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教育 ,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壹,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這裏給大家分享壹些關於家庭 教育心得 ,供大家參考。
家庭教育心得1
家庭是孩子的第壹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榜樣,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壹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十分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當然並不是單單的教會孩子背幾首唐詩,讀幾首兒歌,認識幾個漢字,而是教育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教會孩子生活的技能,使孩子養成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當然,對於只有兩歲多的幼兒來說,空泛講授深奧的道理並不能使他明白其中的含義,孩子自然就不會理解,所以具體的還是要從生活中的壹點壹滴做起。
(壹)首先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和睦對於壹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會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愛別人和愛自我。如果缺少家庭的關愛,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私。看到過許多的案例,孩子的墮落,麻木等等問題,都是因為家庭缺少愛,試想壹個孩子連自我的父母和家人都不愛,他還會去關心體貼陌生人嗎?所以,必須要給孩子營造壹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快樂無憂的生活。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壹言壹行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巨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禮貌尊重他人的時候,能夠想想自我是不是這樣做到了呢?記得有壹次,涵涵犯了錯,我狠狠的訓斥了他,還說了壹些重話,說妳再這樣我就打妳了。本來沒覺出問題,但是之後他居然學會了這句話,動不動就說我打妳。這讓我很後悔,也很悲哀,後悔以前不該對孩子這樣說話,悲哀的是孩子對媽媽說這樣的話,所以趁孩子還能糾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要謹言慎行,對自我的壹舉壹動都要三思而行,不管妳是在多麽生氣的狀況下都要想到我這樣做這樣說會對我的孩子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三)獎罰有度實事求是孩子發脾氣冷處理
孩子做對了,我們要用心的誇獎,孩子做錯了,我們也要及時的糾正。獎勵和懲罰都要有度,適可而止。雖然此刻教育專家都提倡多稱贊孩子贊美孩子,但是我覺得這還要分什麽事情,因為我這是有切身體會的。在涵涵還是壹歲多小孩的時候,他玩積木,本來是搭錯了,但是我想他第壹次玩就給了他稱贊鼓勵,本想能促進他進步,結果卻恰恰相反,反而使他每次搭都出錯,而且變得還個性固執,我再怎樣說他還是不聽不理解,這就讓我想到,如果在他第壹次搭的時候,我就給他糾正,也許就不會出現此刻這種狀況了。所以我堅持家長在稱贊孩子方面還是要實事求是,不能壹味的盲目的誇獎稱贊。
當然批評就更要有度,如果批評過度,甚至打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反叛,當孩子做錯的時候還是堅持以道理說服,而且就事說事,不能翻舊賬,最重要的是妳說的話能讓孩子聽懂聽進去。以前涵涵做錯的時候我都會跟他說壹大堆的道理,結果他還是我行我素,之後聽了專家的推薦是讓妳說的話孩子更能理解,不要說壹些空泛的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發脾氣的時候,妳說任何道理他都不會聽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冷處理,讓孩子自我去鬧,家長能夠做個冷眼旁觀,等孩子覺得哭鬧也沒有意思,冷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在去跟他說道理,這樣反而更能
讓他理解,如果在他發脾氣的時候還去跟他說這說那,只會加重事態的發展。如果哭鬧繼續不止,那我們只能迅速把他抱離現場,轉移孩子的註意力,這樣做也許效果會更好。
