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孤獨之旅分為幾個階段,分別講了什麽?

孤獨之旅分為幾個階段,分別講了什麽?

壹、孤獨之旅分為3個階段:

第1階段:寫杜小康放鴨的原因。(第壹段)

第2階段:寫杜小康及其父親在蘆葦蕩放鴨的過程。(第二段──第二十七段)

第3階段:寫杜小康在放鴨時所遭受的磨難,尤其是尋找失散的鴨子給自己帶來的磨難和自己的成長體驗──長大了,堅強了。揭示了文章的主題。(第二十八段──第五十二段)

二、孤獨之旅節選自《草房子》(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年版),作者是曹文軒。選入九年級上冊課本時,做了刪改,並加了標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景敗落,被迫與父親離家去遙遠的地方牧鴨生活的故事。

三、孤獨之旅原文:

(壹)

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壹戶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壹天早上,忽然壹落千丈,跌落到了另壹番境地裏,杜家的獨生子杜小康失學了,只好跟著父親去放鴨。

(二)

小木船趕著鴨子,不知行駛了多久,當杜小康回頭壹看,已經不見油麻地時,他居然對父親說:“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後眺望,除了朦朦朧朧的樹煙,就什麽也沒有了。

杜雍和沈著臉,絕不回頭去看壹眼。他對杜小康帶著哭腔的請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撐著船,將鴨子壹個勁趕向前方。

鴨群在船前形成壹個倒置的扇面形,奮力向前推進,同時,造成了壹個扇面形水流。每只鴨子本身,又有著自己用身體分開的小扇面形水流。它們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織成了似乎很有規律性的花紋。無論是小扇面形水流,還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壹片均勻的、永恒的水聲。

杜雍和只是要求它們向前遊去,不停頓地遊去,不肯給他們壹點覓食或嬉鬧的機會。仿佛只要稍微慢下壹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壹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

前行是純粹的。

熟悉的樹木、村莊、橋梁……都在不停地後退,成為杜小康眼中的遙遠之物。

終於已經不可能再有回頭的念頭了。杜雍和這才將船慢慢停下。

已經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偶然行過去壹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從未見過的面孔了。

鴨們不管,它們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們永遠的故鄉。它們開始覓食。覓食之後,忽然有了興致,就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因此,這叫聲既顯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奮。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占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麽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壹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壹片茫茫的水。

四周只是草灘或凹地,已無壹戶人家。

黃昏,船艙裏的小泥爐,飄起第壹縷炊煙,它是這裏的惟壹的炊煙。它們在晚風中向水面飄去,然後又貼著水面,慢慢飄去。當鍋中的飯已經煮熟時,河水因曬了壹天太陽而開始飄起炊煙壹樣的熱氣。此時,熱氣與炊煙,就再也無法分得清楚了。

月亮從河的東頭升上空中時,杜雍和父子倆已經開始吃飯。

鴨們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遊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惟恐自己與這只惟壹的使它們感到還有依托的小船分開。它們把嘴插在翅膀裏,壹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有時,它們會將頭從翅膀裏拔出,看壹眼船上的主人。知道壹老壹小都還在船上,才又將頭重新插回翅膀裏。

父子倆都不想很快地去睡覺。

杜小康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

等杜小康終於有了倦意,躺到船艙裏的席子上。

以後的幾天,都是這壹天的重復。

這壹天,他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這才是真正的蘆蕩,是杜小康從未見過的蘆蕩。到達這裏時,已是傍晚。當杜小康壹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壹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壹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他望著父親,眼中露出了壹個孩子的膽怯。

父親顯然也是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靜。他告訴杜小康,蘆葦叢裏有蘆雁的窩,明天,可以去撿蘆雁的蛋;有兔子,這裏的兔子,毛色與蘆葦相似,即使它就在妳眼前蹲著,妳也未必能壹眼發現它……

吃完飯,杜小康才稍稍從恐慌中靜定下來。

這裏的氣味,倒是很好聞的。萬頃蘆葦,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壹片時,空氣裏滿是清香。蘆葦叢中還有壹種不知名的香草,壹縷壹縷地摻雜在蘆葉的清香裏,使杜小康不時地去用勁嗅著。

水邊的蘆葉裏,飛著無數螢火蟲。有時,它們幾十只幾百只地聚集在壹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見壹只水鳥正浮在水面上。

但,這壹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除杜小康的恐慌。夜裏睡覺時,他緊緊地挨著父親,並且遲遲不能入睡。

