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高考改革的初衷上看 ,3+1+2方案,相比3+3方案,其實是新高考改革的“倒退”。3+1+2方案要求新高考生必須從物理和 歷史 中擇其壹,作為主選科目。在壹定程度上限縮了學生的選擇權。
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上看, 3+1+2方案可以有效減輕中學在新高考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師資、實施的嚴重匱乏等問題,有利於中學在選科組織過程中更好更有效的開展工作。
從新高考推進實施的角度上看, 3+1+2方案可以有效阻斷學生功利性放棄物理的現象,對於國家基礎學科人才的儲備大有裨益。
因此,總體而言,新高考3+1+2方案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卻是目前階段的“最好”方案,3+1+2方案可以幫助中學、高校更好地應對新高考,循序漸進推進新高考。
合理不合理還需要在運行的過程中來檢驗。 我個人認為起碼比“3+3”的模式會更加合理壹些。
廣東新高考的“3+1+2”模式下,考生的選擇只有12種組合搭配:
1、語文、數學、外語、物理、生物、化學
2、語文、數學、外語、物理、生物、地理
3、語文、數學、外語、物理、生物、政治
4、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地理
5、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政治
6、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地理、政治
7、語文、數學、外語、 歷史 、生物、化學
8、語文、數學、外語、 歷史 、生物、地理
9、語文、數學、外語、 歷史 、生物、政治
10、語文、數學、外語、 歷史 、化學、地理
11、語文、數學、外語、 歷史 、化學、政治
12、語文、數學、外語、 歷史 、地理、政治
再過去的3+3模式下我們發現很多考生會放棄物理,這給高校招生來說無意帶來了選擇學生上的無奈,而最新的數據顯示對物理有要求的專業是最多的。
之前浙江做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提出了“賦分”制度:
浙江省等級性考試成績賦分表(2017年)
賦分的目的實際上也是為了解決選擇物理比較少的問題。但是從實際的效果來看,並不是很明顯。
事實上學生不選物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畢竟比較而言物理是這些科目中最難的科目,而分值卻是壹樣的!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選擇,選擇現實的更多也是合理的!
實際上選擇物理的人數少,那麽按比例來說高分的人數也會少,那麽選擇其他科目人數多按照比例來看的話,那麽高分的人數也會更多!名額多這件事情對很多人來說誘惑力會更大,因為人數少,且選擇物理的人大都應該是比較學霸壹些的,所以更多人沒有信心跟他們去競爭所以選擇放棄物理,我認為是非常合理的壹件事。
廣東這次的改革方式我認為還是比較好的,直接把物理和 歷史 兩科固定住,那麽對於壹些偏文的或者是偏理的學生來說這兩門課都是繞不過去的,相對而言也更加公平壹些。
不得不說,廣東的方案是壹個進步,這是壹個在吸取浙江等省經驗教訓並且聽取 社會 訴求和專家建議之後進行的壹個修訂,有利於新高考改革往好的方向發展!
壹、廣東的新高考方案合理在哪裏?
雖然廣東還沒有透漏新方案的具體細節,但是據推測應該是物理和 歷史 采用原始分計入總分,這個方案的合理之處在於:
1、有利於保障物理選課的人數: 這個方案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中等生敢選物理。在等級賦分模式下,很多學生不是不想學習物理,也不是不能學好物理,而是不敢選擇物理,擔心成為賦分制度的犧牲品。而新方案中的物理和 歷史 采取原始分計入總分,就有利於學生選擇物理,從而改變棄物理現象。
2、有利於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 雖然很多人懷念“老高考”,其實,老高考的文理分科確實有很多弊端,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出發,進行選擇,有利於學生的發展,這也是新高考改革的初衷。
雖然新方案下,所以不排除有的學生會棄物理而選 歷史 ,這非常正常,也符合改革的初衷,並不是每個學生都需要學習 歷史 ,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學好物理,在物理之外,增加壹門 歷史 ,多壹個選擇,多幾種組合,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比如學生以後想當醫生,他完全可以選擇 歷史 和化學、生物的組合,這樣既能避開因物理不好導致上不了理想大學的結果,又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不得不說是壹種進步。
二、廣東的新高考方案有什麽不合理之處?
