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壹小學二年級數學《萬以內數的認識》說課稿
壹、說教材萬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近似數以及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本節課內容主要是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數的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這裏將認數的範圍擴展到萬以內。在這壹階段,學生將認識更大的自然數。它不僅是大數的計算的基礎,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進壹步理解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2、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數感,了解大數的價值。
3、讓學生進壹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會數萬以內的數,掌握數位順序表。
教學準備:
課前調查有關南京長江大橋的信息、課件、計數器,練習紙即壹張空的數位順序表格。
三、教法學法
基於本課的具體特點,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引導探究、從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師為學生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許多萬以內數的知識,這是學習本課內容的重要資源和必備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學習,使學生進壹步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數學活動自主參與法。
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讓給學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為學生組織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如數壹數、撥壹撥、猜壹猜、寫壹寫、比壹比、說壹說等,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數的表象,進壹步體會數的意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遊戲和緊張有趣的活動中,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培養能力、發展數感。
篇二小學二年級數學《萬以內數的認識》說課稿
壹、說課程要求《萬以內數的認識》屬於數與代數板塊的內容,是有關數概念的教學,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數學知識。這壹單元包括千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比較數的大小、求近似數,估計和整百整千數的加減五個信息窗。千以內數的認識和萬以內數的認識兩個信息窗理解意義、數數、讀數、寫數、組成、數位五個內容。比較數的大小、求近似數這壹信息窗學會比較數的大小、求近似數的方法。估計這壹信息窗理解估壹部分推想全體這種估計方法。整百整千數的加減這壹信息窗分為整百整千數加減和幾千幾百加減幾百兩個內容。
二、說地位與作用
小學階段,對整數的認識,分為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大數的認識四個階段,本單元是第三個階段。《萬以內數的認識》經過學生前面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這壹學段的學生對100以內的數建立了初步的數感,理解了10個壹是十,10個十是壹百的十進制關系,掌握了簡單的讀寫技能,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總之,對數的認識,學生已經具有壹定的經驗積累和理性認識。這壹單元就是學生認數範圍的壹次擴展。它不僅是學習萬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以後認識萬以上數的基礎,對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有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結合具體情景認識計數單位百、千、萬,並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和順序,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會讀、寫萬以內的數,能夠用語言和符號來描述大小,認識近似數、估計,正確口算
2、能力目標:運用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在進行估計的過程中,發展數感。
3、情感目標: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參與數學活動;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在他人幫助下,能嘗試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1、計數單位千、萬的認識
2、數位的意義和順序
3、萬以內數的讀寫
4、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1、數數過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時拐彎處的數如何數。
2、體會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3、如何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
三、說教學策略
1、千以內數的認識和萬以內數的認識。
首先,結合學生的做操情景,來估計壹下有多少人,然後再去數壹數,算壹算引入“千”這壹計算單位,然後引導學生來這樣“壹個壹個的數”,“十個十個的數”,“百個百個的數”,“千個千個的數”的數學活動,知道10個壹是壹百,10個百是壹千,10個千是壹萬,體會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並通過現實情境估計二年級學生人數、全校學生人數和“多少本書有壹千張紙”“多少本書有壹萬張紙”的活動來進壹步感受大數千、萬。
在理解數位的意義時,由於生活中很難找合適的實物來代替,所以根據學生已有的對計數單位和數位的知識,充分借助計數器理解百位、千位、萬位等數位的意義
在數數時,對學生來說,拐彎處的數數,是壹個難點,如:989數下壹個時,學生直接數1000,這時我先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壹撥,體會相鄰計數單位的'十進制的關系,認識到下壹個應該是990。並再通過舉類似的例子(如:489數下壹個,679數下壹個等)進壹步體會相鄰計數單位的十進制的關系。同時板書時,我把989和990後兩位畫出來,讓學生體會到989下壹個是990,就是和89下壹個是90是壹樣。