第二天,父子倆登上蘆葦灘,找了壹個合適的地方,用鐮刀割倒壹大片蘆葦,然後將它們紮成把。忙了整整壹天,給鴨們圍了壹個鴨欄,也為他們自己搭了壹個小窩棚。從此,他們將以這裏為家,在這壹帶蘆蕩放鴨,直到春天。

(三)

日子壹天壹天地過去了,父子倆也壹天壹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正在壹步壹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與這種孤獨相比,杜小康退學後將自己關在紅門裏面產生的那點孤獨,簡直就算不得什麽了。他們壹連十多天遇不到壹個人。杜小康只能與父親說說話。奇怪的是,他和父親之間的對話,變得越來越單調,越來越幹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對話,他們幾乎不知道再說些什麽,而且,原先看來是必要的對話,也可以通過眼神或者幹脆連眼神都不必給予,雙方就能明白壹切。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壹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註滿了的孤獨。

杜小康開始想家,並且日甚壹日地變得迫切,直至夜裏做夢看到母親,哇哇大哭起來,將父親驚醒。

“我要回家……”

杜雍和不再亂發脾氣。他覺得自己將這麽小小年紀的壹個孩子,就拉進他這樣壹個計劃裏,未免有點殘酷了。他覺得對不住兒子。但他除了用大手去撫慰兒子,也別無他法。他對杜小康說:“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樹還沒有發芽時就回家……”他甚至向兒子保證,“我要讓妳讀書,無憂無慮地讀書……”

後來,父子倆心裏都清楚了這壹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壹久,再面對天空壹片浮雲,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再面對這壹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鴨子在這裏長得飛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鴨子的樣子。當它們全部浮在水面上時,居然已經是壹大片了。杜小康註定了要在這裏接受磨難。而磨難他的,正是這些由他和父親精心照料而長得如此肥碩的鴨子。

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壹個最惡劣的天氣。壹早上,天就陰沈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壹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壹會,暴風雨就歇斯底裏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仿佛世紀已到了末日。四下裏,壹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哢嚓聲。

鴨欄忽然被風吹開了,等父子倆壹起撲上去,企圖修復它時,壹陣旋風,幾乎將鴨欄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壹聲“我的鴨子”,幾乎暈倒在地上。因為他看到,鴨群被分成了無數股,壹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記了父親,朝壹股鴨子追去。這股鴨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們在轟隆隆的雷聲中,倉皇逃竄著。他緊緊地跟隨著它們。他不停地用手撥著眼前的蘆葦。即使這樣,臉還是壹次又壹次地被蘆葦葉割破了。他感到腳鉆心地疼痛。他顧不得去察看壹下。他知道,這是頭年的蘆葦舊茬兒戳破了他的腳。他壹邊追,壹邊呼喚著他的鴨子。然而這群平時很溫順的小東西,今天卻都瘋了壹樣,只顧沒頭沒腦地亂竄。

到暴風雨將歇時,依然還有十幾只鴨沒被找回來。

杜雍和望著兒子壹臉的傷痕和烏得發紫的雙唇,說:“妳進窩棚裏歇壹會,我去找。”

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

天黑了。空手回到窩棚的杜雍和沒有見到杜小康,他就大聲叫起來。但除了雨後的寂靜之外,沒有任何回應。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尋找過去。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幾只鴨,但在蘆蕩裏迷路了。壹樣的蘆葦,壹樣重重疊疊無邊無際。鴨們東鉆西鉆,不壹會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見著天黑了。他停住了,大聲地呼喊著父親。就像父親聽不到他的回應壹樣,他也沒有聽到父親的回應。

杜小康突然感到累極了,將壹些蘆葦踩倒,躺了下來。

那十幾只受了驚的鴨,居然寸步不離地挨著主人蹲了下來。

杜小康聞到了壹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壹只鴨的蓬松的羽毛裏。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想哭。

雨後天晴,天空比任何壹個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長這麽大,還從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麽地明亮。

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裏嚼著,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堅強了。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當時杜小康正在蘆葦上靜靜地躺著。不知是因為太困了,還是因為他又餓又累堅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沒有能夠將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軟的兒子,朝窩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壹只腳板底,還在壹滴壹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親的腳印裏,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的那群鴨的羽毛上……

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並且變得稠密,壹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壹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壹樣閃閃發光。

八月的壹天早晨,杜小康打開鴨欄,讓鴨們走到水中時,突然在草裏看到了壹顆白色的東西。他驚喜地跑過去撿起,然後朝窩棚大叫:“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杜雍和從兒子手中接過還有點溫熱的蛋,嘴裏不住地說:“下蛋了,下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