原則上來說,每壹個方案都不會是絕對完美的,都會利弊並存!新方案雖然彌補了舊方案的壹些弊端,但是因為沒有實施,很多問題還沒有暴露出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不排除在實踐中會暴露出其他問題。
就現在而言,大家提出最不合理的壹條就是物理和 歷史 不能同時考,這對於物理和 歷史 都好的學生確實不公平,而作為壹名 歷史 老師,我知道,在現實中,很多物理成績好的學生, 歷史 成績同樣很好,他們更喜歡學 歷史 而不是政治甚至是生物。
這個問題顯而易見,解決起來應該也不難,無非就是物理和 歷史 多出壹套試卷的問題。希望在沒有正式出臺文件之前,可以進行彌補。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對妳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註按鈕,壹起來探討教育問題。
其實文理分科才是最合理的,說到最本質的問題就是,妳要培養的是全材還是專材?現在各個學科專業化和細化越來越明顯,培養全材是不切實際的。高考不分文理,我認為本身就是錯誤。選 歷史 生物化學,錄取化學專業,到時大學和畢業後 歷史 壹科屁用沒有。選 歷史 政治化學,錄取 歷史 專業,化學這科在大學和工作後有什麽用?反而拖累了 歷史 和交叉學科的學習,學 歷史 的看不懂地理的地圖,這不是 搞笑 麽?其實文科政治 歷史 地理三科是互補的。講政治制度,妳要講制度形成的 歷史 吧?講 歷史 ,妳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 歷史 唯物主義吧?妳要會看 歷史 地圖吧?講區域地理和人文地理,妳也要涉及政治和 歷史 吧?
在全國改革的大背景下,廣東這個改革算是比較好了,雖然我不贊成,但沒什麽卵用,改革不會因為妳壹個人反對而停止。廣東改革將 歷史 而不是政治作為二選壹,已經是壹個巨大進步,個中原因不用說。另外將物理作為二選壹,是真為以後培養高 科技 人才作打算,這點真的很好。
按以往 歷史 ,壹個高考改革無論成敗,都要十年左右,或許到時碰了頭又改回文理分科也不奇怪。
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英語(學業水平)
語文英語政治 歷史 地理+數學(學業水平)
這個模式如何?
2018年12月17日,在廣東省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應用展示活動暨操作使用培訓會議上,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創透露,廣東省新高考模式確定為 “3+1+2”。
“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1”,指物理、 歷史 兩門科目必選壹門;“2”,指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技術、 體育 、藝術等科目中任選兩門。高考所考科目***計六門。
對此,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相關方案尚未定稿,方案的具體內容還在審議當中, “最終的方案還是要等待省教育廳、省考試院發布的官方消息。”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3+1+2”模式,在壹定程度上彌補了“3+3”模式存在的問題。
2014年9月,《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公布,標誌著中國新壹輪高考改革加快。浙江省率先出臺了改革方案,考試模式確定為 “3+3”模式 ,即保持語文、數學、外語必考科目不變,選考科目為“7選3”,政、史、地、物、化、生、技術七門選三門。但改革中的問題也逐漸浮現了,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萬考生,選考物理的只有8萬人,下降得很厲害。
物理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又是現代高新 科技 進步的引領學科,應用十分廣泛,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推動信息、能源、航天、材料、交通等領域的發展。總而言之,物理是不可缺失的學科。
“3+1+2”模式更合理的地方是:首先,物理、 歷史 作為必選科目, 避免考生棄難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學素養的下降 ;其次,解決了區分度不夠的問題;再次,同科目因為難度不同導致原始分不可比的問題有所緩解。
關註:粵港澳大灣區,好內容等著您
不改革總分錄取模式,高考科目不管怎麽調整,都扭轉不了應試教育,也無法減輕學生的負擔。
在浙江和上海已經試點的3+3高考改革方案,出現了諸多不適應問題,因此,廣東等在推進新高考改革時,對之前公布的3+3方案,進行適當調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為讓高考改革方案更為完善、穩妥,有必要向 社會 公布初步方案,廣泛聽取意見,集思廣益,進行科學、民主決策。
