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吳三桂簡介

吳三桂簡介

吳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長伯。明遼東人,祖籍江蘇高郵。武舉出身,錦州總兵吳襄子,以戰功及父蔭授都指揮,崇禎四年(1631)八月,皇太極發動「大淩河之役」,吳襄在赴援時逃亡,導致全軍覆滅,祖大壽降清,孫承宗罷去,吳襄下獄,乃擢吳三桂為遼東總兵官,鎮守山海關。史載吳三桂部“膽勇倍奮,士氣益鼓”,是明末最後壹支有戰力的鐵騎部隊。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崇禎帝飛檄加封他為平西伯,令其放棄寧遠(今遼寧興城)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吳三桂奉旨入援京師,十六日抵山海關,壹路上“遷延不急行,簡閱步騎”,二十日抵達河北豐潤時,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已進入北京,崇禎自縊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吳三桂撤兵退保山海關。李自成後曾多次招他歸降,吳三桂再三猶豫,因其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將掠去,遂上書清睿親王多爾袞 ,請清兵入關討李。李自成害怕清兵入關,決定「滅吳保關」,,4月13日,發兵二十余萬由李自成親率大軍,奔赴山海關攻討吳三桂。22日山海關之戰,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於多爾袞,引清兵入關,吳三桂與清軍在壹片石戰役中聯合大敗李自成 ,(傳說因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擄劫,吳梅村有詩證:「慟哭三軍俱縞素,沖冠壹怒為紅顏」。)受清封平西王。不久,他又為清軍先鋒,追擊李自成,鎮壓陜西、四川等地的反清農民軍。清順治十四年(1657)受平西大將軍,會同清軍多尼等進攻南明雲貴等地區。十六年,清廷命他鎮守雲南,並引兵入緬,迫緬王交出南明永歷帝。康熙元年(1662),吳三桂殺南明永歷帝於昆明,被清廷晉封為親王,兼轄貴州省,形成割據勢力。與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應,成為擁兵自重的三藩。順治十七年,朝廷以賦稅不足,令吳三桂裁減兵員。吳三桂將綠營及投誠兵從六萬人減至二萬四千人,汰弱存強,留下的全是精銳之師。清廷於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聞訊後叛清。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聯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廣西將軍孫延齡、陜西提督王輔臣等以反清復明為號召起兵反清,揮軍入桂、川、湘、閩、粵諸省,戰亂波及贛、陜、甘等省,史稱三藩之亂。清政府調重兵全力鎮壓叛亂,逐漸扭轉了戰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國號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長沙病死 。其孫吳世璠 繼位 ,退據雲南 。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圍,吳世璠自殺,余眾出降。

由於吳三桂作為漢人,壹直與滿清勾結,故他的行為在中國歷史壹直被視為「漢奸」的寫照。 清朝張茂稷〈讀史偶感〉:“李陵心事久風塵,三十年來詎臥薪?復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為紅顏改,青史難寬白發人。永夜角聲應不寐,那堪思子又思親。”

吳三桂與「圓圓曲」

吳三桂降清後,文人對之諷刺不絕,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吳偉業所寫的「圓圓曲」。

由於世人將吳三桂變節歸咎於其愛妾陳圓圓被擄,令吳三桂為奪回陳氏而出賣國家,吳梅村以西施諷今,譜下七言長詩「圓圓曲」,指出陳圓圓無壹絲損害國家之舉,責任應在吳三桂。

雖然晚清名家王國維比較圓圓曲與唐化詩人白居易之長恨歌時認為前者不若白氏之平白,境界遜後者壹籌。然無可否認,吳偉業能將西施與陳圓圓之際遇融合得絲絲入扣。但最令吳三桂介懷的卻是詩中中段幾句與西施無關,矛頭直指吳三桂的詩句: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壹代紅妝照汗青!」

此段不但為陳圓圓開脫,更露骨地諷刺吳三桂賣國外另壹令人不齒的原因:其家人均因其投清而被李自成所殺。吳三桂曾出重金希望吳偉業刪改上述幾句,然為吳偉業所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