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教學設計《花鐘》

教學設計《花鐘》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花鐘》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花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壹篇主體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本質——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壹天之內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最後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文章思路清晰,文質兼美。它和後面的《蜜蜂》《玩出了名堂》等課文相互聯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單元“細心觀察”這個專題,激發學生善於觀察,勤於思考,並和前面第三單元秋韻相連,傳遞著自然的神奇,升華了人類的智慧。

學情分析:

學生基礎較好,進入三年級,有了比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但是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還不能科學客觀地去評價,花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又非常喜歡的植物,但是學生們僅僅是喜歡看、喜歡養,很少甚至於沒有學生去真正地觀察過花,觀察過花的開放時間。絕大多數學生需要通過查閱書籍,上網來認識文中提到的各種花,了解花的開放,教師可以運用遠程教育光盤和多媒體技術,多收集壹些相關的資料,以求達到更為直觀形象的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鬥艷、芬芳迷人、艷麗、蘇醒、濕度、密切、關系、嬌嫩、適宜、適應、昆蟲、傳播、植物學家、修建、陸續、大致”等詞語。通過多種形式使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合作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善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感悟到鮮花開放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壹些句子嘗試換壹種說法。

教學策略及手段: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體驗性學習方式,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采用“激趣——發現——感悟——實踐”的思路,引導學生在自主中學習本文。課前準備:學生準備:搜集有關花在幾點開放的原因的資料;老師準備:課件;課文中九種花的卡片(單獨的花);紅色花鐘輪廓大圖片;搜集有關花在幾點開放的原因的資料。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壹課時(略)

? 第 二 課 時?

壹、直接導入

今天,就讓我們壹起學習第13課《花鐘》。請同學們拿起右手,跟老師壹起寫課題。(板書課題)

二、解釋“花鐘”

過渡:剛才快上課時,有幾位老師問我什麽是“花鐘”?我說在課堂上我們班的學生會告訴妳的。現在讓我們來告訴在座的老師什麽是花鐘吧!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解釋花鐘指名說什麽是花鐘~~課文裏是怎樣說的,齊讀第三自然段第壹句。過渡:妳們見過花鐘嗎?我們壹起來欣賞花鐘。欣賞花鐘的圖片

(2)引導學生讀文了解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我看看什麽花開放,就知道是幾點鐘”,這句話表達準確嗎?指名說~~讀第三自然段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大概”還可以換成哪些詞?老師小結:作者在表達上用詞是多麽得準確,我們應該向作者學習。

三、 設計“花鐘”

過渡:哪些花能告訴我們時間呢?讓我們壹起來學習第壹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壹自然段,看看那幾種花能告訴我們時間,同學們把花名用筆劃出來。生自由讀第壹自然段用筆圈畫~~指名匯報~~老師敘述:原來,淩晨四點,牽牛花開了……開了……開了~~妳認為老師這樣敘述好嗎?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語言表達上的技巧。過渡:同樣寫“花開了”,文中是怎樣寫的?讀壹讀,畫壹畫。出示:淩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放了;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傍晚六點,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壹現……老師範讀,學生說說作者寫得怎樣?(老師引導學生總結出作者用詞的豐富、準確及擬人句的運用)(3)請學生選擇最喜歡作者描寫的花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老師逐句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感受作者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適時出示相應花的圖片;隨機在黑板上貼花的圖片,順便講解早鐘與晚鐘的有關知識,告訴學生把在早鐘時間段開放的花的圖片貼在裏圈,在晚鐘時間段開放的花的圖片貼在外圈。)

隨機處理以下幾個問題:①圖片理解“艷麗”? ②導學生利用查字典,理解“欣然怒放”中的“怒”的意思。③“幾點左右”還可以怎樣說?

(4)師:同樣寫花開了,作者的用詞是多麽的豐富、形象,擬人句的運用用給花兒賦予了人的情感,這麽好的句子願意讀嗎?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同學們可以帶上表情動作,有滋有味地讀壹遍。? (配《寂靜山林》)

(5)過渡:這麽多的花爭著開放,顯示自己的艷麗,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來形容?只有這些花能告訴人們時間嗎?妳是從什麽地方知道的?(引導了解第壹自然段末尾省略號的作用)板書中的花鐘還有的花老師沒貼。課後,自己或與同學合作,搜集其他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的圖片,把這個花鐘制作完整。(6)老師小結引導拓展:同樣寫花開了,作者的表達是這麽的多樣、生動、準確,多麽值得我們學習呀!請欣賞圖片,看誰也能學著作者的樣子說壹說。(欣賞配樂石榴花、蝴蝶花等的圖片)

四、探究“花鐘”

過渡:同學們真會學習說得多好啊!學了第壹段我們知道了不同的植物開花的時間是不同的,為什麽植物開花的時間不同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第二自然段。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請同學們默默地讀書,靜靜地思考,用筆劃出植物開花的時間與哪幾個條件有關。指名回答~~學生隨機板書:溫度 濕度 光照 昆蟲的活動

(2)課文舉了壹個例子告訴我們什麽花的開花時間與溫度、 濕度、 光照有關?妳能找出相關的句子讀壹讀嗎?

(3)而有的花開放時間又與昆蟲活動時間相吻合,怎麽個“吻合”?為什麽會“吻合”?

(4)從文中我們只知道曇花在晚上九點開花的原因,妳有沒有搜集到其他花在幾點開花的原因?? 指名交流~~老師也可補充(把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 濕度 光照 昆蟲的活動的例子都說到)(此環節,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在引導學生課外搜集資料、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學會與人合作學習。)(5)師生分角色讀。師(引讀):為什麽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呢?生(接讀):原來……;還有的花需要……。

五、生配樂讀課文,感受“花鐘”的奇妙。師(指著板書):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因為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及昆蟲的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不同植物開花的時間是不同的。壹位植物學家把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種在壹起,組成花鐘。這多有趣呀!讓我們隨著優美的音樂,壹起有感情地讀課文,再壹次體會這位植物學家的奇妙構思!(播放《寂靜山林》音樂,學生齊讀課文。)

板書設計:(圓圈中隨機粘貼上課各種花的圖片,貼成後形成壹個花鐘。)

評價:

《花鐘》壹課,張老師處處關註學生的感受與生成,設計巧妙,獨具匠心,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壹、“教、學、做”合壹。

課堂上張老師設計了說話練習,句式的訓練,練習設計少而精。有目的的訓練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了語文學習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感悟運用語言的能力。

第二,關註學生可持續發展,把課堂引入課外。

張老師引導學生課內外結合,課堂上以文本《花鐘》作為中介,通過文本的啟發,交流為什麽叫“花鐘”,聯系生活實際和所學過的內容拓展大自然中哪些話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從而拓展語文學習渠道。

第三、摒棄了煩瑣的內容分析,以讀為本,著力強調讀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