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初壹生物期末復習資料

初壹生物期末復習資料

初中生物

生物世界(七 上P3-P15)

1.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分為動物、植物、細菌、真菌、病毒等生物

2.生物的特征:(1)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2)生物能生長和發育

(3)生物都具有新陳代謝 (4)生物都具有繁殖、遺傳、變異現象

(5)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6)生物能適應壹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探究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中:

① 實驗的變量是光,其他的條件都應相同。

② 實驗中用10只鼠婦而不是1只原因是減少實驗的偶然性,提高實驗的可靠性 。

▲探究的過程: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定計劃、實施計劃→4、得出結論→5、表達和交流

▲對照實驗中,對照組與實驗組除了需要對照的實驗變量不同外,其他的條件都應相同。即變量唯壹。

探索生命(七 上P17-P28)

1.顯微鏡:

▲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是倒像。註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顯微鏡的使用:

(1)取鏡和安放:左托右握

(2)對光: ①選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鏡頭距載物臺2cm)

②選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 最終顯微鏡內看到白亮的視野

③左眼觀察,右眼記錄,使反光鏡反射光線對準通光孔

(3)觀察:當物鏡大幅度下降時,眼睛應在側面看鏡頭下降

(4)整理

2.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

▲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是 (袁隆平)

▲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發現視野中有壹個汙點,移動物鏡和玻片標本汙點都不動,說明汙點在(目鏡 )

▲當妳發現顯微鏡鏡頭不清潔時,除去汙物的正確方法是 (用擦鏡紙擦)

▲在載玻片上寫下壹個小小的字母“d”用顯微鏡觀察時,會看到放大的圖像形狀是(p)

3.小東為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做了如下實驗:(5分)

①用硬紙板制成壹個長方形的紙盒(上方沒有蓋),將紙盒分成長度相等的兩部分,壹部分用黑紙包好形成壹個黑暗的環境,另壹部分不做處理。

②把紙盒靜置桌上,並將抓來的10只鼠婦放入紙盒中央。

③10分鐘後觀察鼠婦的動向:移到黑暗壹端多?還是移到亮處壹端多?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小東把紙盒壹端用黑紙包好形成黑暗環境,另壹端不做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小東做實驗時,小明也在旁邊,並向小東建議應在紙盒黑暗的壹端灑點水,使它潮濕,而亮的壹端保持幹燥。但小東沒有采納小明的建議。妳認為小東做得對嗎?__________;為什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後,應怎樣處理鼠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七 上P30-P52)

1.細胞--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病毒除外)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在細胞質中有液泡、葉綠體、線粒體。

▲動物(人)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植物細胞和動物(人)細胞結構區別: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多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細胞各結構的作用:=

(1)植物細胞結構中的細胞壁,位於植物細胞的外層,具有保護細胞內部結構和維持細胞形態(支撐)的作用。使植物細胞吸水不會脹破。

(2)細胞膜具有保護細胞內部結構的作用,同時還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門衛)。顯微鏡下不易看到。

(3)細胞質是壹種透明的液體,它具有流動性,這有利於細胞之間和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是生命活動的重要場所。

(4)細胞細胞質內有線粒體與細胞呼吸作用(動力車間)有關;植物細胞的葉綠體與植物光合作用(生產車間) 有關;植物細胞液泡充滿細胞液(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細胞液)。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是能量轉換器。

(5)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傳遞遺傳信息(管理調控部門)。

▲細胞核中有壹種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稱為染色體,它的主要成分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質。其中脫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遺傳物質。

▲染色體圖的識別:

▲細胞圖的識別:

▲細胞的觀察實驗:

(1)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發現細胞染色最深的部分是細胞核;洋蔥表皮細胞的形態是長格子狀的長方體。

(2)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時,發現細胞染色最深的部分是細胞核;口腔上皮細胞的形態是邊緣整齊的扁平細胞。刮取上皮細胞的部位是口腔內側壁;在載玻片中央滴的液體是0.9%的生理鹽水,作用是維持細胞原形。

