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壹
1、海洋是大氣的主要熱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2、海岸帶從濱海平原到大陸架之間的廣闊區域。
3、海岸帶與人類活動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60千米的範圍內。
4、人-海岸相互作用階段①很少幹預②開始幹預③海岸開發④海岸管理
5、海水熱量的收入:太陽輻射
6、海水熱量的支出:海水蒸發所消耗的熱量。
7、影響海洋表層水溫的因素太陽輻射、沿岸地形、氣象、洋流等。
8、海水溫度的空間變化規律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9、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表層海水溫度變化較大,深層海水溫度變化不大。
10、海水對大氣溫度的調節作用海洋面積廣,水量大,而且熱容量又很大。
11、海洋貨物運輸條件:港口、集裝箱船、無線電導航、全球定位技術、航線服務。
12、世界圍海造陸的典型地區:荷蘭、日本、澳門。
13、海洋環境問題:海洋汙染、海洋生態破壞。
14、海洋汙染的產生原因:陸地上的生產過程(廢棄物、冷卻水、殺蟲劑、石油滲漏)
15、海洋汙染的危害: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類的健康。
篇二
1、海水中主要鹽類物質氯化鈉、氯化鎂。
2、鹽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鹽類物質的總量。
3、海洋表層鹽度的緯度分布規律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南北兩側遞減。
4、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降水量、蒸發量、洋流、河流淡水匯入(徑流量)。
5、鹽度的海區和最低的海區紅海(亞非交界)、波羅的海(北歐附近)
6、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風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7、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壹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
8、洋流的成因分類風海流、補償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羅陀海峽)。
9、風海流的成因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
10、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緯)反氣旋型。北半球為順時針流動,南半球為反時針流動。
11、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緯)北半球中高緯是氣旋型大洋環流,呈反時針方向流動。
12、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規律冬逆夏順。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東流。
13、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
14、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西風漂流、秘魯寒流。
15、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風漂流、西澳大利亞寒流。
篇三
1、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灣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2、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風漂流、本哥拉寒流。
3、海水等溫線的判讀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規律判斷寒暖流
4、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氣候②海洋生物③汙染④航海
5、海洋資源的分類化學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能源。
6、各類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化工;養殖、增殖;深海錳結核;潮汐和波浪發電。
7、漁業資源的形成因素大陸架、河流帶來營養物質、寒暖流交匯處或上升補償流。
8、世界主要漁業國中國、日本。
9、世界漁場分布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東北大西洋、東南大西洋
10、海洋油、氣開發利用地震波尋找。海上鉆井平臺、裝油站、海底管道。
11、海洋空間利用的特點復雜性和特殊性(海洋氣象多變、深海環境差、海水腐蝕性等)
12、海洋空間利用的方式交通運輸、生產、通信、電力輸送、儲藏、文化娛樂。
13、海峽馬六甲、霍爾木茲、直布羅陀、英吉利、麥哲倫、白令、曼德等。
14、運河和港口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鹿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