制作,教師巡視,幫助指導
第四課時 作品展示
壹、各組逐壹展示並介紹其設計意圖
二、交流評價
三、收獲反思
第六單元 《我們身邊的壹次性物品》
教學目標:
1、了解壹次性物品對保護環境的影響。
2、搜集和整理資料;學習處理調查數據。
活動重點和難點:搜集和整理資料;學習處理調查數據
活動設計:
壹、導入課題
1、講述: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人們被眼前出現的壹幕幕情景所震驚:公路沿線兩旁滿地被丟棄的盒盒袋袋、瓶瓶罐罐,壹眼望不到邊際;隆冬季節,光禿的樹枝上掛滿白色的塑料袋和塑料薄膜,被狂風吹得飄飄揚揚,嘩嘩作響,如同招魂的白幡,而在車站,碼頭或是鬧市街頭,扔在地上的壹次性塑料飯盒令人觸目驚心。春季的郊外在才發有新綠的莊稼地裏,星羅棋布地撒滿了白色地膜和廢棄塑料袋,使踏青的人們多了壹份無奈而少去了春日踏青的情趣。所有這壹幕幕的情景預示著?白色汙染?已悄然來臨,同時也喚起人們對?白色汙染?的防治意識。
二、學習新課:
1、動員準備階段
(1)、看報道,初步感知什麽是?白色汙染?及其危害
在確定課題之後,壹些學生對主題的實踐研究已經有了壹定的構想,然而要想讓學生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圍繞關鍵問題有效地展開研究,還必須讓他們對自己所研究課題的範疇有壹定的認識。於是,我讓孩子看了壹則報道:
?白色汙染?對人類的傷害究竟有多大?所謂?白色汙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引起環境汙染的壹種形象稱謂。它是指用聚苯乙 烯 、聚丙 烯 、聚氯乙 烯 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被使用後所棄置的固體廢物。由於隨意亂丟亂扔,並且難於降解處理,對城市環境造成嚴重汙染。
據報道,非降解塑料制品在生產、使用、回收等環節都存在嚴重問題,首先,壹些發泡性塑料制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發泡劑,破壞大氣臭氧層,有的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有些人用這種塑料制品盛裝食物,有的商家甚至把做好的熱飯倒入塑料袋讓消費者帶走食用,而當溫度達到65℃以上時,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質就會滲入食品中,對人的肝臟、腎臟、中樞神經等造成損害。如果在使用後隨意丟棄,還會造成嚴重環境汙染,入土掩埋很難降解,有的甚至在土壤中會存在100年以上,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的汙染。
2、收置收集資料:
搜集的資料內容:
(1)什麽是?白色汙染?
(2)搜集、查找關於?白色汙染?危害的資料;
(3)查找有關治理?白色汙染?的方法;
提出要求:同學們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要通過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內容呈現出來,以供大家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