2.細胞的生活

▲細胞分裂的結果是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生長結果是使細胞體積增大。生物體由小長大(生長),這是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結果。

▲細胞分裂通常是壹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的過程。首先分裂是細胞核,它的裏面出現染色體,染色體在中央平均分成兩份,向細胞兩端移動;其次細胞質也平均分成兩份;最後形成細胞膜(壁)。分裂產生的新細胞的染色體與原細胞的染色體相同。

▲細胞分化是指分裂後的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向著不同方向變化的過程。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組織。

3.組織指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群。

(1)植物的組織主要有:分生組織、基本組織、保護組織和輸導組織。

組織名稱 功 能 例子

分生組織 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如:根尖、芽

基本組織 能制造和存貯有機養料 如:果肉

保護組織 保護作用 如:植物表皮

輸導組織 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養料 如:葉脈中導管、篩管

(2)人體的主要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四大類。

組織名稱 功 能 部位組成

上皮組織 保護作用 皮膚外表面、器官腸胃的內表面

肌肉組織 收縮、舒張,使身體產生運動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結締組織 支持、營養、連接和保護等 血液、骨組織、脂肪、肌腱

神經組織 受刺激能產生興奮、傳導興奮 腦和脊髓

(3)組織的形成是細胞分化的結果。組織的形成示意圖:

4.器官指幾種不同的組織構成在生物體內完成壹定功能的結構。

▲壹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包括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種器官。其中根、莖、葉是營養器官,花、果實和種子是營養器官。

▲人體的胸腔有心臟、肺等器官,腹腔有胃、腸、肝臟等器官。壹根骨或壹塊肌肉是器官。

5.系統指壹些器官進壹步有序地連接起來,***同完成壹項或幾項生物活動,就構成了系統。人體的各大系統主要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6.生物體的構成

▲多細胞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多細胞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中特點:(1)身體僅由壹個細胞構成。(2)能獨立完成營養、呼吸、排泄、運動、生殖等生命活動。

▲單細胞生物:(1)所有細菌(2)植物——衣藻、矽藻 (3)動物——草履蟲、變形蟲 (4)真菌——酵母菌

7.草履蟲

▲形態:像倒轉的草鞋底。

▲結構:表膜、細胞質和細胞核,食物泡、伸縮泡。

▲生命活動:運動——纖毛擺動;營養——食物是細菌、單細胞藻類,在食物泡中消化吸收;排泄——伸縮泡、表膜 ;呼吸——表膜 ; 生殖——細胞分裂。

▲為什麽說草履蟲有凈化汙水的作用?答:消耗水中的有機質,吞掉細菌。

▲草履蟲與植物細胞相比,它沒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細胞內沒有葉綠體,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

▲在載玻片上滴上兩滴草履蟲培養液,中間連起來,在壹邊加鹽,草履蟲全部都遊到未加鹽的壹側,因為草履蟲能逃避有害刺激;如在壹側滴加牛肉湯,草履蟲全都集中到牛肉湯中,因為草履蟲能趨向有利刺激。

▲草履蟲識記圖

8.探究實驗的壹般過程:提出探究的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探究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案例:探究“夏季腐肉裏的蛆是從哪來的”。

(1)提出問題:夏季腐肉裏的蛆是從哪來的?

(2)作出假設: 蛆是(或不是)由腐爛的肉變來的 。

(3)設計並實施探究實驗:把相同大小的兩塊鮮肉分別放在甲、乙兩個廣口瓶中。其中甲廣口瓶 不封口 ,乙用多層紗布 封口 。

(4)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實驗現象:數日後,甲、乙兩瓶中肉質腐爛;甲瓶內的腐肉上發現了蛆(蒼蠅的幼體),用紗布封口的乙瓶內則沒有蛆。