(四)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首先父母就要先學會尊重孩子,這是我壹貫的堅持。在涵涵還很小的時候,我就能蹲下來聽他的意見。有人會說,這麽小的孩子能有什麽意見,其實不然,雖然孩子小,可還是壹個個體的人,他也有思想,所以我們更要尊重他。例如,涵涵每次出門都會帶玩具,剛開始孩子的爺爺總是阻止他帶玩具,但是這樣就會鬧好久才能出門,雖然玩具是放下了,但是會哭好久,此刻想想,那時的哭也許就是對大人的不尊重而感到不滿。之後,我就跟涵涵商量,剛開始的時候是跟他商量出門要帶什麽玩具,漸漸地就變成他主動跟我商量,而且變得更聽話了。
即使在外面,涵涵和小朋友相處的時候,我也會教他學會尊重他人,比如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玩具,自我想玩的時候,我就會教他妳跟小朋友商量,“等妳不玩的時候能夠把玩具給我玩壹會,好嗎?”當別的小朋友想要他的玩具的時候,我就會教他:“把玩具給這個小朋友玩壹會,好嗎?”壹切都是看孩子自我的意願,不能強加大人的意願。以前我就以前犯過這樣的錯誤,和朋友的小孩壹齊玩的時候,看到朋友的小孩哭鬧著向涵涵要玩具的時候,我總是不假思索的把涵涵玩具搶過來給別的小孩,所以之後涵涵就養成了抱住玩具不撒手的習慣,即使睡覺的時候壹拿下來就哭,我想就是那個
時候我傷害了他的自尊,我對他的不尊重對他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雖然此刻經過時光的沖淡,涵涵已經慢慢好了,但是對我的沖擊還是挺大的,讓我自省了很久。
(五)及早讓孩子學會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在涵涵剛會坐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把他放在凳子上和家人壹齊吃飯,雖然那個時候他還不能自我吃,但是我們堅持讓他看我們大人是怎樣用餐的,所以慢慢的涵涵自我就學會吃了,而且是很早就學會拿筷子吃飯,家裏只要能讓他做的事情,都是堅持讓他自我做,比如掃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那麽小能幹什麽呀,還不是越幫越忙,其實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只要他參與就好,如果妳總是阻止他幹活,他就會覺得媽媽不需要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願意幹了。而且勞動習慣的培養會讓他更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比如說自我玩的玩具不要亂放,垃圾不亂丟等等。
(六)營造孩子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壹段時光家裏人看電視看的多點,涵涵也跟著看電視看多了,之後覺得不能再這樣,所以此刻家裏人都學會看書,即使不看書也會看報紙,這樣涵涵也跟著學會了閱讀,雖然時光堅持不了多久,但是習慣是慢慢培養的,壹點壹滴累積起來就會好的。俗話說,行千裏路勝讀萬卷書,所以只要有時光還是會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學習知識更能讓孩子理解。雖然教育專家都不推薦孩子那麽小就學唐詩古詞之類的,但是我覺得雖然孩子還不懂,但是多讀點這類的詩詞能培養孩子的美感和節奏感。至於兒歌音樂之類的,多讀多聽肯定是有好處的,關鍵是涵涵很喜歡這些,我覺得培養興趣是最重要的。
(七)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氣概不溺愛孩子
涵涵的爸爸經常在外地,涵涵壹年也見不著幾回爸爸,所以我這個做媽媽的既要做好媽媽的職責也要當好爸爸的主角。所以我總是有意無意的想培養涵涵的男子漢氣概,但是分的寵他溺愛他。例如,當涵涵摔倒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扶他起來,總是鼓勵他自我跌倒自我爬起來,然後拍幹凈身上的土。如果摔破了,即使心裏心疼,也不會表現出來,只對他說沒事。所以此刻涵涵摔倒了,只要不是很嚴重,基本上不哭,反而安慰我說:“媽媽,我沒事!”雖然看似我冷血,但是我自我覺得我做的沒錯,尤其是對壹個男孩子,必須要培養他堅強的性格,不能懦弱。
以上就是我在家庭教育中的 心得體會 ,還是那句話,每個孩子都是壹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獨特的人格,沒有萬能的教育,只能是每個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斷的摸索實踐,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斷成長的,就讓我們和孩子壹齊長大吧!
