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別強,而且非常的叛逆。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已成為家長們頭疼的壹件事了。那麽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家庭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供大家參閱。
家庭教育孩子的好方法1方法壹、 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方法二、 環境熏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方法三、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壹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方法四、 指導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方法五、 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壹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壹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方法六、 實際鍛煉: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麽),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方法七、 表揚獎勵: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並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方法八、 指導課外閱讀:指導子女閱讀書報雜誌,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家長要掌握子女閱讀的內容,和子女壹起討論,引導子女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方法九、 利用家庭電視:電視進入家庭,子女可以從看電視中得到許多知識,增長見識,要充分利用。但是要註意:不能沒有選擇,不要時間過長。看完電視最好和子女談論,討論電視內容。
方法十、 帶領子女外出接觸社會: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商店、工廠、農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家庭教育孩子的好方法21.給孩子壹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
嬰兒最初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裏,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生活。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家長[微博]應該離職地逐漸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才能有利於他的健康成長。
2.給孩子壹段時間,讓他自由支配
有壹位聰明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每天給孩子壹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有時是玩,有時去讀自己喜愛的壹本書,有時是畫畫,當然,有時忙來忙去什麽也沒幹成,但是孩子逐漸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做計劃。
3.給孩子壹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
壹年紀的小學生要不要自己洗碗?不少家長是拿不定主意的。有位家長卻特意為孩子準備了壹個小板凳,對孩子說:我知道妳特別愛幹活,想自己刷碗,可是水龍頭太高,妳夠不到,媽媽給妳準備了小板凳……孩子興奮地喊著:謝謝媽媽!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興地學著大人的樣子去洗碗了。
4.給孩子壹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
每個孩子都會無休止地提出壹個又壹個問題,但是問題的答案如何去得到呢?經驗告訴我們:孩子愛不愛提問題,是關系到孩子成長的壹個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則是關系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
5.給孩子壹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困難家庭的生存環境,為孩子創造了艱苦鍛煉的條件。但是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在順境下如何成功的教育孩子,的確是當前急需探討的問題。有經驗的家長多是想辦法給孩子設置壹些困難,而且不限於生活方面的困難,讓孩子去解決,從而培養孩子的能力和優秀品質。
6.給孩子壹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生活中常常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機遇,問題是往往是成人替孩子去捕捉,這樣孩子永遠學不會走向成功,所以家長的任務應該是只提供或指出各種機遇,啟發孩子自己去抓住。
7.給孩子壹個沖突,讓他自己去討論
孩子在壹起難免有矛盾,這個解決矛盾的過程,正式孩子健康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如在排黑板報、排練節目時,自然會有壹些不可避免的爭論,在孩子平等的爭論和探索當中,得出的最後的正確結論,必然是十分寶貴的。
8.給孩子壹個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
有壹個學生學習差,有壹個階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數第壹名,但是他的家長悄悄地告訴他,要把失敗作為成功之母,要敢於和別人競爭,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壹點的孩子比,在孩子進取勝利之後,家長又啟發他尋找新的競爭對手,開始新壹輪競爭。
9.給孩子壹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把有些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但是要在事前為他提供有關情況,幫他分析各種可能,並且還要教育他,如果是自己選擇了,自己就要負責任。如果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可先讓她看看小組活動,本來家長的意願是讓孩子學鋼琴,可是發現她在舞蹈組門口看得出了神再也不走了。此時,家長可尊重孩子的選擇,但要求她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壹定要堅持壹個階段,把舞蹈學好。
10.給孩子壹個題目,讓他自己去創造
創造是自主性最高層次的表現。孩子的創造性需要成人的積極引導和巧妙激發。有壹位家長是這樣做的:他的孩子特別愛玩泥,開始家長覺得孩子沒出息,可後來發現孩子捏泥人捏的活靈活現……於是對孩子說:“妳要玩就好好捏,這叫泥塑,好好練,出點自己的新點子。”孩子在家長的鼓勵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在初中畢業時,捏出栩栩如生各有特色的《水滸傳》中的108將,並以此成績考上了工藝美術學校。給孩子創造壹個條件,只是有利於發展他的自主性,在孩子做的過程中,家長還要不斷和孩子進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勵孩子,評價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務,使他的進步永不停歇。
綜上所述,要想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家長可以參考以上的十個好方法,希望這些能夠給妳們壹些啟示。
家庭教育孩子的好方法3壹、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壹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二、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妳可以和孩子壹起整理壹些舊玩具,和他壹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壹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三、鼓勵他多運動
陪妳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遊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四、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壹起編些好笑的歌,和妳的孩子壹起開懷大笑,對妳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五、有創意的贊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壹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妳今天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贊美時也要註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壹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六、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七、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劄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八、常常擁抱
輕輕壹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妳’。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九、用心聆聽
沒有什麽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壹只耳朵聽,當孩子對妳說話時,盡量停下妳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妳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十、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壹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幹凈,幹脆自己再擦壹遍;或是糾正他們壹定要把東西擺到壹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妳忍不住想要參壹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麽嚴重嗎?’如果是No,那麽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