▲對甲瓶腐肉上出現了蛆的解釋是: 廣口瓶沒有封口,外界的蠅接觸到腐肉 。

▲妳從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蛆不是由腐爛的肉變來的 。

在對照實驗中,實驗組和對照組應做到:除設定某壹個變量,其他實驗條件相同。

種子(七 上P55-P58)

1.種子的結構

我們常見到許多種子,例如玉米。小麥、花生、大豆、菜豆等的種子。種子的大小和形狀千差萬別,但是它們的基本結構是相同的,都是由種 皮和胚組成的,胚實際上是幼小的生命體,即新植物體的幼體,是種子的主要部分,它包括子葉、胚芽、胚軸和胚根。有的種子還有胚乳。

2.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結構的比較:▲菜豆種子的結構

▲菜豆種子結構圖 ▲ 玉米種子結構圖

▲玉米種子的結構

▲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菜豆種子 有種皮和胚 無胚乳,營養物質貯藏在子葉裏,子葉兩片

玉米種子 有種皮和胚 有胚乳,營養物質貯藏在胚乳裏,子葉壹片

凡是種子的胚有兩片子葉的,稱為雙子葉植物,如菜豆、花生、西瓜、桃樹等。

凡是種子的胚有壹片子葉的,稱為單子葉植物,如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等。

3.種子的萌發

▲種子萌發的外界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壹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種子萌發的過程: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 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煮熟的種子不萌發是因為胚沒生命力;大米播種在田裏不萌發是因為胚不完整;幹種子不萌發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水分;完全浸入水中的種子不萌發是因為沒有充足的空氣;早春農民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可以提早出苗是因為為種子萌發提供了適宜的溫度。

▲ 測定壹袋種子的萌發率,應采用的方法是抽樣檢測。發芽率超過90℅才能做種子給農民。

▲ 我們食用的面粉來自小麥種子的胚乳;花生油來自花生種子的子葉。所以說種子的營養物質貯藏在子葉或胚乳中。

根(七 上P60-P67)

1.根尖的結構

▲ 根的主要功能是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根尖的結構從尖端向上依次有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

▲ 根尖的結構圖 : ▲ 根尖各結構的特點:

▲ 根生長的最關鍵部位是分生區;根生長的最快部位是伸長區;移栽幼苗時要帶土坨是因為保護幼根和根毛。

2.根的功能

▲ 根對水分的吸收:

(1)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該區用肉眼觀察,發現長有大量的白色“絨毛”,這就是根毛。根毛在成熟區大量出現的意義是增大了吸收面積。

(2)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是因為:①水是植物細胞的主要成分;②水能維持植物的姿態,例如植株硬挺、葉片舒展;③水參與植物的多項生命活動,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 根吸水的條件是根的細胞細胞液濃度大於土壤溶液濃度。壹次施肥過多會造成“燒苗”現象是因為土壤溶液濃度大於根的細胞細胞液濃度。糖拌番茄時細胞會失水;將發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青菜會吸水硬挺;鹽堿地上植物長不好是因為土壤溶液濃度大於根的細胞細胞液濃度,根不能吸水。

(4) 沙漠中有不毛之地,也有綠洲,這說明水能影響植物的分布。

▲植物細胞“吸水”“失水”圖:

▲右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壹組實驗:在兩個大小相似的蘿蔔中各挖壹個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蘿蔔的洞中分別註入等量的清水和濃鹽水,各用壹個裝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記下玻璃管內液面的高度(如圖)。放置壹段時間,分析會出現的變化:

(1)玻璃管內液面高度變化是甲液面下降;乙液面上升_。

(2)用手捏蘿蔔的感覺:甲硬 ;乙軟。

(3)結論植物細胞可以吸水或失水。

(4)植物細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決於細胞液濃度與外界溶液濃度的大小。

(5)由此可以說明:為什麽不能給作物壹次性施肥過多

會使土壤溶液濃度大於根的細胞細胞液濃度,植物不能吸水而死亡。

▲ 根對無機鹽的吸收:

(1) 植物的生長需要量最多的三種無機鹽是氮、磷、鉀。

(2) 三種無機鹽的作用表:

