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

 導語:前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的缺失嚴重抑制了課堂教學功能的整體實現。追求?有效教學?,關註學生的發展已成為課改的熱點問題。文章分析了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的情形並提出實施有效教學的基本途徑。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

 壹、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樹立服務意識。

 教師在課堂中要樹立服務意識,做到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的使命留給學生。從而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舞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定目標,並根據目標進行預習、嘗試、操作、探索、歸納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教師不替代;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講的,教師不暗示。

 (壹)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索欲望。

 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學習方式是在問題情境之中的學習,因此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就成為這壹學習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條件。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並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壹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欲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壹。提供什麽樣的資源,以何種方式提供,就成為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最重要的策略。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景中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切不可喧賓奪主,切不可忽略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品位。 但放眼時下的語文課堂,似乎不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觀念不先進。為此,上課前教師總是不惜花費時間、人力、物力、財力、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可結果卻並不理想。曾看到壹則《趙州橋》的課件,該課件以大量的圖片資料展示了趙州橋的地理環境,全貌。卻沒有用於解決課文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正確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難點?理解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壹個創舉?的內容。運用這種課件教學,由於忽視了教學目標,學生不能深入地把據文章的主旨,頭腦中只是壹些趙州橋的外觀及周圍環境的零碎畫面。

 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對課堂效率的提高無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師在設計課件時,首先應明確目的,如何才能把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表達清楚;其次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教育重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語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為語文教育的主導性手段。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

 教師在提供了壹些豐富的素材後,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過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內容的先後順序,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可以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人合作,與老師交流?.讓學生了解有關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進壹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科學研究證明人的潛能在壹生中大約只開發了5%,那麽,還有95%的潛能處於待開發狀態。這說明,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大部分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自己質疑並解疑的。這時的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協調,對學生遇到的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解決,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選出認為最優秀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向全體同學進行展示,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功能,使全班同學都能詳細地看到展示同學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此教師可適時進行調控並提出相關問題,以引起全班同學更深層次的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可以說,壹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考,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壹定要註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

 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壹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壹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壹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明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為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二、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新壹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註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在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對話?體現了?關註每壹位學生發展?的新課程核心理念。而學生與文本對話最能體現自主學習的理念。我們應鼓勵學生對文本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獨特感受和獨創性的見解,引導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經驗儲備,多角度、多層次地體悟文本所涵蓋的信息,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碰撞,真切地體驗他們在特定的背景中的喜、怒、哀、樂,達到情感的***鳴,得到人生的感悟,獲取語感的積累。幾學期下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的探索中有以下幾點思考。

 (壹)創設情境,合作學習。

 目前最佳的課堂教學合作模式是?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這是因為如果長時間讓壹位學生發言,其他學生就勢必只能當聽眾,達不到?動?的目的,不利於其他學生的發展。?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則能讓每壹位學生在互動中交往,在交往中互動,從而達到***識、***享、***進的目的。在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組建好合作學習小組(以4?6人為宜)、培養好合作組長、宏觀調控好合作學習的時間,更要精心設計好問題情境。

 例如,我校王靜校長在推薦學生學習宋美齡1943年在美國國會發表的演講詞時,從讀與寫的關系講到讀與說的關系,又從課外閱讀講到抗戰歷史,濃墨重彩渲染抗戰時的困難,為學生學習創設情景,在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這篇講演詞好在哪裏。又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壹課時,我設計了?妳認為故事中誰最可笑,為什麽?請找出有關情節,讀壹讀,演壹演,說壹說。?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合作學習,這些問題具有目標性,問題的難度恰好落在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就可以達到的潛在接受能力上,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產生壹種?跳壹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悅感,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走向學生提問的課堂。

 學生提問改變了問題的呈現方式,也就改變了課堂的結構形式。學生的提問使學生從他主走向自主,使課堂的對白變成對話。在授新課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有範圍地預習所學的知識內容,在重點和難點中提出若幹問題,以避免低水平的提問。要求學生先自學課文,獨立閱讀,發現問題並記在書本上。鼓勵學生勤用工具書。課中鼓勵學生隨時提問,教學內容結束,留壹段時間讓學生提問,使之成為教學過程中的壹個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環節。培養學生的?好問?的習慣和探究的精神。

 (三)實踐感情--活動性學習。

 積極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活動探究,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壹種學習方式。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式和發展,體會學習語文的過程和方法。活動性學習,目的在於讓學生以更科學的方法學習知識,尤其強調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學習態度的培養。倡導活動性的學習方式應突出學生的主動學習,強調圍繞壹定的主題進行,並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教師可變示範性教材為探究性材料、變封閉性提問為開放性課題、變終結性結論為過程性探究,努力為學生創設活動性的氛圍。

 四)自主探索--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大力倡導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能啟發和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學習中,強調教師知時、必要、謹慎、有效的指導,以追求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教師首先發傾聽學生各自的理解,再以壹個研討者的身份適時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討論。由於學生的經驗與知識背景的缺少,由於教師的專業出身與經驗閱歷,教師的參與往往會令整個研討過程發生喜劇性變化。 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相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舉個例子來說: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效果明顯優於單純的競爭。這樣大大激勵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合作交流--互動性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的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壹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

 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壹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這樣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課堂教學是壹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