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打電話》教案

《打電話》教案

 作為壹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應該怎麽寫教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打電話》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打電話》教案 篇1

  壹、活動目標

 1、明確歌曲的情境,帶幼兒了解歌詞大意。

 2、學會歌曲,並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進行演唱。

 3、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小娃娃手偶兩個

 2、玩具電話壹部

 3、音樂《打電話》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手偶,教師情景表演,引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妳們看,今天誰來了?她叫點點,他叫豆豆(教師從背後取出)。點點和豆豆今天要來和我們壹起做遊戲,妳們想不想和他們壹起玩啊?

 2、教師布偶表演歌曲情境,請幼兒安靜欣賞

 豆豆:餵餵餵,妳是點點嗎?

 點點:哎哎哎,我是點點啊。

 豆豆:點點,點點,妳在哪裏啊?

 點點:豆豆,豆豆,我在幼兒園呢!

 教師提問:故事中豆豆和點點在幹嘛啊?點點告訴豆豆自己正在哪裏呢?引導幼兒回憶思考,大方回答。

 3、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播放音樂,請幼兒安靜欣賞。

 (2)教師帶領幼兒有節奏地念讀歌詞,可以配合節奏動作,拍手或者拍腿。

 (3)教師幼兒進行問答遊戲,采取壹問壹答的方式演繹歌詞。

 4、教師帶領幼兒表演歌曲

 (1)教師利用布偶,與幼兒壹起邊唱邊表演。

 (2)鼓勵幼兒利用玩具電話跟隨音樂進行情景表演。

  四、活動延伸

 鼓勵和幫助幼兒記憶生活中的常用電話號碼,比如緊急電話110、119、120等。為幼兒提供區角遊戲,任由發揮表演,情景模擬。請幼兒回家後將歌曲唱歌自己的家人聽!

  五、活動總結

 通過《打電話》音樂遊戲初步讓幼兒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意識,知道打電話可以知道別人在做什麽。另外通過活動延伸還講生活中的緊急電話告訴幼兒,在發生意外和危險時可撥打這些電話!讓幼兒在玩中學習知識!

《打電話》教案 篇2

  遊戲目的:

 練習對話主動表達並與成人交談,學說完整句。

 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遊戲規則:

 老師與幼兒或幼兒與幼兒分別拿著話筒進行對話,壹方問,另壹方答,內容不限,回答對的小朋友獎勵小紅花。

  遊戲準備:

 幼兒自制的電話

  遊戲程序與模式:

 1、學習打電話(集體教育)。

 (1)觀察模仿教師打電話。"餵,您好!我是李老師,請您幫我找×××接電話好嗎?"×××接電話(教師替代)。"您好!您是×××嗎?我是李老師,今天下班後您能來我家嗎?":好的,歡迎您。"再見"。

 (2)教師給幼兒打電話,讓幼兒學習如何接電話。

 "您好!我是×××"您有什麽事嗎?"幼兒在實踐中學習壹問壹答的語言,練習使用簡單句。

 (3)幼兒二人壹組練習打電話。

 教師幫助幼兒學習壹問壹答的對話。練習主動與人交談。主動發問,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2、遊戲區內自由"打電話"。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註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打電話》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音樂活動,熟悉歌曲旋律。

 2、能和老師壹起學唱歌曲,對歌曲活動感興趣。

 3、體驗與同伴***同遊戲的快樂。

 4、樂於與同伴壹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能唱準節奏,唱清歌詞。

 分析:由於此首歌比較簡單。因此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可以培養幼兒既會唱又能善於表現的能力。

 活動難點

 根據音樂的節奏做相應的動作

 分析:小班幼兒動作學習帶有較大的模仿性,音樂的表現能力尚處於貧乏時期。

  活動過程:

 環節壹:通過情景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

 1、出示寶寶和貝貝老師以神秘的口吻激起幼兒的觀察。如:妳們看,今天誰來啦?

