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7個特點
太極拳運動的特征是輕松柔和、圓活自然、上下相隨、連綿不斷、虛實分明、剛柔相濟、螺旋纏繞、運勁抽絲。並將其特點歸納為七點。下面是我整理的太極拳的7個特點,歡迎大家閱讀。
神情安詳、意識主導
練習時要保持神情安詳,排除思想雜念,避免情緒幹擾,以神領氣,以氣領形。這樣做是因為只有神靜才能以意導氣,氣血才能周流暢通。
氣沈丹田、含胸拔背
含胸,即胸略內含而不挺直;拔背,即指脊背的伸展。能含胸、拔背,氣則更能沈於丹田。
全身放松
身體自然放松到上要沈肩墜肘,下要松胯放腰。體松則可使經脈暢達,氣血周流。
形氣神協調、渾然壹體
要求外動於形,內動於氣。在外在的形式上,太極拳強調根在於腳,發於腿,軸於腰,形於手指,只有手、足、腰協調壹致,渾然壹體,才能上下相隨,流暢自然。
以腰為軸
太極拳中,腰被作為各種動作的中軸,要求始終保持中正直立,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所以腰宜松,宜正直,腰松則兩腿有力,正直則重心穩固。
連綿自如
太極拳動作要輕松自然,連綿不斷。不得用僵硬之拙勁、宜用意不用力。動作連綿,則氣流通暢;輕松自然,則意氣相合。
呼吸深勻
太極拳要求神、氣、形的統壹和協調,神、氣、形的統壹協調關鍵在於氣的作用,而氣的作用的發揮依賴於呼吸。呼吸深長均勻則意味著氣能達於根,氣機和調。通常,吸氣時,動作為合;呼氣時,動作為開。呼氣均勻,氣沈丹田,則氣血舒暢,開合有度。
擴展閱讀
什麽環境適於練太極拳
在陽光下運動有許多好處,可以多接受紫外線的`照射。壹般,在陽光斜射時練習較好。在夏季,體弱者更應避免在直射光線下練習,可借樹蔭等透入光線的地方練習為宜。
空氣越新鮮越好。空氣汙濁,多含二氧化碳、煙灰、塵埃、細菌等物,吸入肺內是不利健康的。
初學者和體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寬敞的地方練拳,以便立穩。但熟練後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練習,這對腳的適應力還有好處。有益於推手技術提高。
環境幽靜容易做到精神集中,情緒鎮定。這對初學者尤為重要,因為初學者最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如果沒有幽靜處所,就"鬧中取靜"進行鍛煉,時間長了也可以適應。另外,集體練習,也可配音樂,能使動作整齊,節奏分明,也有助於初學。
有人說霧天練習太極拳對健康不理。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空氣中的水蒸氣遷冷而凝結成小水珠,浮遊在接近地面的空間,形成了霧。如果在空氣新鮮而有霧的地區練拳,對身體健康並沒有不良影響。
在煙塵和廢氣較多的地方。本來就不宜練拳。廢氣多的地區有霧時空氣更壞,因為霧會使大氣汙染物不能及時擴散和稀釋,所以霧天練拳要避開空氣汙染的地段。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壹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壹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太極拳。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壹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采(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壹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壹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壹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松沈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