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我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我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每壹個人家鄉的風俗體現的都是壹方地域的文化魅力,我愛我的家鄉,更愛我家鄉裏流傳的風俗。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我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壹

 壹年結束了,在除夕夜是團圓夜,我的家鄉監利縣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的,慶祝壹年平安結束,新的壹年好的開始。

 在除夕這壹天,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年夜飯的食材,壹大早就能聞到雞鴨魚肉的香味。客人們紛至沓來的來到我家,大人們就會給我們小孩壓歲錢,我們小孩在新年裏最開心,因為就要放鞭炮了。早晨,我們壹家人忙開了。媽媽在大門上貼春聯。映入我眼簾的是“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則幫媽媽貼“福”字,正要貼在門上。媽媽連忙阻止我,說道:“福”字應該倒貼,就是“福”到的諧音,福光臨我們家了。春節帖春聯有喜慶、財氣、吉祥之意。”我壹聽,趕緊把“福”字倒貼了。爸爸也在精心準備,掛起了壹盞盞紅燈籠。我想:這紅燈籠難道不就代表著我們祖國的面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嗎?

 大人們把壹串串的鞭炮,排在門口,把壹個個的圓形鞭炮也放在門口。大人們拿著打火機把壹個個的鞭炮全點上了,壹串串的鞭炮“劈裏啪啦”得響,圓形鞭炮“嗖”飛上天,再“轟”得壹聲爆炸。我們小孩子開心極了。

 放完鞭炮後,壹家人就圍著壹張桌子吃團圓飯,還有吃餃子,吃餃子最有趣了,這吃餃子還能吃到錢,誰吃到錢了那誰在新的壹年裏的運氣將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爭著吃,看誰也搶到那個有錢的餃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沒吃到的也好,這種搶著吃餃子的氣氛是最難忘的。

 晚上八點整,我們全家準時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贊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話,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蕩漾在客廳。

我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二

 我的家鄉那兒沒有千古遺跡,但有鳥語和花香;沒有奇特景觀,但有和煦的陽光;沒有神秘活動,但有美好的習俗。我們那兒的“拔拔燈燈會”就是壹個令人神往,陶醉的風俗······

 大概在宋元時期,英都鎮便是富庶之鄉,裏面有壹條河,名叫英溪,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內河,溪道“九曲十八彎”,水急灘險,運送貨物只能使用駁船——就是那種不能自己遊,需要人們來劃或拉的船。到逆著水行駛的時候,便需要船夫來拉纖,俗稱“拔船”。後來,這種勞動被人們融入到了民俗活動當中,百姓以拔燈代替拉纖,祈盼平安,年豐興旺,壹直延續到今天。

 過完年沒幾天,便到了正月初九,母親開車,帶我和堂哥來到鎮上。天還沒暗,但是街上已是車水馬龍。為了節約空間,多數人把車開到了別處,這才不會占位子。路兩旁,他們已經開始,擺賣燈籠了:有紅的,,有黃的,有圓的,有方的,有三楞的,有有流蘇的,有有提繩的,有有掛鉤的,多種多樣,形狀也不同,真是惹人喜愛,我為此挑選了好久,終於挑了壹個紅的,圓的,既有流蘇又有提繩的,拿在手上,壹邊逛燈會,壹邊等著黑夜來臨。

 好容易等來了這黑色的帷幕,盡管還沒到時間,那些小販便把攤子收進去,街上的人越來越多,幾乎所有人的手裏都拿著燈籠,各種樣式的都有,之前那些小販賣的樣式,現在幾乎全都有了。“開始了!”我等了壹個小時左右,終於迎來了燈會的開始。我把手伸進我的燈籠裏,打開開關,那黃色的光芒透過紅色的紗布,散發出紅色的光芒,大家都亮著,壹切都有如過年時分,街上滿是紅色,熙熙攘攘的人群,壹步壹步的走著,在壹幢大房子前停了下來——那兒已經開始拔燈了,那些人,穿著紅色的衣服,提著燈走,人們紛紛讓出路來,讓他們過去。我擠到前面去,看著那些叔叔在走,他們顯得那麽有精神,但臉卻不很嚴肅——本來嘛,在這個盛大的活動上,都是開開心心的,沒有人會愁眉苦臉的。我退出了人潮,壹搖壹擺的提著我的燈籠,燈跟著壹搖壹晃,我的影子也壹搖壹晃的來湊熱鬧,這下可好玩了,我和堂哥,弟弟便邊隨著人潮走,邊享受著拔拔燈燈會的樂趣玩得不亦樂乎······

