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

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

 作為壹名專門為遊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遊人員,很有必要精心設計壹份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如何把導遊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1

 顯通寺位於臺懷鎮中心地,是五臺山歷史最古、規模的寺廟。該寺始建於漢明帝永平年間,原名大孚靈鷲寺。北魏教文帝時期擴建,因寺側有花園,賜名花園寺。唐代武則天以新譯《華嚴經》中記載有五臺山,乃更名為大華嚴寺。明太祖重修,又賜額“大顯通寺”。

 現占地面積約120畝,各種建築400余座,規模浩大。

 顯通寺周圍山巒起伏,寺內殿閣巍峨,兼有蒼松翠柏參插其間,佛教氣息濃郁。在全寺中軸線上,寺前銅塔聳立,七重殿宇分為觀音殿、文殊殿、大佛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和藏經殿,各具特色,無壹雷同,輝煌壯麗。尤其最為突出的是青銅鑄造的銅殿,是在明代萬歷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萬歷皇帝母親李太後之師妙峰和尚,集全國13省市布施,先後鑄成三座銅殿,壹置峨眉山,壹置南京寶華山,壹置五臺山。三個銅殿均在湖北省荊州澆鑄,運至現場組裝,如今僅存五臺山這壹座了。銅殿方形,外觀重檐兩層,高約5米,四周隔扇上欞花圖案和壺門花鳥裝飾,形象生動,工藝。內壁四面鑄滿小佛萬尊,中央臺上端坐壹尊大佛,故稱“萬佛如來”,殿前原有同期鑄造銅塔五座,按東西南北中方位布置,象征五座臺頂,可惜在日本侵華期間,被日本侵略者盜走了三座,現僅存東西兩座。塔有13層,高8米,塔身滿鑄佛像圖案,底座正方形,四角各鑄壹尊力士,手托,肩扛或頭頂塔身。兩塔下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銅廟,內坐小指大的土地像。

 銅殿兩旁各有壹座潔白小巧的重檐磚殿。寺院門前,有壹種樓,氣勢宏偉,內懸萬斤銅鐘,系明代所鑄,若人擊之,鐘聲可遍及全山,誠為珍稀之文物。

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2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五臺縣境內。五臺山方圓約300公裏,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五臺山又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和規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裏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臺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處。清代,傳入五臺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臺山五座臺頂合圍的地區,稱為臺內,其外圍則稱臺外。

 現五臺山寺廟尚存43處,其中臺內37處,臺外6處。五臺山眾多的佛寺皆聚集在臺內臺懷鎮。這裏寺廟林立,殿宇鱗次櫛比,聖景聖跡薈萃壹處,其中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羅寺和菩薩頂被稱為五臺山五大禪處。

 臺外的寺廟比較分散,其中以南禪寺、佛光寺最。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所以這裏眾多寺廟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關於他的來歷,說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說法是他出身於舍衛國的婆羅門家庭,因有慈愛之心,後隨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為佛的大弟子,幫助佛化導蕓蕓眾生。他在諸大菩薩中智慧辯才第壹,故專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號。文殊的坐騎為壹青獅,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文殊菩薩因智慧第壹,所以被推為眾菩薩之首,後因對觀音信仰流傳,逐漸被取而代之。

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3

 山西省,簡稱晉,位處華北,東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省會太原,古時又稱“並州”。山西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裏,約占中國總面積的1.6%。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壹,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山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壹致,艱苦奮鬥,開拓創新,推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作為能源基地,山西為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山西省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陜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xx米之間。最高點為五臺山的北臺葉鬥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山西省介於東經110°15′-114°33′,北緯34°34′-40°43′之間,南北長628公裏,東西寬385公裏,總面積15.66萬平方公裏,約占全國總土地面積的1.63%,總人口3000余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4%。有6個省轄市、5個地區、119個縣(市、區)。省會太原,駐太原府東街。境內自然資源豐富,以出煤聞名天下.號稱"烏金之鄉",也叫“煤炭之鄉”。

 山西表裏山河,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亙北嶽恒山、五臺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嶽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裏、河長在150公裏以上的有240條,大於4000平方公裏、河長在150公裏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幹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裏。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壹瀉千裏,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裏。

 粵商、徽商、晉商、浙商、蘇商壹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潮商、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

 山西位於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於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於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征;冬季長而寒冷幹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2—28℃之間。

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4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是壹定歷史時期各種文化的載體,是非常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是建立完善遺產保護體系的需要,對於研究我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歷史、文化、建築等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對於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搞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利用,對於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提高小城鎮的知名度,改善投資環境,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省政府對名鎮、名村的公布,是落實《中華人民***和國文物保護法》的具體體現,將有力地促進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

 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是根據《中華人民***和國文物保護法》和《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經鎮人民政府申報,縣(市、區)、市人民政府審查推薦,專家實地技術審查,省文物局和省建設廳***同組織評選,最後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而產生的。

 山西省自20xx年第壹批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公布,截至20xx年9月14日第三批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公布以來,***產生了10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其中名鎮***38個,名村***73個。