 2、欣賞《打電話》情節

 老師表演打電話時講述的話。

 此環節以吸引幼兒欣賞為主。為目標(1)“願意參與音樂活動,熟悉歌曲旋律”服務。

 環節二:通過念歌詞,模仿動作初步表現歌曲。

 1、運用示範法:

 老師有表情清唱歌詞,請幼兒欣賞。小班幼兒喜歡模仿動作,因此我采用示範法能感染幼兒參與模仿。

 2、運用跟唱法:

 隨錄音機哼唱歌曲。由於歌詞比較簡單,帶上動作幼兒情感更投入。

 3、運用集體學習法:

 幼兒模仿動作,邊做邊念歌詞。模仿學習是為後面大膽地表現歌曲服務的。因此只有在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有能力進行自我發揮。此環節讓幼兒熟悉歌詞,為下壹環節目標(2)“能和老師壹起學唱歌詞,對歌唱活動感興趣”服務。

 環節三:通過邊唱歌,邊做動作,進壹步表現音樂。

 1、幼兒和寶寶、貝貝壹起唱歌,表演。

 我預設寶寶、貝貝這兩個娃娃(引導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動機)

 2、幼兒聽琴聲進行唱歌

 老師用琴聲伴奏的方法,引導幼兒學唱歌曲。此環節是重點,難點的聚集之處。重點的解決主要是運用引導法及節奏動作的表現。

  活動反思

 在本次音樂活動中,我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教授方法,讓孩子在初步學會整首曲子的前提下,又不乏對參與活動的興趣。所以課堂氣氛比較好,也基本上達到了活動目標。但是在有些方面還顯的不足,例如在情景表演上,如果請大班二名幼兒進行壹問壹答的方式來帶動活動氣氛將會更好。幼兒學習的興趣會更濃,更投入。所以我壹定吸取教訓,註意自己的缺點,向好的老師學習,在教學上要有創新能力。

《打電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

 2、通讀課文,體會故事中的人說話啰嗦的特點,明白簡潔明快地說話的重要性。

 3、了解相聲是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語言表演藝術,能對相聲感興趣。

  教學重點:

 在笑聲中得到啟迪,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還要說得簡練得體。

  教學難點:

 了解相聲語言表達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收集《打電話》相聲段子的錄音或錄像。

 2、收集其他經典的相聲段子。

  教學過程:

 壹、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相聲是壹種雅俗***賞的語言表演藝術,深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就壹塊來學習由我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郭啟儒合說的相聲《打電話》,領略相聲這門藝術獨特的語言魅力。(板書課題)

 二、瀏覽課文,初步感知

 1、瀏覽全文,想想這則相聲說的是件什麽事?

 2、相聲裏打電話的年輕人說話的特點是什麽?(說話啰唆、廢話連篇)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學們所說的,課文中打電話的這個人說話啰唆,廢話連篇,妳從哪兒感受到他的啰唆?請先瀏覽課文找找依據,說說妳的理由。

 2、學生自主學習。

 3、集體交流:(這樣的例子課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學生能找到並說明理由均可)

 例如:

 (1)妳貴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張呀。哎呀,我沒聽……呃,不是老張,是老劉呀。呃,不是老劉。

 是耗子呀。……

 (2)甲:不知道妳猜猜。猜不著?猜不著使勁猜。呃,猜不著我告訴妳。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夠啰嗦的。

 甲: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廢話,可不是女的嘛。

 (3)甲:我正找妳呢。今天晚上有什麽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

 乙:廢話。

 甲:討論嗎?不討論。

 乙:人家沒事。

 甲:太好了。我請妳聽戲好不好?票都買好了。長安大戲院,樓下十排三號五號,咱倆挨著。票價八毛壹張的,我買了兩張,壹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

 乙:他在這報賬呢!

 (4)長安大戲院,從妳家出來,坐六路公***汽車,往前坐三站,車上有座妳就坐著,人多妳就站著。

 …………

 小結:作者在這裏極盡誇張之能,把壹個啰嗦者說話啰唆、廢話連篇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把他取名為啰唆,真是名副其實,讓人不由得發笑。

 4、想像:聽電話的小王會有什麽感覺?假如妳是旁邊準備打電話的人,妳會怎麽樣?

 師小結:所以到最後不但浪費了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耽誤了事情。

 5、通過學習相聲《打電話》,妳受到了什麽樣的啟迪?