 天已破曉,人們陸續回去,含著睡意的我們,盡管還想再玩會兒,但也必須得回去了······

我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三

 每逢過年,父母親就會帶著我和妹妹回到我們的老家——雲浮。印象中,爸爸經常回老家,對家鄉的種種事,他都娓娓道來。在爸爸的耳目濡染下,我開始對雲浮的風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今年過年,我們又壹次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程。往年的回家途中,我都是在車上睡覺。今年沒有,因為我想看看家鄉有沒有變。到家後,我找了個機會,問問爺爺奶奶家鄉的種種。奶奶告訴我,以前的房子沒有現在的現代,是老式的四房壹廳,靠門的兩間房壹間做廚房和飯廳,另壹間做浴室,壹間做雜物房,最後壹間是房間。中間是客廳,廳的地上有個四四方方的槽。屋頂上開了壹個四四方方的口,為的是讓陽光投射進來,而雨天則用槽把雨水接進去排到地下。外墻是用青磚砌的,耐用又好看,則屋頂是用瓦鋪的,整棟小屋溫暖又結實。

 第二天,我們壹家人去了我們家鄉以前的小屋拜祭老祖宗。我發現老屋也有個槽在中央。擡頭望去,剛好與屋頂上的口壹線連上。此外,我還聽了奶奶說的其他風俗習慣。比如說端午節,在廣州的端午節,人們都會包粽子,雲浮也不例外,親朋好友互送粽子,家家大掃除,把艾葉,菖蒲掛在門邊,可以驅邪並驅殺蚊蟲。

 雲浮每年都會舉行隆重的佛事大會,這是為了紀念禪宗六祖惠能。每年農歷二月初八,八月初三舉行大型紀念活動。“為什麽壹定是這兩天呢?”我問奶奶。奶奶笑著回答我:“二月初八子時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生誕日,而八月初三子時就是六祖惠能大師的圓寂日。”聽了奶奶的話,我恍然大悟。

 爺爺奶奶說了很多很多雲浮的故事和風俗習慣,我越聽越感興趣。在感嘆雲浮變化的同時,我也感受到家鄉的鄉親們正在努力維護著自己的文化遺產,大家都自覺地遵守著家鄉的風俗。

我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四

 俗話常常說:“三月三,鬼上山”。這就是說鬼節。鬼節在我們中國還有部分地區進行,在我們家鄉至今也過這種節日。按我們這農歷三月三就過鬼節。有人壹聽鬼節中的“鬼”字,不禁渾身發抖,冒冷汗了。這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很早的時候就信奉鬼神之說,所以鬼就被比喻成壹切不好的東西了。雖然有不少人討厭鬼節,但也有不少知道鬼節來歷的人吧,我也知道。

 相傳壹個靠山的村子裏有壹個人到山上砍柴,因為太累了,在山上睡了壹覺,可是做了噩夢:遇見鬼了。村民被嚇醒了,壹看天色也已經漆黑壹片,於是準備下山回村,但不料碰到幾團浮在空中的紫藍色火焰,由於村民從小生活在山裏,知識不廣泛,壹見這火,丟了柴,撒腿就跑。嚇得半死的柴夫以為自己夢成真,是被鬼發現才這樣,於是告訴村民,並勸告別上山砍柴。壹些大膽的人不信,依舊去那兒砍柴,但先後先看見“鬼火”。

 事情壹傳十十傳百,所有人都知道有鬼,便在柴夫遇見“鬼”這天定為鬼節。每年這天,家家戶戶晚上都關門大吉,百裏空無壹人,家家吃大鬼粑驅鬼。先用面粉做成球形,並在裏面放肉餡,菜餡,吃起來還是很美味的,為了驅鬼造福,吃打鬼粑漸漸成為壹種風俗。

 到現在農歷三月三這天晚上,街上都沒有多少人,有的是為了目睹鬼火才出來,但也是成群結隊的,大多會垂頭喪氣回家,因為大街上十不可能看得到的。後來就有科學證明,鬼火之所以出現在祖先們的墳墓旁,是因為人遺體骨骼存放久了會出現化學反應,產生磷元素,這種元素燃點很低,溫度高壹點便會燃燒,聚起來成了“鬼火”,它輕與空氣因此會漂浮起來,人們看見後定會嚇得逃跑,產生風,也帶動“鬼火”飄動,所以鬼火就想跟著人走壹樣,才導致人們以為是鬼神的原因。

 雖然人們過鬼節只為圖個吉利,但壹定要相信科學,不能光信鬼神之說,讓外國人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