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西瓜蟲》幼兒園中班教案

《西瓜蟲》幼兒園中班教案

 作為壹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麽妳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我整理的《西瓜蟲》幼兒園中班教案,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西瓜蟲》幼兒園中班教案1

  主題的產生

 在組織戶外活動時,壹群男孩子在草坪中發現了幾只黑灰色的小蟲子,壹碰它們就蜷縮成壹團,像個小西瓜。就此孩子們產生並提出許多問題,“西瓜蟲”成為他們每天關註的熱點。天生對昆蟲的好奇與喜愛,恰好是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壹個契機。活動壹蟲子的名字

  (壹)活動目標

 1、觀察蟲子的外型特征,發揮想像力,為蟲子起壹個險當的名字。

 2、初步學會調查,並能講述調查結果。

 3、激發對蟲子的興趣。

  (二)活動過程與實錄

 1、活動過程:

 (1)觀察蟲子,起名字。

 (2)學名、俗名的調查活動。

 (3)關於蟲子名字的口頭報告。

 2、活動實錄:

 (1)教師適時提供放大鏡,引導孩子觀察、講述。孩子們把蟲子放在手裏,拿著放大鏡觀察、引逗。激烈地爭論其名字:

 “壹動,就變成小球,像個地球,叫它地球蟲吧”;

 “不對,像個皮球,叫皮球蟲”;

 “身上有7條花紋,叫七紋蟲”;

 “有十四條腿,應該叫多腿蟲”;

 “特像個小西瓜,叫它西瓜蟲吧”……

 孩子們經過商討,達成統壹意見,暫且稱為“西瓜蟲”。

 (2)教師引導孩子調查“西瓜蟲”的學名、俗名。入園、離園時,孩子們紛紛將家長請進幼兒園,壹同觀察西瓜蟲,並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請教西瓜蟲的學名和俗名。

 星期天,讓家長陪同去新華書店、圖書館、上網查詢有關西瓜蟲的資料。

 (3)教師鼓勵孩子積極地口頭表述調查情況。

 苑金浩說:“奶奶不叫它西瓜蟲,而叫它‘衣毛蟲,,因為它生長在爛草裏、長毛毛的地方。”老家是東北的劉威全說:“它叫‘潮蟲’,我媽媽叫它‘潮濕蟲’。”

 關於西瓜蟲的學名查了許多資料未查著。

 3、延伸內容:

 (1)查閱西瓜蟲為什麽會變成西瓜,讓孩子們討論西瓜蟲的特征——假死性。

 (2)采訪西瓜蟲為什叫潮濕蟲,讓幼兒探討西瓜蟲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

  (三)活動反思

 在為西瓜蟲起名字這壹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觀察、表達的機會。幼兒對西瓜蟲的外型已經有了初步認識,同時產生了新的疑問——西瓜蟲為什麽會變成西瓜、為什麽又叫潮濕蟲。教師應及時將問題列出,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將活動豐富多樣化。

 小知識

 為什麽西瓜蟲變成西瓜

 如果發現了西瓜蟲,只要稍稍動它壹霞,它就會把身字蜷縮滾成壹團,非常有趣。這種現象稱為昆蟲的假死。

 假死是昆蟲躲避敵害的`壹種方法,這是西瓜蟲自我保護呢!——查閱《十萬個為什麽》

《西瓜蟲》幼兒園中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感知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

 2、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

 3、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放大鏡、畫紙、筆、塑料透明小瓶若幹。

  活動過程:

 壹、談論西瓜蟲

 1、教師出示西瓜蟲的圖片,引出話題:

 2、“妳們認識西瓜蟲嗎?”“妳知道西瓜蟲哪些有趣的事?“妳知道西瓜蟲喜歡生活在什麽地方?

 二、討論怎樣去捉西瓜蟲

 1、“幼兒園裏什麽地方有西瓜蟲?我們到什麽樣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蟲?

 2、“我們捉西瓜蟲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蟲時需要註意什麽?

 三、幼兒在園內自由尋找西瓜蟲

 1、教師鼓勵幼兒結伴去找西瓜蟲,並提醒幼兒聽到信號就結合。

 四、交流捉西瓜蟲的經歷

 1、“妳們找到西瓜蟲了嗎?怎麽發現的?是在哪裏找到的?

 教師小結:西瓜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五、觀察西瓜蟲並進行交流

 1、引導幼兒借助放大鏡觀察西瓜蟲。

 “西瓜蟲這麽小,我們能看的清嗎?可以用什麽工具讓我們看清它?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

 “妳發現了什麽?”