 (說話太啰唆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會耽誤事情,我們平時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得體,還要說得簡練才行。)

 四、了解特點,學習表演

 1、學了這個相聲,妳現在覺得相聲的語言有什麽特點?

 (通俗易懂、貼近生活、風趣幽默、極其誇張,有很濃的諷刺意味)

 2、小結:是的,相聲是壹門語言藝術,它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表演中說、學、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後要“抖包袱”,引人發笑,讓觀眾們在雅俗***賞的語言表演藝術中,在陣陣笑聲中得到啟迪。

 3、學習表演

 (1)觀看錄像(或聽錄音)《打電話》。

 (2)同桌合作或自已找夥伴分角色讀相聲《打電話》。

 (因為語言比較通俗,諷刺意味比較濃,所以朗讀的重點是讀出人物語言的生活化,讀出諷刺意味。)

 (3)找學生上臺試著說壹說這個相聲。

 五、拓展閱讀

 聽聽其他的相聲選段,再次感受相聲的語言魅力。

《打電話》教案 篇5

  [教材背景]:

 《打電話》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的綜合應用。是繼“烙餅問題”、“沏茶問題”“等候時間”之後又壹次向學生滲透運用運籌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教材的素材是學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隊在假期接到壹個緊急任務,老師要打電話“盡快”通知到15名隊員。讓學生幫助老師設計壹個打電話的方案,並從中尋找最優的方案。通過這個實踐與綜合應用,旨在讓學生進壹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打電話”所使用的素材是學生所熟悉的,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結合,學生對這壹問題的研究很有興趣。“打電話”這壹問題正是為學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間,學生嘗試尋找“答案”時,不是簡單地應用已知的信息,也沒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盡管不是所有的學生最終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但是他們都盡自己的思維能力“走”得足夠遠。很有讓學生去研究的價值。

 學情分析:本內容安排在五年級下學期,從生活經驗看,大多學生有通知多個人的生活經歷,因此,已有的生活經驗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務。其次,從已有知識儲備看,參與完成此任務雖涉及畫圖表達、計算等綜合知識,但都是較簡單的計算與表達。從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關優化思想的學習。因此可以看出“打電話”問題適合五年級學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經歷設計打電話方案,並找出最優方案的過程,體驗畫圖分析、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找出打電話的最優方案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能夠運用打電話的最優方案解決壹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教學法和動手操作學習法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多媒體課件、表格、畫圖白紙等。

  [教學過程]:

 壹、猜謎語,導入課題

 1、猜謎語:壹物長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壹起,兩人遠隔千裏外,聲音傳遞壹線牽。 師:打壹生活用品。(電話)

 設計意圖:謎語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問:“打電話”中有很多數學知識,今天我們壹起來探討打電話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打電話)

 二、提出問題,設計方案

 1、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20xx年柳州市春季運動會在上周六舉行,我們學校五(1)班15名同學很榮幸將在李老師的帶領下代表學校參加長繩比賽。周六上午,李老師要打電話確認隊員到位情況。

 師:如果妳是李老師,妳應該怎麽通知這15名同學呢?(壹個壹個打電話通知)

 (1)方案壹:壹個壹個通知。(板書:壹個壹個通知)

 師:如果每分鐘通知1人,壹個壹個通知,需要多少分鐘?(15分鐘)妳覺得這種方法怎麽樣?(太浪費時間了。)怎樣打電話更加省時呢?獨立思考。

 (2)方案二:分組同時通知。

 師:四人小組合作設計壹個更加省時的方案。為了更加節省時間,我們可以用□表

 示老師,用○表示學生,第幾分鐘就標上數字幾。

 ① 四人小組合作設計方案。

 ② 小組匯報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分組方案:

 方案2(1):5組,每組3人(要7分鐘)

 方案2(2):3組,每組5人(要7分鐘)

 師:這兩種方法與方案壹“壹個壹個通知”有什麽不同?為什麽時間會縮短?(老

 師和組長都不閑著。)

 (板書:分組同時通知)

 師:還有沒有比7分鐘更省時的方案呢?

 (3)方案三:全員參與通知。

 引導學生用圖示、列表等方法表示。

 師:按照這種方案打電話,通知完15人需要多少分鐘?(4分鐘)這種方案的優勢在哪?(每個人都不閑著)還有沒有比4分鐘更快的方案?為什麽沒有?

