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影調和布景我很喜歡,鏡頭的運用、對演員的把握都還是陳凱歌,能找到演員的氣質。審美和技術都值得肯定。可惜劇情斷裂,穿插著無聊的大道理說教,前半段後半段畫風嚴重不壹致。旁白出戲,不喜歡,感覺就跟捉妖記的白百合串了場子。
影片為三段敘事。
第壹段武大郎之死範偉拿的武大郎的本子,林誌玲演了壹個良知尚存的潘金蓮,演範偉的弟弟的吳建豪拿了西門慶的本子,下山的道士王寶強拿了武松的本子。
範偉跟王寶強說“不求活百年,但求心喜歡。”
意思是娶了林誌玲這樣的媳婦兒,要天天快活,誰管什麽縱欲傷身呢,實在力不從心,吃幾服藥照樣能喘著粗氣出擊出擊。壹句好臺詞,壹個大大的flag。
這壹段貢獻了本片最美的布景,花梯。可惜做空鏡素材還是少了。還有船沈下去之後的場景,要是用在國產奇幻仙俠劇裏那可真是特效感人了。
第二段特效奇功
這片有毒,妳看到第二段,就知道我沒騙妳。
笑點都是演員本身的特質提供的。畢竟王寶強,耍功夫也帥不起來。
第二段是特效最出戲最密集的部分,功夫全靠特效,不爽也不讓人緊張。本來該描寫人奇,最後成了特效奇。
剛看完殺破狼的拳拳到肉,再看這裏,郭富城的確很會跳舞。
第三段激情歲月
張震壹上來,就覺得王寶強搶了他的郭富城。
郭富城張震曾在山洞同居多年,壹同雙修。參軍剛認識的時候還滾過綠草地。
郭富城對張震說,我想看到妳成家。
妳想我了就來找我,我會壹直等妳,不離不棄。
結果“不離不棄”這話沒記錯後來的後來郭富城對王寶強也說了。
郭富城是元華的師弟,元華是師父親生的,師父卻偏愛郭富城。
元華的心結或者說他們恩怨的源頭,是師父秘傳給郭富城的猿擊術,就是郭富城和張震在山洞洞裏雙修的那個。
我忽然就想到了元華和郭富城再次相遇時對話的暗示了,莫非
當年元華求郭富城雙修,郭富城嫌他,所以逃了,見張震長得好,便與張震修,後來想想有愧於師兄,又要和張震分開,自己下了山,所以就算最後被師兄的兒子殺了,也不想報復。只是當初元華不知道雙修是哪樣修,以為師弟背叛,懷恨在心。
想到今天老師說,閨蜜片就是迎合市場要求的變相拉拉片,而動作片就是變相的基片。妳看看這壹對對怨侶,我從前還以為大家只是純潔的兄弟友情。
老師說的真對,我了悟了。
我從相殺裏看出了愛。
陳凱歌用纖弱來形容張震真是恰到好處。
張震壹身白衫,裏面是紅色的,真是好看。
我們震哥哥又做了壹次顏值擔當。
三段式,為了開啟下壹段故事,每個人都像過客,只為給王寶強上人生寶貴的壹課。卡司看似強大其實都是領便當走人的龍套,不玩群像,我們不玩。要用上壹個人的死開啟下壹段故事,便當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
然而每壹段故事都不能讓人印象深刻。
活到最後故事主旨擔當的王學圻其實存在感十分微弱,也許導演想把他塑造出無處不在的感覺,可他只會說假大空的雞湯,沒有禪意也沒讓人悟道。
看了這片子我的心情就像吃了房祖名燉給王寶強的那鍋毒肉,我沒看到江湖沒看到恩怨,我只看到民國奇俠。沒錯,陳凱歌說這片子的中心詞是“奇”,的確奇。
如果陳凱歌早點告訴我這是部玄幻實驗片,也許我的接受度會高壹點。還有,陳凱歌,別自己當編劇了,下次換個好編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