莖(七 上P68—P71)

1.芽

▲芽是未展開的枝或花。將來發育成花的芽稱為-花芽;

將來發育成枝的芽稱為--枝芽,枝(枝條)是由莖、葉、芽組成。

▲枝芽圖:

2.莖的結構:

▲木本植物的莖從外到內依次有樹皮、形成層、木質部、髓四部分。

▲ 草本植物的莖內沒有形成層,所以莖不能逐年加粗。

▲ 木材主要取材於木本植物莖的木質部;織衣服用的麻纖維主要取材於木本植物莖的韌皮部。

3.莖的功能:

花和果實(七 上P73-P75)

1. 花的結構:

▲花的結構圖

▲ 花的開放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光照、溫度、濕度等。“人間芳菲四月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溫度)

▲ 壹朵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原因是它們和果實與種子的形成有關。

2. 果實的結構:

▲ 果實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構成。

▲ 壹顆花生是壹個果實;“花生米”是花生的種子;“麻屋子”指花生的果皮;“紅帳子” 指花生的種皮;“白胖子” 指花生種子的胚。

▲ 常見的果實有小麥粒、玉米粒、西瓜、葡萄、黃瓜。常見的種子有蠶豆、綠豆、西瓜子、杏仁、芝麻。

▲ 綠色開花植物經過開花、傳粉、受精之後,花花瓣、雌蕊的柱頭、花柱和雄蕊也慢慢雕落。只有子

房逐漸長大,子房內的胚珠也慢慢地發育。最終: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七 上P77—P96)

1.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 光合作用的公式:

2

▲ 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為什麽光合作用需要光?光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或動力。)

▲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

▲ 光合作用的實質:合成有機物(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有機物)

貯存能量(將光能轉變為能貯藏的化學能 例如:石油 煤炭)

▲ 光合作用的意義:①為幾乎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有機物)的來源;②為幾乎所有生物提供了氧氣的來源,平衡了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③為幾乎所有生物提供了能量的來源。

▲ 光合作用的應用:影響光合作用的效率的因素有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

增產方法:①把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到0.5℅~0.6℅時,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會顯著增強。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又被稱為“空中肥料”。②適當增加溫度。如利用溫室生產反季節蔬菜。③給果樹剪枝增產的原因是使有機物集中運到健壯的果實中。④合理密植。⑤適當增加光照時間和強度。

▲ 光合作用的實驗:

(1) 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澱粉

①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壹晝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② 對照實驗: 將壹片葉子的壹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 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 照光的部位 和 不照

(2) 驗證:綠葉在光下產生氧氣

① 取金魚藻放在盛滿清水的燒杯中,再反扣壹只漏鬥。漏鬥頸上再反扣壹只裝滿清水的試管。

② 把這壹裝置移到陽光下,不久看到的現象是金魚藻不斷放出小氣泡。

③ 待試管中收集到壹些氣體後,按住試管口,取出試管。

④ 松開試管口,將帶火星的細木條迅速插入試管,看到的現象是帶火星的細木條復燃。

結論:氧氣能夠助燃。綠葉在光下能產生氧氣。

(3) 驗證:綠葉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的過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

▲ 呼吸作用的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 呼吸作用的意義:為植物的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

▲ 呼吸作用的應用:

(1) 促進呼吸作用:①給農作物根松土;②水淹後及時排澇。

(2) 抑制呼吸作用的方法:①降低溫度;②減少氧氣供給;③減少植物細胞含水量(幹燥)。

(3) 新疆吐魯番瓜果為什麽特別甜?因為該地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有機物多;夜間溫度低,呼吸作用很弱,分解有機物少;所以瓜果很甜。

(4) 如何延長種子、果實和蔬菜貯藏時間?。低溫、幹燥、減少氧氣,抑制呼吸作用。

(5) 為什麽蘿蔔放久了會空心?水果放久了會變輕,味道會變差?因為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

▲呼吸作用的實驗:

