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第壹篇:

早在《草船借箭》中領略過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壹個手搖雞毛扇,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的智者形象躍然腦海。那時的諸葛孔明,在小學生的眼中,大有壹番“神仙”風範,在濃霧彌漫的江上使“造箭”故事圓滿的畫上了句號。而今有在《出師表》中重逢諸葛孔明,卻不再用幼稚的眼光看待這位歷史宗師,也不再帶有神秘感的驚嘆來評價他。初讀《出師表》,已被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所折服。在面臨蜀漢即將被伐之時,規勸後主“惟坐而待之,孰與伐之。”進而有是“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充分體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忠貞思想。在文章的字裏行間,流露出了他無限的忠誠和“報先帝、忠陛下”的忠貞及“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劉備的知人善用和親賢臣的氣度。“亮躬耕隴田,好為《梁父吟》”,原先的諸葛亮本是壹介平民,過著隱居的上呢搞活,卻有誰識得他超人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自被請出茅廬後,他的雄才大略和政治抱負才能得以施展。我很慶幸沒有埋沒又壹個人才,沒有又壹番《馬說》式的懷才不遇。試想,如果沒有諸葛亮的出廬,劉備父子又將是如何的結局?恕我冒昧,也許也就不會有歷史上的蜀漢了吧。這也是諸葛亮與劉備交情非同尋常的原因,鑄就了諸劉的魚水關系。很遺憾,諸葛亮的死使蜀漢徹底頹覆,從此潰敗,歷史終究還是選擇了蜀國的傾覆。迂朽的劉禪也因此而被世人所唾罵,而諸葛亮以壹生又是充滿光輝與贊賞。“諸葛孔明”也因此而流芳千古。(三河中心學校初三(1)班 黃小琴)

第二篇:

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 “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和他壹起在歷史長河裏閃著耀眼的光芒。他是成功的象征,“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但他偏偏遇上了壹位扶不起的阿鬥,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慨嘆和唏噓。

他原本只是個隱士,他念著“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躬耕於南陽,壹心只想過著“儉以養德,靜以修身”的生活。可是,他這樣的智者,歷史是不會讓他如蜉蝣壹般消失,於是演繹了“三顧茅廬”的佳話。

他足智多謀。初出茅廬就火燒新野,即使是曹操手下“八虎騎”之首的夏侯惇也落得狼狽而逃。他巧借大霧,草船借箭,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周瑜陷害他的美夢破滅,同時還大大挫傷了曹軍的銳氣。他六出歧山,屢戰屢勝,使魏軍中首出壹指的司馬懿也聞風喪膽。

他大智大勇。面對兵臨城下的15萬大軍,依然笑容滿面地在壹座空城上悠閑地彈琴。為了孫劉聯盟,他泰然入吳,雖然他知道那裏有周瑜的百般刁難,甚至是生命危險。萌葭關下,為了劉備的事業,他毅然 決定冒刀光劍影,前去說服馬超投降。雖然最後去的不是他,但我仍然不得不佩服他勇氣可嘉。

但他畢竟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犯錯的時候。壹個馬謖,壹個魏延。前者言過其實,他卻委以重用,只因為馬謖讀了壹肚子的兵書,談論起來滔滔不絕;後者是難得的將才,他卻固執地認為“延腦後有反骨”,總是不能用人不疑。恐怕在這壹點上,比起劉備和曹操,他要稍遜了壹籌。他太謹慎,偏偏他又遇到了那位“安樂公”,縱然他是“兩朝開濟老臣心”,仍不免使天下英雄常有“淚滿襟”的慨嘆。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壹個無奈的隱士,壹個有超人膽略和傑出軍事才能的英雄,壹個不免留有遺憾的悲壯之士。

不求謝,只求采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