家庭教育心得2
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從終身教育的角度來看,每壹個人壹生都在學習。因此,家庭教育並不等同於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而是家庭中的每壹個成員如何在這個家庭當中自己去學習、終身去學習。
2.很多家長認為現在讓孩子辛苦壹點,犧牲眼前的幸福可以換得未來的幸福。人生的幸福是完整的,妳犧牲了他花季時代的幸福,就談不上他有壹個幸福的人生,而且成人沒有權力替代孩子作出這種選擇,犧牲他青少年時代的幸福。
3.不以自己的水準要求孩子。有兩個內容,壹是妳是個成功者,那麽不能硬性要求孩子必須達到和超過自己的水平。二是假設妳的人生還存在壹定的缺陷,妳不能把孩子當成彌補自己人生缺陷的替補品。這是中國教育壹個最大的問題,核心是沒把孩子當成壹個獨立的主體,壹個有健全人格的完整人。
4.成績只不過是虛榮的人用以吹噓和慵懶的人所恐懼的無聊數字而已,而妳既不虛榮也不慵懶。
5.不砸破核桃殼吃不到核桃仁,要讓孩子適當吃苦受罪。
6.玩遊戲不壞,關鍵是怎麽玩。孩子在學校老師說了算,在家裏家長說了算,只有在遊戲裏他說了算,所以他有積極性。遊戲精神就是3個東西:活力、規則、創新,我們要培養這種遊戲精神。
7.我也很熱情地盼望將來我的孩子當副市長或者當市長,但事實上我認為這種可能性非常小,因為要走到這個崗位除了需要努力,也需要機遇,所以我要求我的孩子有壹顆平常心。現在家長往往有壹種想法,我自己在壹個平臺上非常好,我的孩子壹定要超越我。這樣的定位有的時候是很難達到的,這樣對於家長、對於孩子都非常痛苦。
家庭教育心得3
最近通過和家長交流,我發現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存在壹些問題,結合這些問題,對於家庭教育我提出幾點建議。
壹、家庭教育要堅持“健康第壹”。
健康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壹種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全良好狀態。也就是說健康的人要有強壯的體魄和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並能與其所處的社會及自然環境保持協調的關系。
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我們壹定要看是否有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上特長班,吃飯就要應付壹下,和孩子的健康相比,特長重要,還是健康重要?更有壹些家長,在孩子發燒打針的時候,不是讓孩子好好休息,而是讓孩子做練習題,孩子的身體比學習成績重要嗎?還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張嘴就說:“妳看人家 --- ,妳怎麽這麽笨呢?”,或者是:“妳真給我丟人呀!”等等,這些話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都不利,孩子的健康重要,還是我們釋放自己的情緒重要?
另外是良好的社會適應,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多做些題,多學些特長,把孩子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孩子沒時間和同學、朋友玩。我們應該冷靜的想壹下,孩子學習最終是為了生活,如果成了學習機器,孩子談何生活?怎麽讓孩子學會相處,學會良好的社會適應。這些問題,我們在安排孩子生活和學習時,要統籌兼顧,要堅持健康第壹。
二、家庭教育要人性化。
把孩子當成人,聽起來難聽,但做起來很多家長真的沒把孩子當人對待。在和孩子交流時,大部分家長擺出家長作風,妳要怎樣怎樣,壹副居高臨下的姿態。孩子是我們的寶貝,更是我們家庭重要的壹份子,在處理家庭中的問題時,我們要考慮孩子的感受,要聽取孩子的意見。
我曾經看到壹位家長,在孩子學習輪滑時,由於輪滑鞋質量比較差,孩子本身力量又小,學習速度比較慢,這位媽媽家長壹著急,過去就把孩子壹腳踢倒。孩子是自己,還是家長長面子的工具,這位家長拿孩子當人看了嗎?我們身邊還有壹個孩子,現在上三年級,家長每天讓孩子練琴、學習,很少讓孩子玩,現在看這孩子,不僅運動能力極差,個子很矮,而且心智年齡很小,基本不會和小朋友交流,我想這位家長沒把孩子當人對待。在學校門口,我還看到過壹幕,也是位媽媽走壹步踢壹腳孩子,孩子顯然是有話要說,但家長不給孩子機會,楞是把孩子踢進了學校,我不知道這位家長是把自己的孩子當寶貝,還是把孩子當什麽,起碼不像是人。
作為家長,我們的確很辛苦,孩子有時也的確不聽話,但我們在發火前壹定盡量克制壹下,盡量用平等的語氣和孩子講道理,孩子和我們壹樣需要尊重,因為他們是人!孩子也是她自己,不要把家長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因為他會很累!