從目前獲知的信息看,針對3+6選3(或7選3)科目組合給學生的選擇權過大(6選3有20種組合,7選3有35種組合),導致學生功利選科、選科失衡,以及學校辦學條件跟不上等壹系列問題,今年啟動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準備調整原來設計的3+3方案,實行3+2+1方案(此前媒體曾報道江蘇準備實行3+2+1方案),或者3+1+2方案(媒體曾報道遼寧將實行3+1+2方案),最終會選擇3+1+2方案。3+1+2方案中3指語數外,1+2則是在其余6門科目中,所有學生要麽選壹門物理,要麽選壹門 歷史 ,再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自選兩門,實行3+1+2方案,考生將有12種科目組合選擇。
3+1+2方案,不比3+3方案更優,之前輿論質疑高中學校由於師資、課程、場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原因,針對3+3科目組合實行套餐制教學(只給學生有限幾個科目組合選擇),而3+1+2則就是給學生限定原來20組合的12個“套餐”,如果學校條件不具備,還會進壹步限定學生選擇。除此,規定學生必須選物理或 歷史 ,與國家整體高考改革方案強調取消文理分科的精神並不相符,還是實行基本的文理分科;3+1+2方案給了學生12種組合選擇,但比20種選擇少了8種,而且物理 歷史 不能同選。由於有的省實行3+3方案,而有的省實行3+1+2方案,高校同壹專業在各省的招生標準將變得混亂,有的文理不分按選科招生,有的按文理分科招生。
事實上,3+3方案之前試點存在的問題,是可以通過規定選考考試次數、調整選考等級賦分,以及規範高校招生專業選科要求加以解決的,比如,高校招生專業只提出三類科目要求,偏理專業要求必選壹門物理,偏文專業提出必選壹門 歷史 ,其余少數專業可科目不限,就可引導學生理性選科。
為此,需要對3+3,3+1+2,3+2+1方案進行全面評估,公開討論利弊,不能就由教育考試部門單方面決策。
更重要的是,不管實行3+2+1科目組合,還是3+1+2科目組合,這都是科目調整,沒有改變總分錄取模式,這不可能扭轉基礎教育的應試傾向,這也是3+3方案出現諸多問題,導致文理不分科、多次考試、等級賦分等改革價值沒有得到體現反而出現其他問題的根源。
實踐證明,高考改革必須推進招考分離的改革,尤其是突破按總分錄取的錄取模式,如果不改革錄取制度,只對考試科目進行調整,改革的價值和意義並不大。因此,各省在設計高考改革方案時,應該聚焦錄取制度該怎麽突破,必須加大自主招生、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的力度。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要按照有利於科學選拔人才、促進學生 健康 發展、維護 社會 公平的原則, 探索 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這應該是高考改革堅持的方向。
廣東高考“3+1+2”模式,最大亮點在於強化了物理、 歷史 的學科分量,部分消除了“等級賦分”時學霸紮堆競爭的弊端。
我們從中仍然能看出“文理”分科的影子,可以看做“高考改革”進程中的壹種過渡形式吧!
對廣大考生來說,無論是“3+3”還是“3+1+2”,都應該有壹個明確的未來規劃,特別要重視大學專業對學科的限制要求;其次,考生應該從自身實際出發,切實明確“ 成績” 是唯壹的“進階”指標,學科的覆蓋率再高,仍然要選擇自己成績高的那壹科。因為如果成績上不去,過不了高考批次線,其他的自然成了免談之列。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我覺得可以這樣:3+綜合。就是除了語數英,第四門,是綜合的,壹科總分600分,裏面可以包含任何知識,把其他六科的內容,都放進去,甚至還可以放 體育 ,美術,等科目的筆試進去,然後考生只要寫自己會的就好。不會的就不寫。這樣就能保證考生不管怎麽選科,那麽考試都是做自己擅長的內容。也不排除有人精力充沛,可以把所有科目都學好。這樣,才是真的優勝劣汰,沒有任何技巧可言,就是直接展示自己的才華。學霸可以爭取五百分以上,普通學生爭取三四百就可以了。
浙江和上海作為第壹批新高考改革地區,實行了“3+3方案”,但是問題中出現了壹些問題,
比如:
1、物理棄考的學生很多導致很多高校招生出現問題,之後官方有設置了最低保障人數。
2、組合太多,學生選擇也多,首先未必每個學校都有條件開全了,其次學校管理難度加大;
3、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講,選擇越多,越痛苦、不知道怎麽選擇。
“3+1+2”方案,相比“3+3”方案,好像是“倒退”了,但是:
1、設置了必須選物理或者 歷史 ,基本和原來理科、文科核心壹致,保證了大學培養的對接;
2、“3+3”壹***有20種組合,“3+1+2”是12組組合,減輕了學校壓力,也減輕了家長和學生的選擇壓力。
1.為精英鋪路
科技 高速發展的今天,物理是不可少的。真正成績好的學生,首選物理,壹是專業多,前途光明,這將真正的精英進行壹次篩選,為國家選出頂尖 科技 人才。教育資源也將向這些人傾斜。教育兩極分化也將更加明顯。
2.為大眾施粥
從廣泛的學生群體來看,尤其是面上中學,生源質量差,這些學校的學生必將大規模選擇 歷史 ,對這部分學生來說,選擇 歷史 考上大學的機會更大。但專業的選擇有極大限制,高端頂尖的專業很少向其開放。這壹方面導致學校師資不均衡,壹方面導致這部分學生獲得的教育資源進壹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