 3、教師帶領喲額自由觀察

 “西瓜蟲的頭上有什麽?是什麽樣的?西瓜蟲的身體是什麽樣的?(教師可讓幼兒自由說)

 4、引導幼兒運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並進行交流,西瓜蟲頭上有什麽?身體是什麽樣子的?有幾只腳?它的腳長在那裏?當它碰到危險時會怎樣?

 5、請幼兒模仿西瓜蟲的樣子.尤其是遇到危險後縮起來的樣子。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畫西瓜蟲,並記錄自己的觀察發現。

 2、“今天西瓜蟲跟我們壹起玩,我們給這位小客人畫個像吧!

 3、小朋友在墻角裏找西瓜蟲。

  活動反思:

 讓他們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並讓他們知道泥土有很多的養分,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基礎,活動中幼兒樂於發現、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學會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比較。幼兒對本次活動充滿了積極探索的樂趣。

 關註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學活動中也體現幼兒的經驗。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個性化。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發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礎上,確定幼兒進壹步發展的潛力、方向和步伐。同時,老師們關註本領域的核心價值,給孩子們壹個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西瓜蟲》幼兒園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感知西瓜蟲的主要外形特性及其生活習性。

 2、產生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能用繪畫表征等方法記錄。

 3、能積極參與戶外活動同伴協商合作,願意接受同伴的意見和建議。

  活動準備

 放大鏡、畫紙、筆、塑料透明小瓶若幹。

  活動過程

 (壹)談論西瓜蟲

 教師出示西瓜蟲的圖片,引出話題:

 妳們認識西瓜蟲嗎?妳知道西瓜蟲哪些有趣的事?妳知道西瓜蟲喜歡生活在什麽地方?

 (二)討論怎樣去捉西瓜蟲

 1、幼兒園裏什麽地方有西瓜蟲?我們到什麽樣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蟲?

 2、我們捉西瓜蟲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蟲時需要註意什麽?

 (三)幼兒在園內自由尋找西瓜蟲

 教師鼓勵幼兒結伴去找西瓜蟲。

 (四)交流捉西瓜蟲的經歷

 妳們找到西瓜蟲了嗎?怎麽發現的?是在哪裏找到的?

 教師小結:西瓜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五)觀察西瓜蟲並進行交流

 1、引導幼兒借助放大鏡觀察西瓜蟲。

 西瓜蟲這麽小,我們能看得清嗎?可以用什麽工具讓我們看清它?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

 妳發現了什麽?

 3、教師帶領幼兒自由觀察。

 西瓜蟲的頭上有什麽?是什麽樣的?西瓜蟲的身體是什麽樣的?(教師可讓幼兒自由說)西瓜蟲有幾只腳?它的腳長在哪裏?是什麽樣子的?當她遇到危險時,會怎樣?(圈起來)圈起來的時候,它像什麽?

 (六)引導幼兒畫西瓜蟲,並記錄自己的觀察發現

 今天西瓜蟲跟我們壹起玩,我們給這位小客人畫個像吧!

 幼兒邊觀察邊畫。

《西瓜蟲》幼兒園中班教案4

  設計意圖:

  我們幼兒園擁有寬大的草坪,有多條小路,有樹林、山坡。到了春天,草綠了,桃花開了,壹些小蟲子也出來了。孩子們很愛在草坪上玩過家家、挖土、玩沙。有時老師會聽到幾個男孩子說:“老師,我捉了壹只西瓜蟲。”引得其他孩子都來觀看,都來找西瓜蟲。西瓜蟲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壹種小蟲,因名字感覺親切,還會像變魔術壹樣變成西瓜樣子,壹直受到孩子們的關註。

 西瓜蟲為什麽會變成西瓜樣子?在哪裏容易找到西瓜蟲?西瓜蟲吃什麽?……等問題都是孩子們愛問的問題。教師由此設計了科學活動“有趣的西瓜蟲”引導孩子們在觀察中了解、認識西瓜蟲的秘密。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小蟲子,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

 2、認識西瓜蟲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

 3、學會使用輔助工具(放大鏡)研究西瓜蟲。

  活動準備:

 1、課前幼兒捉到西瓜蟲裝在觀察瓶中;

 2、放大鏡、透明塑料杯、每人壹份。

 3、西瓜蟲圖片課件,多媒體投影儀。

  活動過程:

