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人教版小學語文期末沖刺100分六年級上冊專題訓練 課內閱讀(壹)答案 在線等 好的話在加分

人教版小學語文期末沖刺100分六年級上冊專題訓練 課內閱讀(壹)答案 在線等 好的話在加分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課內閱讀專題訓練題答案

(壹)

這山中的壹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妳好,(清涼)的山泉!妳捧出壹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妳好,(汩汩)的溪流!妳吟誦著壹首首小詩,是邀我與妳唱和嗎?妳好,(飛流)的瀑布!妳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麽有氣勢。妳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妳挺拔的身軀,妳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妳好,(悠悠)的白雲!妳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餵,(淘氣)的雲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麽呢?我猜妳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節選自第1課《山中訪友》)

1、按原文在括號中填入恰當的形容詞。

2、選文采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依次寫

了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喜愛大自然的感情。

3、文中劃線的句子是(反問)句,請將它變為陳述句。

這山中的壹切,都是我的好朋友。

4、文段中的人稱有什麽變化,這樣的變化有什麽好處?

采用了第二、三人稱,使情感表達的更充分,能更好的引起讀者的***鳴,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

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紮進泥土和巖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裏旋轉、流淌。(節選自第1課《山中訪友》)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壹棵樹上產生的聯想。從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 作者和樹之間的“知己”情誼。

(三)

它們的村子散布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裏,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那只英勇的黑甲蟲,走進了村子。我看見在許多同類蟲子中間,壹只嬌小的從洞裏跑出來迎接遠歸者。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壹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

我看得出草蟲的村落裏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裏,有花色斑斕的小圓蟲,披著俏麗的彩衣。在這些粗壯的黑甲蟲之間,它們好像南國的少女,逗得多少蟲子(駐足癡望)。有的蜥蜴面前圍攏了壹群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眼光。它們友好地交流著,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記了旅途的勞倦了,它背著幾個小黑甲蟲,到處參觀這房遠親的住宅。

我的目光為壹群音樂演奏者所吸引了,它們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讓陽光烘灼得熟透了。甲蟲的音樂家們全神貫註地振著翅子,優美的音韻,像靈泉壹般地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壹切的音樂,這是只有蟲子們的智慧才能演奏出來的!

我的目光順著僻靜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們”的勞動生活了。它們壹隊隊不知道從什麽地方來,壹定是很遠很遠的地方吧?現在它們歸來了,每壹個都用前肢推著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著路。是什麽力量使它們如此勤勉地奔忙呢?(選自第3課《草蟲的村落》)   

1、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靜謐(嘈雜)(寂靜) 嬌小(龐大)(輕盈) 

勤勉(懶惰)(勤奮) 僻靜(熱鬧)(安靜)  

2、從畫“ ”句子中,妳感受到了作者對大自然小生靈的贊嘆。

3、在片段中的( )填上合適的四字詞語。  

4、“我的目光為壹群音樂演奏者所吸引了,它們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讓陽光烘灼得熟透了。”這句中的“——”的作用是(A):A、解釋說明;B、聲音延長;C、表示轉折

5、片段中充滿了作者奇異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找出最能表現作者奇異想象和獨特感受的語句抄寫下來。自由發揮,找到給妳感觸最深的句子即可。

6、“它們友好地交流著,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妳能想象壹下它們可能在交流些什麽呢?把它們交流的內容寫下來自由發揮,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寫得生動形象即可。例如:黑甲蟲:“哇,妳怎麽這麽強壯啊?妳是不是經常鍛煉?”蜥蜴笑瞇瞇地說:“我們蜥蜴的體型都很大,我還是不是最大的。妳們的家就在這附近嗎?我媽媽告訴我,應該離小徑不遠。”黑甲蟲:“是的,快到我們的家裏坐坐吧。”

(四)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哪裏要開山,哪裏要架橋,哪裏要把陡坡鏟平,哪裏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壹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背著標桿、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塞外常常是狂風怒號,黃沙滿天,壹不小心就有墜入深谷的危險。詹天佑不管條件怎樣惡劣,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壹條合適的線路,他還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壹條鐵路,壹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節選自第5課《詹天佑》)

1、這壹自然段是圍繞哪壹句話寫的,用波浪線把它劃下來。

2、用“——”劃出排比句,讀壹讀,說說妳體會到什麽?

體會到了詹天佑嚴肅的工作態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長中國人民誌氣的愛國之心。

3、想壹想作者圍繞勘測線路,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①碰到的困難;②詹天佑是怎樣說,怎樣做的;③為什麽要這樣做。

4、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壹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1)這句話表現了詹天佑壹絲不茍、高度負責 的精神。

(2)選詞填空。

精密 周密

(精密)的儀器 (周密)的計劃

(周密)的觀察 (精密 )的勘測

5、用“ ”劃出具體描寫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

6、詹天佑這樣做的力量源泉是什麽呢?