 板書:全員參與通知

 (設計意圖: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比較方案壹與方案二的區別,體會到優化的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優化是怎麽壹回事。讓學生去比較了各種方案,學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種方案優化的原因,從老師不空閑到老師、組長不空閑,引導學生得出只有老師、組長和接到通知的組員都不閑,才是最省時的方案。)

 三、綜合分析,優化方案

 1.分析方案

 回顧這3種方案。

 師:在這3種方案中,哪些人最忙,哪些人閑著?

 師:方案1和方案2中有人忙著,有人閑著。所以不是最節時方案。

 師:而方案3中,老師沒閑著,接到通知的隊員也沒閑著,即:壹個也不閑著這種打電

 話的方法可以為我們節省很多時間。

 2、師:對比壹下這三種方案,妳最喜歡哪壹種?為什麽?

 讓學生嘗試著如何用數學語言表述出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能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比三種方案,經歷優化的過程)

 四、仔細觀察,發現規律

 師:請同學們回顧壹下方案三,我們剛才用畫圖法知道了李老師要通知15名隊員最少需要4分鐘,下面我們來根據圖示填寫下表。

 1.師生***同填表

 2.觀察表格,發現規律

 師:仔細觀察這個表格,妳發現什麽?

 師:我們發現:老師和隊員總人數分別是 2 4 8 16 ?

 這是壹個等比數列,它的特點就是每壹個數×2得到下壹個數列。即每增加壹分鐘,老師和隊員總人數是前壹分鐘的2倍。

 師:如果某壹時間內,老師和隊員總人數是64,下壹分鐘是多少?256呢?512呢? 師:我們通過這個規律知道了老師和隊員總人數,如何快速得出隊員總人數呢?(在相同時間內,老師和隊員總人數-1=隊員總人數;)

 師:如果某壹時間內,老師和隊員總人數是64,隊員總人數是多少?老師和隊員總人數是128呢?512呢?

 (當學生觀察出這兩個規律時,讓學生反復重復,全班重復,指名重復。教師反復提問:這壹列的規律是什麽?這兩列的關系是什麽?)

 師:按照這個規律, 第5分鐘時,老師和隊員總人數是多少?隊員總人數是多少?第6分鐘呢?第9分鐘呢?(要知道第九分鐘的就必須先知道第八分鐘的是多少)

 3.對比圖示法和列表法,優化方法

 師:我們分別用了圖示法和列表法呈現通知這些隊員最短需要多長時間,這兩種方法妳最喜歡哪壹種?為什麽?

 引導學生說出圖示法只適合求人數比較少的情況,而對於人數比較多時,我們通常用列表法,列表法更加方便快捷。

 師:很顯然,列表法相對來說更加快捷,我們在實際運用中要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下面我們來檢測壹下同學們掌握得怎麽樣?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如果長繩隊有32人,每人每分鐘通知1人,李老師要通知到所有隊員,最快需要多少分鐘?6分鐘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2、螞蟻每傳遞壹次信息需要2秒鐘,經過14秒鐘,總***有多少只螞蟻知道信息?

 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關註學生的親身感受。同時,讓學生發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此類規律的應用。加強了所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六、全課總結

 1、這節課妳有什麽收獲?

 (在我們日常學習生活中,要統籌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實際問題: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需要用到類似的統籌方法呢?(生答)

 師:沏茶;烙餅;校訊通;移動公司或聯通公司給各手機用戶發的暴雨橙色預警;4月20日上午8:02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了7.0級地震,知道這個消息後,消防官兵和各界人士通過公路、水路、鐵路、空中運輸等多種渠道同時為災區人們提供各種救援物資,使災區人們生活及時得到保障。等等。生活中還有很多方面都用到了我們今天學習的統籌思想,可見統籌思想在生活中的運用尤為重要。在我們今後的學習中要學會統籌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引導學生總結,讓學生學會總結。

 板書設計: 打電話

 方案1:壹個壹個通知 15分鐘

 方案2:分組同時通知 7分鐘

 方案3:全員參與通知 4分鐘 (圖示法和列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