在讀數和寫數時,讀寫中間或末尾有0的的數是壹個難點,如讀2003時,出現兩千零三和兩千零零三兩種讀法,這是通過學生交流,學生知道讀兩個零重復了,讀兩千零三就可以。在寫壹千零八時,有寫成108的,通過學生交流,並借助計數器來撥撥,認識到“1”在千位上,“8”在個位上,理解0占位的必要性。
在數的組成這裏,與讀數和寫數來結合的,同時結合借助計數器和數位順序表來體會數位上數的意義。
練習題中涉及到的數的規律,實際是對數數和數位意義知識的延伸,對學生來說存在難度,在這裏借助學生對100以內的數5個5個的數,10個10個的數這些已有的知識經驗,先讓學生說說方法,然後再解決問題。
2、比較數的大小、求近似數的方法
引導學生比較的方法多樣化,只要能比較出來就可以。引導學生研究,總結出下面幾種方法:
方法壹:根據數位來比較,數位不同時,數位多的數大(例如:1008和987,1008是四位數,987是三位數,所以1008大於987)
數位相同時從高高位比起。(例如:968和980,都是三位數,但是980的十位是8,968的十位是6,8大於6,所以980大於968)
方法二:借助壹個標準來比較。(例如:1008和987。1008大於1000,987小於1000,所以1008大於987)
方法三:滲透近似數來比較(不易要求過高,重點培養學生數感)(例如895和806,通過學生想895和806離得哪個整百數近,得到895的近似數是900,806的近似數是800,900大於800,所以895大於806)……
3、估計估算
先讓學生獨立的估計,再組織交流估計的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計,對結果同樣不要求精確、統壹。在估算過程中引導學生按壹定的策略進行估計,避免毫無根據的估計。通過情境圖,估計有多少人在做操?先輸出20個人來,然後圈壹圈,再看看總人數中有幾個這麽多,這樣就可以估計出總人數。
同時增加壹些身邊的素材,估計壹下壹張書頁的字數、二年級學生的人數、全校的人數了……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
4、整百整千數的加減
篇三小學二年級數學《萬以內數的認識》說課稿
壹、說教材“1000以內數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第四冊《萬以內數的認識》的第壹課時。它是在學生學習過100以內數的認識基礎之上,數的延伸和擴展。因為1000和10000都是比較大的數,在學生的認識還很有限的基礎上,如何讓學生盡快地建立起大數的概念和意識,在這裏顯得格外重要。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親自操作數數,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1000以內數的數數過程。
2、在鞏固“個”“十”“百”等計數數位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認識計數單位“千”,感受大數的意義。
3、準確認讀寫千以內的數。
過程方法:
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結合現實材料感受大數的意義,逐漸發展學生的數感。
情感與態度:
1、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猜測意識和估計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進壹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成功與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數1000以內的數,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在本課設計中,我主要采用實踐探究法、問題情境法。本課要在100以內數的認識基礎上設計教學,努力促進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通過壹根壹根的數,十根十根的數,明確十個壹是十,十個十是壹百,為學習壹千做好了鋪墊。在實踐探究過程中,學生在因猜測、產生問題的基礎上展開質疑、探索。通過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壹步壹步解決問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給學生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交流、質疑、互動,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讓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成功體驗。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在現有基礎方面: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部分學生對1000以內的數也有所熟悉。
在學習動力方面:二年級學生處於智力開發的初級階段,自覺性很差,動力明顯不足,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學習能力方面:二年級的學生學習時間不長,他們思考、觀察、表達、練習、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培養。
2、學法指導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應掌握以下學習方法: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學會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學會分析、綜合、整理。
教學程序設計:
關於本課的教學過程,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壹、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本環節通過數數練習,明確壹百以內數的順序,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進壹步鞏固十個壹是十,十個十壹百。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每個小組準備100~120根不等的小棒,先讓學生估壹估,在合作數壹數本小組壹***有多少根小棒?數完之後,引導學生看壹看如何擺壹擺、捆壹捆讓大家壹眼就看出小組壹***有多少根小棒?從而引發學生對數位的探究。
三、實踐操作,質疑突破:
本環節讓學生實踐操作,明確十個十是壹百,學生在動手數數,通過擺放數位盒,壹次又壹次經歷滿十進壹的數數過程,初步理解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關系,而且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建立了“個”“十”“百”“千”等計數單位,在數數的過程中,自然安排寫數,讀數以及數的組成,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四、貼近生活,應用新知:
本環節通過燈片展示校園生活中的數據,如“本班捐款352元,全校***有825名男生等數學信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品嘗求知過程的愉悅同時體會數學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