為中國工程師爭壹口氣,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壹個沈重的回擊。

(五)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sāng sàng),只在母親身邊待(dāi dài)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裏。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壹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壹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壹日。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壹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麽,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壹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麽,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說明當時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裏摘抄幾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又沈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壹切都沈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沈靜到不能再沈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壹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節選自第6課《懷念母親》)  

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劃上橫線。  

2、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吃不下東西,無法安然入睡。文中指作者因為母親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無比悔恨,腦海中壹直浮現著母親的樣子,在不斷自責和愧疚中無法正常入眠。

終天之恨:終身遺憾文中指作者因為失去了母親,而感到終身遺恨。

頻來入夢:指壹件事或人連續在夢中出現。

3、為什麽說“壹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結

合自己的實際體會談談?作者覺得,隨著母親的死,生活變得毫無意義,壹切都變得空虛和寂寞了,腦子裏壹片空白,不知道該做什麽,只有遺憾和悔恨壹直充滿心頭。(自己生病、媽媽生病;媽媽有事情不在家中……)

4、仔細讀畫“ ”的句子,妳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請寫出妳的體會。第壹次離開祖國,身居異鄉,猶如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對祖國母親的思念日益加深,壹個“也”字巧妙地將祖國母親與生母聯系起來,說明在作者心裏二者的地位同等重要。

5、為什麽我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心裏感到淒涼,卻又是甜蜜的?雖然離開家鄉,寂寞冷落,內心充滿了對家鄉與親人的思念,但每次想起家鄉和親人,總能感覺他們無處不在,心裏又多了壹份甜蜜。通過比較,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的非常充分。這個文段表達了作者懷念祖國母親之情。

(六)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麽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節選自第9課《窮人》) “這樣做”是指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非這樣做不可”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品質。

☆屋外寒風呼嘯,洶湧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壹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有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溫暖而舒適。

  這個句子是環境描寫,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寫出了桑娜與漁夫家庭生活的窘迫,從側面烘托出桑娜與漁夫的美好品質。

(七)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壹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桑娜沈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不過,感謝上帝,孩子們都還健康。沒什麽可抱怨的。桑娜傾聽著風暴的聲音,“他現在在哪兒?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她壹面自言自語,壹面在胸前畫著十字。(節選自第9課《窮人》)

1、用——線劃出描寫環境的語句。用~~~~~~~線劃出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句子。

2、這個文段的描寫,雖然只字沒提“窮”字,但也處處透出了“窮”,包括:住得差、吃得差、勞動條件差和疾病。

3、這個文段的描寫可以看出桑娜是勤勞善良的,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這句可以看出她的勤勞,從不過,感謝上帝,孩子們都還健康。沒什麽可抱怨的。這兒最能看出她的善良。

4、“勉強”的“強”字在這兒讀該選的讀音是“qiǎng  qiáng”,這個字的部首是弓,用部首查字法再查(9)畫,讀這個音時還可以組詞:(強迫)。讀另壹個讀音時可以組詞(強大)。

(八)

我被老人詩壹般的語言打動了。我羞愧起來,同時有了幾分興(xìng xīng)奮。嘿,畢竟有人誇我了,盡(jìn jǐn)管她是壹個聾子。我拉了起來。以後,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樹林去練琴,面對我唯壹的聽眾,壹位耳聾的老人。她壹直很平靜地望著我。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壹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妳,小夥子。”我心裏洋溢著壹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很快我就發現自己變了。我又開始在家裏練琴了。從我緊閉門窗的房間裏,常常傳出基本練習曲的樂(lèyuè)聲。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濕透了襯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練琴的。同時,每天清晨,我要面對壹位耳聾的老人盡(jǐn jìn)心盡力地演奏;而我唯壹的聽眾總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壹次,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lè yuè)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節選自第11課《唯壹的聽眾》)

1、給文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用——線劃出描寫老人神態的句子,然後聯系上下文填空:老人總是(平靜)地望著“我”,這讓“我”從中得到了(鼓勵),“我”還把老人的眼神比作(潭水),可見,“我”在老人那兒得到了取之不竭的力量,老人的(愛護)和(鼓勵)是我不斷進步的源泉。

3、用~~~~~~劃出描寫我的心理感受的句子,然後聯系上下文填空:“我”為自己以前(拉琴的聲音像鋸床腿)而感到羞愧,“我”為(得到老婦人的贊賞)而又感到有些興奮。

4、 用“=======”線劃出描寫“我”變化後的句子,再填空:從“我”的變化,可以看出 ,“我”從老人的每天早早的等待中得到了(鼓勵),對自己要求嚴格了,有了(自信)和(勇氣)去每天練琴。