(1) 驗證: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2) 驗證:呼吸作用吸收氧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關系

(1) 區別: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場 所 含葉綠體的細胞 所有活細胞

條 件 有光 時時刻刻(白天黑夜)都進行

產 物 有機物和氧 二氧化碳和水

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機物和氧

實 質 合成有機物;貯藏能量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2) 聯系:相互依存。因為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貯藏的;而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釋放的。

▲ 白天把植物放臥室好,還是晚上把植物放臥室好?白天。因為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強於呼吸作用,會為臥室增加氧氣;而晚上植物因呼吸作用會和人爭奪氧氣。

葉 (七 上 P82-P84)

(1)葉片的結構:壹般包括表皮、葉肉、葉脈三部分。葉片呈綠色的主要原因是葉綠體中含有綠色的葉綠素。

▲葉片的結構圖

▲實驗:葉片的結構的觀察

(2)葉片的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綠素的形成條件是光下。例如:韭黃、白菜的心

▲葉片為什麽正面顏色深,而背面顏色淺?因為靠近上表皮的柵欄層,細胞排列緊密,含葉綠體顆粒多。而靠近下表皮的海綿層,細胞排列疏松,含葉綠體顆粒少。所以正面顏色深,而背面顏色淺。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七 上 P98-P111)

1.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為各種生物提供食物;

②促進氧循環,使生物圈中氧和二氧化碳相對平衡;

③促進和穩定水循環。

2.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和它們生活環境的總稱。

3.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影響氧循環。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使生物圈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處於相對平衡。生物圈中氧氣體積分數為21%,二氧化碳0.03%

4.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植物體的有機物中,這些有機物不僅為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也為動物和人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5.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水循環的動力主要是光能,使水通過蒸發進入大氣。植物的樹冠層、枯枝落葉、草本、苔蘚植物等有利於保持水土。

6.產量居世界主要糧食作物前三位的依次為小麥、玉米、水稻。

7.我們飲用牛奶所獲得的能量直接來自於呼吸作用;間接來自於光合作用;最終來自於太陽。

▲ 蒸騰作用

(1)蒸騰作用概念: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主要在葉片進行。

(2)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

② 促進根吸收水分;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蒸騰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動力。

③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④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穩定生物圈水循環。(對外界環境意

▲ 葉肉細胞中的水分很小壹部分(1%)參與植物體內各項生命活動,絕大部分(99%)變成水蒸氣,通過氣孔散發到大氣中。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可以調節蒸騰作用,使植物體內經常保持著適當的水分。

▲人們食用的部分:甘薯、蘿蔔為根,白菜、菠菜、芹菜、韭菜等為葉,花菜、黃花菜為花,藕、馬鈴薯、荸薺、甘蔗等為莖,黃瓜、蕓豆、蘋果等為果實。

▲森林的作用: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通過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參與氧循環和水循環;吸收有毒氣體,降低噪音、強光對人體的傷害,促進身心健康;是動物棲息的樂園。

▲我國的森林資源:森林覆蓋率為18.21%,是世界的61.3%。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1984年頒布《中華人民***和國森林法》。

▲常見的具有環保作用的樹種主要有法國梧桐、海桐、女貞、槐樹等。常用草坪植物有高羊茅、酢漿草、狗牙根等.

▲下面是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的兩個實驗裝置,都是用來觀察植物的蒸騰作用的,請妳根據示意圖分析解決問題:

(1)甲乙兩個實驗裝置中   更合理、科學。

(2)壹段時間後,塑料薄膜會出現水珠

(3)為使實驗現象明顯,兩個實驗裝置應放在陽光下。

▲ 移栽植物時,常常要去掉壹些枝葉,這樣做是為了減少水分蒸騰 。

▲ 人在樹蔭下要比在房屋的陰影下感到涼爽,其原因是 ( )

 A.蒸騰作用 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遮擋陽光

▲ 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 )

A.莖 B.葉片 C.葉柄 D.植物體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