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數是數學術語,比0大的數叫正數(positive number),0本身不算正數。如9、51、
正數即正實數,它包括正整數、正分數(含正小數)、正無理數。而正整數只是正數中的壹小部分。正數不包括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大於0的才是正數。
正數都比零大,則正數都比負數大。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則-a<0<(+)a正數中沒有最大的數,也沒有最小的數。去除正數前的正號等於這個正數的絕對值,也等於這個正數本身。
2、負數是數學術語,比0小的數叫做負數,負數與正數表示意義相反的量。負數用負號(Minus Sign,即相當於減號)“-”和壹個正數標記,如?2,代表的就是2的相反數。
負數都比零小,則負數都比正數小。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則-a<0<(+)a。負數中沒有最小的數,也沒有最大的數。
擴展資料
負數源於社會生活實際,其出現是數學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負數的國家,最遲於公元前1世紀就應用了負數。而印度是7世紀,西方國家直到17世紀才算真正接受了負數概念。
負數產生於生產實踐:
奇與偶,有界與無界,善與惡,左與右,壹與眾,雄與雌,直與曲,正方與長方,亮與暗,動與靜。上面所寫的這些對立概念被兩千多年前的著名的“畢達哥拉絲學派”認為是整個宇宙的10個對立概念。
因此兩千多年以前人們就認識到,世界是由許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組成的。妳要認識這個世界,改造這個世界,就要從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既然這是萬物的普遍規律,那麽數學也要遵守。
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相反意義的量。比如,在記帳時有余有虧;在計算糧倉存米時,有時要記進糧食,有時要記出糧食。為了方便,人們就考慮了相反意義的數來表示。於是人們引入了正負數這個概念,把余錢進糧食記為正,把虧錢、出糧食記為負。可見正負數是生產實踐中產生的。
百度百科-正數
百度百科-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