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閱讀教學隨筆篇壹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壹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壹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小學生還處於 兒童 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湧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湧動起來。
對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小學閱讀教學隨筆篇二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壹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壹種是? 思維訓練 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壹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 方法 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壹般按照?閱讀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 總結 ?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誌、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盡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同點,壹、是前者教師?壹講到底?,後者教師?壹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為主體,而不以學生為主體。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為重點,前者是理解的知識內容,後者是通過理解發展學生智力。兩者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有沒有 反思 過去的 文章 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五年級數學 教學隨筆(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確處理 基本素養 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系;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 語文學習 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為閱讀教學應註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誌、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註意語文教學反思以下幾點:
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壹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壹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復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這壹課時,嘗試采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個成員組成:壹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壹般的學生和壹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著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野?在中指什麽意思?2、是從幾方面來寫這種?野?的?3、是怎樣寫出這種?野?的?4、把妳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壹讀,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並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後,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匯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匯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沈悶,被動的了。而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語文論文庫主 渠道 ,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裏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壹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閱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了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匯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壹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閱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壹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秘。
註意閱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文化 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註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遊子吟》這壹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後,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 說說 妳們的母親又是如何?妳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後,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壹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壹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法指導
1、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小學壹年級教學反思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
2、交還自主權,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角色,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的方法。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 學習方法 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範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學生與學習內容中的角色轉換
語文教材 中的作品往往凝聚著作家的靈感、激情和思想,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為學生展現了壹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教學中可以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讓他們與這些角色同喜同悲,這樣,學生內在的情感與文中的角色形成***鳴,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學生的再創造中得到延伸,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得到了拓展,學生創新的潛質也可以發揮了。
我覺得語文閱讀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養。
拓展閱讀:小學語文教學隨筆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壹個什麽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為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壹)給學生壹個情感的課堂。
1、壹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壹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壹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壹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註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 謎語 、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註重師生的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壹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壹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壹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壹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壹種體驗、探究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