5、仿照例子寫詞語:

又酸又痛:(又大又甜)(又瘦又長)

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盡善盡美)

6、這文段是選自課文《唯壹的聽眾》,讀了篇課文,我想對文中的老人說:您真是壹位心地和善,誨人不倦的教育家。我還想對文章的作者“我”說:相信自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7、這篇課文裏,那位老人為了(鼓勵)“我”讓

C、目光明亮,有神。(炯炯有神)

3、在嗄羧“久久凝望”裏,它壹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它壹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壹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裏。

4、在第壹自然段中用“~~”畫出描寫嗄羧動作的詞。從這些動作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壹頭戰象嗎?這是壹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壹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

5、“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當年嗄羧曾經奮力殺敵的壹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壹處傷心的地方。“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和述說著:圍繞“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來寫。例子:戰友們,聽到了嗎?我來了,在二十六年之後,我回來了,我來陪妳們了!這二十六年裏,我夜不能寐,寢不安席,內心的痛苦難以用語言來表達。嘎潔,我最親愛的姐姐,妳在那邊還好嗎?不要埋怨弟弟沒有早早的去陪妳,我來了。

6、嘎羧“壹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想壹想它在生命的最後壹刻想說:

圍繞“它在告訴我們歷史不能忘懷嗎?它在期盼和平嗎?……”來寫。例子:後人啊,千萬不要忘記戰爭帶給我們的慘痛。讓我們為保衛和平而戰。

(十九)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節選自第25課《伯牙絕弦》)

1、根據原文填空。

2、為文中的“善”選擇正確的解釋,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括號內。A、贊嘆 B、擅長、善於

“善鼓琴”中的“善”是(B)的意思。“善哉”中的“善”表示(贊嘆)之義。

3、文中哪壹句話最能體現他倆是知音?用“ ”畫出。

4、仿寫句子。

伯牙善鼓琴,他的琴聲除了表示峨峨高山,洋洋江河,還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會表現什麽動人的場景呢?

誌在明月,鐘子期曰: “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

誌在白雲,鐘子期曰: “善哉,悠悠兮若雲朵!”

5、伯牙絕弦是因為伯牙認為鐘子期死後,沒有人再能聽懂他的琴聲,了解他的心聲。

6、面對如此傷心、絕望的伯牙,我想說:“昔人已乘黃鶴去,要看重以後的生活,如果鐘子期泉下有知,看到妳放棄了音樂,悲傷到如此地步,他也會難過的。”

7、《伯牙絕弦》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知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8、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善聽者可以說是善聽者的知音。請寫出兩句關於知音知己的詩句或名言名句。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戰國策》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漢 無名氏《別詩》其壹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唐白居易《感逝寄遠》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聽宋文天祥

(二十)

壹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壹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①皮鞋匠靜靜地聽著。②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壹縷壹縷輕紗似的微雲。)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壹個連壹個朝著岸邊湧過來……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壹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節選自第26課《月光曲》)

1、本文段主要寫了什麽?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繼而創作出月光曲的過程。

2、在文中用“ ”畫出描寫實實在在事物的句子;用“~~~~~~~~”畫出由事物引起的聯想的句子。

3、用“( )”找出上面文段中的壹個比喻句。

4、用“ ”畫出第三自然段中體現音樂藝術的巨大感染力的句子。

5、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琴聲,腦海中浮現出三幅奇麗的畫面,請妳給這幾幅畫取個名字。(1)月亮升起,微波粼粼。(2)月亮升高,穿過微雲。(3)月光照耀,波濤洶湧。

6、A、氣勢逐漸增強 B、清幽舒緩 C、高昂激越

第二段中,第②、③句描寫了音樂節奏B清幽舒緩,第④句

描寫表現了樂聲A氣勢逐漸增強,第⑤、⑥句描寫表現了樂

聲C高昂激越。

7、貝多芬彈奏的音樂,帶給了兄妹倆無窮無盡的想象,我們可

以感受到那微波粼粼的海面景象,仿佛是窮兄妹倆淳樸、善良、

勤勞的美好情操;而波濤洶湧的海面,仿佛是貝多芬為兄妹倆

鳴不平。

8、等兄妹倆醒來之後,他們會談些什麽呢?請發揮想象,寫壹段兄妹倆的對話。

圍繞“感受到的景色美、韻律美、人格美”來寫。例子:盲姑娘說:“貝多芬先生把我們帶到壹個仙境中了。聽他的演奏簡直就是美的享受。”哥哥接著說:“我聽說貝多芬先生的耳朵聽力已經不太好了,他還能為我們演奏,真是太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