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5

 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山西恒山的.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壹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其設計思想真絕,其建築藝術真高。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是在懸崖上鑿洞,插入木梁,寺的壹部分建築就架在這壹根根木梁之上,另壹部分則利用突出的巖石作為它的基礎。遊人在遠處見不到這些木梁,卻見到不少細木斜頂住寺的底層。遊人會想:這些顫顫悠悠的木柱能頂得住這樣壹座寺廟嗎?當人們仔細觀察,發現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還有那些插入巖石的巨大木梁後,對古代匠師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發出感嘆和敬佩了。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後期,距今約1400年。歷代都重修,但原來的結構都沒有改變。

 前人介紹懸空寺,概括為:“面對恒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巖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

 進寺後,有樓梯可攀登上樓,這裏並不顯得多麽驚險,但當妳在樓上,沿著緊貼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過壹條棧道,走到北邊的那座三層三檐的樓閣時,就會發現這裏地勢已相當高。往上望,“上載危巖”;往下看,“下臨深谷”,腳下的樓板又有晃動的感覺,真是驚心動魄,驚險之至。建在崖壁上的殿堂進深都較小,殿內的塑像形體也相對縮小,但比例適度,表情豐富,很有藝術價值。寺中***有殿堂40余處,都是木結構,其位置部署,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遊人們在廊欄間行走,如如迷宮,甚至會找不到出路。這正是其建築構思的壹個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亂,給人以曲折玄妙之感。

 在寺的棧道石壁上,刻有“公輸天巧”四個大字,贊賞懸空寺的建造技藝。公輸就是魯班,也叫公輸班,春秋戰國時代人,被認為是建築工匠的祖師爺。這四個字是說,這座建築物簡直是魯班那樣巧奪天工的匠師所為。

 當地有壹句形容此寺驚險的民謠:“懸空寺,半山高,三根馬尾空中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遊記中將懸空寺稱為天下巨觀,並對整個寺廟建築、部署作了極高的評價。

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6

 大家好!歡迎您來大同參加晉北古建宗教之旅!在這次旅程開始之前,我先給大家通報壹下我們此行的線路和景點。我們首先要和大家壹起領略塞外古城大同的風采,參觀著名的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著名的北嶽恒山懸空寺,以及世界最古、最高的木塔——應縣木塔;當然,我們還要登上華北屋脊,去朝拜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文殊道場五臺山,參觀以佛光寺、顯通寺為代表的五臺古剎,感受那裏清涼宜人的氣候風光。

 好的,我們的旅程已經開始了,現在,讓我們先來了解壹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的概況。大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這裏是趙國的領地,漢代的時候設置平城縣,北魏在此設立都城,遼代設西京道、大同府,大同之名首次出現,取《禮記》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為大同”的含義,寄托著“同心同德,鞏固基業”的美好願望。大同市是山西省最北的城市,是全省第二大城市,面積1萬 4千平方公裏,人口314萬,下轄5區7縣。這裏地處黃土高原,海拔較高,大陸性氣候較為明顯,冬季漫長寒冷幹燥,夏季短暫溫熱多雨,春秋涼爽溫差較大。因此,處於同壹緯度的北京每年超過30攝氏度的炎熱天數達80多天,而大同僅為20多天,是壹處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來到大同,雖然正值盛夏,但大家是不是感覺就像是初秋時節,特別的清爽涼快。

 我們的右面是觀音廟,觀音廟的門前有壹座流光溢彩的琉璃三龍壁。大同市著名的龍壁至城,除了全國最大、最古、最精彩的九龍壁,還有五龍壁、三龍壁、壹龍壁,算得上是琳瑯滿目了。

 大家請看,這面就是著名的晉華宮礦。作為“中國煤都”,大同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別開生面的井下探秘遊,您可以身穿礦工的行頭,乘坐井下小火車,進入深達300 米的地下王國去了解煤炭知識、觀看采煤工藝和罕見的地質奇觀。 好,過了佛字灣,雲岡石窟就快到了。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最輝煌的時代就是北魏王朝,而最輝煌的文化遺產則是北魏王朝傾全國之力營建而成的雲岡石窟,1500年過去了,北魏王朝早已煙消雲散,而雲岡石窟仍然笑迎八方來客,向全世界展示著壹部雕刻在石頭上的北魏史詩。

山西旅遊景點導遊詞7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壹。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壹。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壹的晉國。公元前403年韓康子和魏桓子與趙襄子三國分晉,從晉分出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為"北都",意即"別都"。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於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禹鑿孟門"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中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阪(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壹。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壹時,且此後做過遼金及元初的陪都,素有"三代京華"之稱。省會城市太原,被譽為"龍脈"所在地,向來乃兵家必爭之地,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壹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講究誠信無欺騙行為的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擊了外敵的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西人民進行了更加頑強的鬥爭,在三晉大地上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上黨戰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從此揭開了山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新篇章。幾十年來,山西人民為全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為重大貢獻。

 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誌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湧現出眾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壹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壹的女皇帝、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白袍將軍薛仁貴,有中國的"武聖"、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張遼,有唐朝名相狄仁傑、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有創立"制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壹《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馬光、有金朝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被嘉靖帝譽為"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維新派戊戌六君子之壹的楊深秀,十大名將中的徐向前、傅作義等。山西,人傑地靈,代不乏人。而其中晉商的足跡更是踏遍華夏、享譽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