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同事桌上的《讀者》,閑來無事下翻閱了壹下,看到兩篇文章有感。
劉心武的《長吻蜂》,其中有段話頗有同感:“生命單純,然而美麗。活著真好,尤其是能與自己以外的壹切美好的東西相親相愛,融為壹體!生命能沈浸在自己喜歡、利己也利他的境界裏,樸實灑脫,也就是幸運,也就是幸福。”別人為我為何教書,我不敢說我喜歡但我真真切切感覺到上班我喜歡,沒什麽充分的理由,更不是因為矯情才這麽說,就是喜歡。每天早上起床盡管也想睡懶覺,可爬起來去上班壹點都沒感覺到負擔。或許更喜歡的同事間的那種氛圍吧,還有就是喜歡上課時的感覺,盡管有時感覺到嗓子冒煙。看到壹個個小孩子感覺好可愛,特別喜歡的是低年級孩子,不是我教的,見到卻仍大聲喊我“錢老師好!”最愛看每天早上出操時,張穎那甜甜的,毫無學生跟老師之間那種距離感的笑容,真好!
1
記是有那麽壹篇文章《母親不是聖人》,講得是母親的壹個女兒總因為母親的信心而耿耿於懷,直至有壹天,她忽然明白:真正能完美唯有那些聖人。而母親,不是聖人,雖然她愛每壹個孩子,但難免有些顧此失彼。想到這,她內心裏完全釋然了。
於是,在每壹次與母親有些小矛盾之後,我馬上能告訴自己:母親不是聖人,我們不能總希望她能做到與自己所期望的完全壹樣。況且自己又何嘗又做到完全如她的期望呢?於是,我也釋然了,又樂悠悠地挽著母親的手四處逛街。
推而廣之,我們身邊的每壹個人都不是聖人,而我們的學生更不是完美的。這樣想想,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釋然。
2
林語堂說:《人生如詩》。我們應該當學會感受生命的韻律之美,像聽交響樂壹樣,欣賞其主旋律、激昂的高潮和舒緩的尾聲,就像人生活有童年、少年和老年,誰也不能否認這是壹種美好的安排。
是的,這些反復的樂章對於我們的生命都大同小異,但每個人的樂曲卻要自己去譜寫。也許偶爾會有些的斷奏或強音,使人生的主旋律不再和諧,那麽,趕快重新續寫好接下去的曲譜吧。
我願所有人的人生如詩,優雅、美好。
就在壹瞬間(二)
3
幸福生活是什麽?壹個雙手殘疾,用腳書寫人生的女孩說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因為她覺得她擁有愛,而且她還能用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從未對生活失望;壹個健康活潑,年輕漂亮,皮鞋光潔如新,有閱讀文學作品的熱情,甚至喝茶的時候嘴唇有力面且充滿渴望,但她說:“哪裏有什麽幸福?狗屁!”
幸福到底有沒有。幸福不是具體的可觸摸的物質,她是另外的東西,是有靈性的東西,只有懂得品味才能抓住幸福。
於是,寒假裏,當我坐在窗邊備課,埋頭了幾個小時,終於在某壹時刻完成時,我站起來,推開窗去,恰好這壹天外面是藍天白雲,而且冬日的陽光那麽柔和,放眼望去,我笑了,這壹刻我是多麽幸福!
當我動起手來,把房間從頭到腳徹底地打掃壹番,排上自己喜歡的花,放壹段愛聽的班德瑞,看書架上的書壹碼碼地,整齊地站立,再看看桌上的水果閃著水滴的光澤,我是多麽幸福!
壹個調皮至極的孩子被我委以重任,當付班長。他爸爸人在外地,發信息過來表達他的驚喜與感謝。當時的我正在婚紗店裏拍那叫畫藝的場景。那時的幸福,就似背景畫裏成簇的鮮花,欣然怒放。這種感覺,真好!
池莉也是個小女人,她在娓娓地與我絮叨她的幸福觀。她說,《收藏幸福》,然後在我們以後人生的無論哪壹個階段,只要想起它,它就會流淌和滋潤。
4
我愛流淚,不過極少是傷心的淚,更多的,是因為感動。曾經把讀者裏壹個少年自強,又擔負著照料單親媽媽的故事讀給學生聽。學生還睜著大眼專心地聽著我讀下去,我卻哽咽著無法出聲了。懂事的孩子馬上有人站起來自告奮勇地幫我往下讀。那節課,整個教室教被壹種感動所包圍。
有時,看書,讀著讀著,不覺眼眶模糊。馬上翻開另壹頁,怕感動進壹步漫延。
不過,有人說,《每壹個感動都值得流淚》。文章中,有朋友聚會,要求每壹個人說壹件能感動他人的事,誰能讓大家感動哭了,其他的人就要喝酒。於是,壹個又壹個故事講完了,酒也壹次次地壹幹而盡。暢快!是的,所有的感動都緣於心靈深處的震撼,所有的感動都來自於靈魂深處,沒有真情,哪兒來的感動?
生活中有那麽多善良的心善良的人,怎麽能不讓我們對生活樂觀呢?
……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裏,每壹瞬間,那真,那善,那美,在心底裏升華成了壹輪明月,壹盞香茗。
《信任》。文章記敘的事情很小:因想為爺爺買助聽器少帶400元的我正為難時,店主主動提出:下次給吧,權當我借妳的!原因是不想掃了興沖沖的老人家的興致。老人家臉上洋溢著的快樂讓人感動,他想幫他把快樂延長。“他將信任給了我,並帶給了壹個不相識的老人壹份快樂,多麽善良的人啊!”當作者作出如此感嘆之時,我的心中也產生同樣的***鳴。那錢作者很快還了,而在作者和我心底激起的,卻是做個善良誠信的人的漣漪。其實,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莫過於信任帶來的愉悅了。如果人人都生活在充滿誠信的社會裏,不需要有擔心受騙的惶恐,不需要有被騙的氣憤,不需要人與人之間多壹份戒備該多好啊!
《忽然受寵》。這篇文章是老公推薦閱讀的。這期《讀者》他先看。那天,他對我說,這篇文章值得壹看。於是,我認真看了起來,也深深明白了他推薦閱讀的用意。文中描述的許多細節多像我啊!對別人特別是對老師、學生尚能保持壹份耐心與熱忱,到了家,對老公、女兒有時就沒有“好話”說了,要麽粗聲粗氣,要麽不理不睬,心裏想著:這些都是自己最親的人,不需要“討好”,再說,有的是時間,不在乎那壹時的親熱。“如果妳能把工作中百分之壹的耐心用在我身上,我就知足了;如果妳能把我當作妳最不重要的客戶哄壹哄,我也就滿意了!”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特別是我們教師。辛苦了壹天,把自己足夠的耐心都交給了同事、學生,於是,對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親人時常就表現出極不耐煩的神情與話語。親人常常以“他在學校累了,不要計較”來寬慰自己,可事實上靜心想想:除卻工作八小時不說,還有應酬、睡覺等,真正與親人在壹起的時間又有多少呢?我們總是“先人後己”,先照顧好跟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有了閑工夫,才考慮到自己身邊的人。不是覺得他不重要,而是覺得這是咱自己人,不用客氣。可事實呢?就是在這樣的不在乎裏,生命在壹天天地流逝,而與親人相親相伴的時日也在壹天天地過去。而我們,卻往往在不多的時日裏,還充滿了許多不愉快的經歷——充滿指責、傷害、誤會、求全責備、無理取鬧!靜心想想,真的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