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少年中國說》節選寫作背景?

《少年中國說》節選寫作背景?

(壹)國際背景八國聯軍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少年中國說》寫於1900年,正在戊戌政變後,作者流亡日本之時。那年是庚子年,當時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爆發了義和團愛國運動。帝國主義聯合起來,組成八國聯軍,勾結清政府,鎮壓義和團運動,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這就是著名的“庚子事變”。當時八國聯軍制造輿論,汙蔑中國是“老大帝國”,是“東亞病夫”,是“壹盤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強***管或瓜分。而中國人中,有壹些無知昏庸者,也跟著叫嚷“中國不亡是無天理”,“任何列強三日內就可以滅亡中國”,散布悲觀情緒。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二)國內背景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勾結,國家危亡。鴉片戰爭以後,以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為標誌,中國不情願地被拖入世界體系,並開始了艱難的近代化之路。其間歷經洋務運動的失敗、《馬關條約》的簽訂、戊戌變法的破滅,終至義和團運動的爆發。當時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整個國家百孔千瘡。亡國之禍,迫在眉睫。(三)梁啟超個人背景變法雖敗,救國之心卻不滅。梁啟超壹生的活動是復雜多變的,其成就也是多方面的。他既是政治活動家,又是學者;既是宣傳家,又是詩人。然而,他首先是壹個政治活動家。梁啟超壹生的思想復雜多變,以善變著稱,但有壹點卻始終未變,這就是他的愛國主義情感。他的愛國情感貫穿他的壹生;把國家引向富強獨立的道路,是他奮鬥的動力。戊戌變法失敗迫使梁啟超逃亡日本,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變法圖強的努力,到日本的當年就創辦了《清議報》,通過媒介竭力推動維新運動的繼續。其時帝國主義制造輿論,汙蔑中國是“老大帝國”。為了駁斥帝國主義分子的無恥濫言,也糾正國內壹些人自暴自棄、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喚起人民的愛國熱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啟超適時地寫出這篇《少年中國說》。來源:文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