  壹、介紹小夥伴,了解西瓜蟲的生活環境及名稱

 今天小朋友到這裏來玩,還帶了壹個小夥伴呢。誰來介紹壹下妳的小夥伴叫什麽名字?為什麽叫這個名字?(那我也叫它西瓜蟲吧。)

 妳是在哪裏找到這個小夥伴的?這些地方是幹燥的還是潮濕的?原來西瓜蟲喜歡住陰暗、潮濕的地方。姜老師告訴妳們,西瓜蟲還有壹個大名,學名叫“潮蟲”。

 二、觀察西瓜蟲,認識西瓜蟲的身體、外形特征和習性

 1、我們的小夥伴太小了,用什麽可以幫我們看得更清楚呢?——放大鏡

 現在妳可以用放大鏡觀察西瓜成身上有什麽?(它背上有什麽、頭上有什麽?有多少對腳呢)

 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教師指導觀察,了解幼兒觀察情況

 2、交流西瓜蟲的外形,西瓜蟲為什麽會蜷起來?

 讓我們的小夥伴休息壹下,我們輕輕坐到這邊來。

 提問:妳看到西瓜蟲身上有什麽?

 ①妳知道哪邊是頭嗎?

 ②妳數清它有幾對腳嗎?

 ③西瓜蟲為什麽可以蜷起來?

 小結西瓜蟲外形:

 頭、觸角、軀幹、許多節、七對腳

 (以上邊講邊看圖片)

 3、西瓜蟲什麽時候會蜷起來?它為什麽要蜷成球形?

 西瓜蟲真的死了嗎?

 教師小結:西瓜蟲蜷起來是為了躲避敵害,假死。是壹種自我保護。

 妳還知道什麽動物會這樣自我保護?

 4、跟西瓜蟲遊戲

 (大塊積木,紙棒)

 妳可以把小夥伴請出來玩壹玩,在手上、地上、玩具上,妳也可以用小棍在西瓜蟲的小房子裏玩。妳可要照顧好妳的小夥伴,別把它弄丟或踩到了。

 幼兒自由玩蟲。

 5、結束

 1)我們要帶小夥伴回去了(集中幼兒)

 2)妳跟西瓜蟲玩的快樂嗎?我們玩了昆蟲,要把手洗幹凈。

  活動延伸:

 1)妳知道西瓜蟲吃什麽嗎?它是益蟲還是害蟲?

 2)我們回去餵西瓜蟲就會知道答案了。

 3)這是壹個較長的過程,小朋友要耐心觀察,看誰先發現西瓜蟲的秘密。

  活動反思:

  首先,從內容選擇、材料準備方面來看。孩子們很喜歡小動物,西瓜蟲因為會蜷起來而顯得很有趣,又不咬人,男孩、女孩都不會太害怕。西瓜蟲很容易找到,材料準備上,每人壹只蟲、壹個觀察盒,方便孩子仔細觀察、親自操作。

 在探究西瓜蟲為什麽會蜷起來這壹過程中,讓每位孩子照顧好自己的小夥伴,介紹夥伴的名字,既拉近了孩子和西瓜蟲的關系,又反映了孩子對西瓜蟲已有的經驗、認識。認識西瓜蟲首先從觀察身體結構開始,觀察西瓜蟲實物,用放大鏡能看得更清楚。看圖片可以準確的認清頭、觸角、幾對腳和變成球形的樣子。孩子們很驚喜地發現西瓜蟲身上壹條壹條的線。認識西瓜蟲也是為探究西瓜蟲為什麽會蜷起來做準備。因為西瓜蟲的身體特征才使它可以蜷起來。

 在“假死”討論這壹環節,孩子們對“危險—自我保護”討論不夠,教師就在操作活動中再引導、觀察、討論。跟西瓜蟲做遊戲孩子們可開心了。利用積木、紙和筆,讓西瓜蟲爬、滾、比賽,讓西瓜蟲的有趣發揮得更好,還有幾個孩子自發地給西瓜蟲畫像,把自己的認識展示出來。

 總的來說,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在原有認識基礎上提升了經驗,知道了“潮蟲”這壹名字,對西瓜蟲的生活環境、西瓜蟲的身體和“假死”等都有了更進壹步的了解。這壹活動激發了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活動中,孩子和老師、孩子和蟲、孩子之間親近、愉悅,樂於探索,較好地達到了三個目標。課後,孩子們對興趣更濃了,紛紛要求帶回家去餵養,延伸活動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