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庖丁解牛拼音是páo dīng jiě niú。
2、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3、該成語壹般在句中作賓語、定語,常與“遊刃有余”連用。
4、出處:《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後用“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後,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5、《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莊周)的作品。這是壹篇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來說明養生之道的。文章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再由庖丁闡述他的解牛之道,並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順應自然規律的道理。此文在寫作上采用多種手法,結構嚴密,語言生動簡練,體現了莊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