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
那是壹個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約來到翠湖時,海鷗正飛得熱鬧。
在餵海鷗的人群中很容易認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經駝了,穿壹身褪(tuì)色的過時布衣,背壹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裏,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餵海鷗的領地。老人把餅幹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壹步,撮(cuō)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壹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幹幹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壹片翻飛的白色,飛成壹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麽。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nì)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您給海鷗取了名?”我忍不住問。
老人回頭看了我壹眼,依然俯身向著海鷗:“當然,哪個都有個名兒。”
“您認得出它們?”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陽光下飛快閃過,我懷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妳看妳看!那個腳上有環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給我看,他忽然對著水面大喊了壹聲:“獨腳!老沙!起來壹下!”
水面上應聲躍起兩只海鷗,向老人飛來。壹只海鷗腳上果然閃著金屬的光,另壹只飛過來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壹只腳,停落時不得不扇動翅膀保持平衡。看來它就是獨腳,老人邊給它餵食邊對它親昵地說著話。
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海鷗最重情義,心細著呢。前年有壹只海鷗,飛離昆明前壹天,連連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為它是跟我鬧著玩,後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古人說‘白鷗飛處帶詩來’,十多年前,海鷗壹來,我就知道咱們的福氣來了。妳看它們那小模樣!嘖(zé)嘖……”海鷗聽見老人喚,馬上飛了過來,把他團團圍住,引得路人都駐足觀看。
太陽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時候不早了,再過壹會兒它們就要回去啦。聽說它們歇在滇(diān)池裏,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著高空盤旋的鷗群,眼睛裏帶著企盼。
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壹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樣。
沒想到十多天後,忽然有人告訴我們:老人去世了。
聽到這個消息,我們仿佛又看見老人和海鷗在翠湖邊相依相隨……我們把老人最後壹次餵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了翠湖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壹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壹樣,像是發生了什麽大事。我們非常驚異,急忙從老人的照片旁退開,為海鷗們讓出了壹片空地。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註視著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註視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壹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xuán)渦(wō)中脫出身來。
……
在為老人舉行的葬禮上,我們擡著那幅遺像緩緩向靈堂走去。老人背著那個藍布包,撮著嘴,好像還在呼喚著海鷗們。他的心裏,壹定是飛翔的鷗群。
《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過程與方法 1.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老人與海鷗的濃濃親情。2、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深入研讀課文,在品析詞句中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感情,使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情感的體驗得到了有機融合。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揣摩作者是如何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教學難點 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教學過程
壹、創設情境,引導質疑
1.同學們喜歡動物嗎?妳們家都養過什麽動物?妳和他們的關系怎樣?我們和動物是好朋友,很友好。(出示資料)
2.教師:壹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邊,面帶微笑,手捧鷗食伸向空中,紅嘴鷗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邊蹁躚環繞……這壹幅人鷗和諧相處的美麗畫面在這裏永久定格。在昆明翠湖公園湖畔有壹位老人的青銅雕塑,名字就叫“海鷗老人”。
3. ?這位老人叫吳慶恒。他生前孤身壹人,每年冬天飛抵昆明的紅嘴鷗是他唯壹的寄托。每當紅嘴鷗“駕臨”,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裏進城給它們餵食,和它們嬉戲,風雨無阻。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資有壹半以上都用來給海鷗買吃的,為此,老人平時幾乎舍不得花壹分錢坐公交車。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為我們講述了這樣壹個真實的、動人的故事。
4.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5.引導學生質疑,教師歸納中心問題。
⑴這是壹個怎樣的老人?
⑵老人與海鷗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動人的故事?
⑶“我們”為什麽要把老人餵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翠湖邊?
6.教師導讀:同學們,妳們提的問題很好。如果能夠解答好這三個問題,課文的內容也就讀懂了。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按老師的要求自讀課文。
二、小組合作,自讀課文
1.提出要求,學生自讀。
⑴小組內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⑵思考剛才提出的三個問題。
⑶畫出描寫最令人感動的壹幕的句子,有感情地讀壹讀。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
三、檢查自學,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生字詞語,指名讀,檢查學生生字新詞的認讀情況。
2.教師強調字音:“駐、瞻、挫、餅、昵”。
3.再次出示生字詞語,學生齊讀。
4.老人與海鷗之間發生了什麽故事?
(講了壹位老人與壹群從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到冬天來臨,老人便會風雨無阻地來到翠湖邊餵海鷗餅幹,視海鷗為兒女。然而有壹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不忍離去。)
四、品讀感人的壹幕
1.教師:讀課文,把描寫感人的壹幕的句子畫出來。
2.指名反饋。
⑴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壹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壹樣,像是發生了什麽大事。
⑵過了壹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⑶當我們不得不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師:同學們,海鷗們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不忍離去。這是多麽感人的壹幕。這壹幕裏埋藏著壹個老人的故事。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壹想:海鷗為什麽會這樣?
品讀句子,贊頌老人美好的行為
1.指名反饋:為什麽海鷗們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不忍離去?
(因為老人長期堅持餵養海鷗,和海鷗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
2.再讀課文1至11自然段,把描寫老人和海鷗的句子全找出來。
3.集體反饋,品讀情感。
⑴他背已經駝了……跟海鷗相伴。(說明老人勤儉,對海鷗有無私的愛。)
⑵老人把餅幹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飛成壹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老人的動作嫻熟,與海鷗配合默契、和諧。)
⑶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麽。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老人對海鷗的親昵,對海鷗的愛。)
4.教師: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來”……老人視海鷗為兒女,對海鷗壹片深情。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當老人去世後,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5.拓展想象: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會說什麽呢?
6.教師小結:“我們”為什麽要把老人餵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翠湖邊?
(因為我們被老人愛護海鷗的美好行為深深打動了。)
五、課堂小結
教師:同學們,動物也是有感情的,像文中的海鷗,因為老人的關愛,它們和老人建立起濃厚的感情。老人去世了,海鷗們也會悲傷。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壹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用妳們的愛去關愛那樣可愛的動物吧。
六、作業設計
1.讀下列句子,說說句中省略號的作用。
⑴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 ( )
⑵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 ?)
⑶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 ? )
⑷妳看它們那小模樣!嘖嘖…… ( )
2.抄寫課後讀讀寫寫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