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的控制就是糾正措施,這句話是錯誤的。
不合格控制是指將不符合規定要求的產品置於受控狀態的質量管理活動。不合格即不滿足規定的要求。不合格分為不合格品與不合格項,前者是針對產品,後者是針對質量體系要求。
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存在不合格品是難免的,重要的是,供方應建立並實施對不合格品控制的文件化程序,以確保防止誤用或安裝不合格的產品。
對不合格品進行評審的職責和處置的職權,應在程序中明確:誰負責,誰參加,對發現的不合格品應根據其性質嚴重程度,造成損失大小,決定由哪級處理。按照文件化程序評審不合格品,評審後可能有返工、返修、降級使用或改作他用、拒收或報廢等處置方法。
不合格控制程序應包括內容:壹旦發現不合格品,要及時做出標識;做好不合格品的記錄,確定不合格品的範圍。如生產時間、地點、產品批次、零部件號以及生產設備等。
評價不合格品,提出對不合格品的處置方案,決定應做何種處置並記錄下來。壹般對不合格品進行隔離存放。根據處置辦法,對不合格品做出處理,並監督實施。通報與不合格品有關的職能部門,必要時也應通知顧客。
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產生——員工、技術人員:
1、壹線操作人員與技術人員的質量意識、技術水平、產品熟練程度、文化素質、身體素質、作業態度、是否俯是否按正確的工藝文件操作等影響產品質量。
2、管理內容:明確崗位職責,提供必要的培訓、想法滿足人員的任職能力、鼓勵員工參與改進。
3、對人的要求:首先是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4、對人的要求:了解產品的質量特性的形成與變化的基本知識。
5、對人的要求:關鍵崗位人員要重點培訓與持證上崗。
6、對人的要求:提高質量意識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