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異地高考的兩會呼聲

異地高考的兩會呼聲

代表建議隨遷子女高考放開需設門檻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政協原副主席陳萬誌表示,諸如北京等大城市應調高放開門檻,可以通過設定條件有序放開隨遷子女異地高考。

放開隨遷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確

陳萬誌介紹,此前13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呼籲放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京高考,另有上萬名連續多年在京讀書的京外戶口學生家長的呼籲書,“不過試點裏沒有北京”。

陳萬誌認為,應該放開隨遷子女高考,“方向先明確下來,其余就是制度設計的問題”。陳萬誌說,很多孩子戶籍不在當地,並且出生成長在北京,卻不讓人家在北京參加高考,確實不太公平。

大城市放開時應調高門檻

陳萬誌表示,如果放開隨遷子女高考,各地可以根據當地的條件設置壹些門檻,比如父母連續在當地工作多少年,連續納稅多少年,學生本身在當地連續就讀多少年,“隨遷子女不是簡單地想高考”就高考。

陳萬誌提醒說,每年有千萬左右的考生參加高考,如果壹下子全部放開,也會引起很大問題,可能會有生源大省到中西部地區參加高考,擠占當地考生機會。因此,在制度設計上,需要設置壹定的門檻和條件,“不能想過去就過去,更不能快考試了,才轉過去”。

陳萬誌認為,門檻設置要根據各地不同條件,“有些城市,特別是大城市,最初的門檻倒是可以設得高壹點,比如父母連續納稅時間長壹點等”。

隨遷子女高考放開可上升至立法層面

陳萬誌承認,像北京放開隨遷子女高考,既要考慮北京戶籍人口的需要,也要考慮非北京戶籍人口的需要,實際上需要兩者間的博弈,這種改革不是所有人都滿意的改革,不是增量改革,而是重新切割蛋糕的改革。

陳萬誌認為,這項改革需要政治領導人的決心。在討論該問題時,從程序上可以上升到立法層面。“先充分博弈,尊重大多數民意”,讓各地根據各自情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利益,達到壹個可行的方案。

異地高考:百姓呼聲越來越高

“讀書的政策總是會變的,而且相信會變得越來越好。”壹度作為中國農民工形象的代表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深圳女農民工肖紅霞對自己的兒子這樣說。

與許多農民工壹樣,從進城務工的那壹刻起,肖紅霞就夢想自己的孩子跟隨自己在工作所在城市完成小學、初中、高中的學業,最終參加高考。不過曾經“鐵板壹塊”的戶籍政策並不允許這樣做。

2009年起,全國兩會上就有代表委員提出“異地高考”建議,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全國兩會時表示,教育部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進異地高考。2012年3月,異地高考方案有望年內出臺的消息,再度成為兩會焦點。

應該說,異地高考是改革開放以來大範圍觸動城鄉不同利益人群的壹個兩難命題。支持者認為,突破戶籍制度的桎梏,推行高考同城待遇,將實現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資源分配,是“有教無類”的理想寫照。反對者擔憂,異地高考的政策松動,會帶來壹系列新問題,譬如大城市人口進壹步膨脹、本地與外來生源利益失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