家庭教育心得4
從女兒出生到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現在成為了幼兒園的小朋友,這其中父母所付出的艱辛想必都是壹樣的,但是每當看到孩子那燦爛的笑臉,聽到孩子那稚嫩的聲音時,什麽煩惱,什麽辛苦統統都拋到九宵雲外去了。不知不覺中女兒上幼兒園已經兩個月了,但就是這短短的兩個月卻讓我感覺到小家夥的變化非常之大,也順利地度過和開始了人生的第壹個學習階段。
我家女兒生性較活潑,好動,剛到幼兒園時老師說有點坐不住,不聽指揮,於是我就特意買了壹些她感興趣的積木和拼插玩具讓她玩,剛開始只能玩壹會兒就跑了,後來在我們不斷地鼓勵和表揚下,漸漸地坐的時間久了,玩得也更投入了。
女兒的自理欲望特別強,壹歲多就能自己餵飯,穿褲襪,可是因為我們總是嫌她動作慢,吃飯臟就剝奪了她的這些權利,壹切包辦起來了,沒想這是阻礙了她的正常發展,好在在老師的幫助下她又重拾好習慣。
值得欣慰的是,女兒從上幼兒園第壹天起就沒哭過,而且很享受這種集體生活,我覺得和孩子分別時要有意的告訴她媽媽要離開她壹會兒,什麽時候回來是有關的,不騙她,讓她有安全感。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老師細致、悉心的照顧讓她感受到了媽媽般的溫曖!在此表示感謝!
總之,育兒的過程是辛苦的也是快樂的,祝願我的女兒和所有的小朋友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庭教育心得5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大家下午好。很高興能在這裏與大家分享關於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我的女兒吳紀贇今年7歲,學習上她自覺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中,她艱苦樸素,熱愛勞動,充滿愛心。從上幼兒園大班開始,她就比較懂事,時常能帶給我們溫暖、感動與驚喜。進了小學後,在老師的悉心教育和培養先,我們感覺她進步明顯,對學校生活適應較快。借此機會,我要特別感謝班主任王老師以及所有其他老師,謝謝妳們為孩子付出那麽多辛勤汗水和無盡的愛。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家庭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參天大樹,因此每對父母都會在孩子成長歷程中用愛心、責任心給予關心指導。但是盡管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有的希望,但並不壹定都能夠如願以償。家庭教育實際上是壹門學問,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 總結 經驗 ,提高教育水平。剛剛聽了陳教授的 報告 ,感覺有很多收獲。在座的老師也都是教育專家,妳們關於教育的理論以及教育的實踐都比我豐富得多,生動得多。我深知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也就是小學生水平,但我很願意在專家面前談談有關孩子教育的感受,希望得到妳們的批評指正。
壹、創造溫馨環境
(壹) 達成教育***識。盡管我和她爸爸工作很忙,但是我們對教育都很重視。我們購買或借閱過有關教育的書籍,在壹起交流對教育的認識。當出現教育上的分歧後,我們能坐下來坦誠交談,直到達成***識,這樣使得我們對孩子的言行都有較為壹致的看法,對她的不足有近似的解決辦法,不至於今天告訴她這樣做,明天告訴她那樣做,讓她無所適從。
(二) 營造學習氛圍。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壹條真理。活到我學到老,也是我的座右銘。在我家,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和孩子都在燈下看書學習。女兒很小的時候,看到我們在學習,她也就很習慣地捧壹本書,小的時候她就纏著我讀給她聽,後來我就鼓勵她自己閱讀。慢慢地,她的讀書習慣就養成了,認識的字越來越多。因為我經常讓她讀些 散文 詩歌,她有時還會寫出壹些小詩歌,充滿童趣。我和她爸爸會細心地幫她收集起來,有時靜下來與她壹起重溫她寫出來的小 文章 ,彼此都感覺是壹種享受。現在每天午飯後,她都會靜靜地坐在那兒,讀自己感興趣的書。
二、培養良好習慣
有壹條 諺語 說:行為培養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但培養孩子的習慣,不可能通過簡單的壹通批評或在訓斥就能實現,必須要從孩子的行為入手,引導孩把決心、 口號 落實到行動上。
(壹) 鼓勵少說多做。經常教育孩子應把空想、說空話的時間用在實事上,告訴她壹次行動抵得上壹打綱領,壹次行動的價值要超過壹百句口號,壹千次決心。
(二) 註重循序漸進。比如:培養孩子背 英語單詞 的習慣,壹開始只能要求背2~3個,以後習慣養成後,可以慢慢增加量。女兒4周歲就開始 學鋼琴 ,前2年都是我陪著學,但我工作越來越忙,經常不能陪她,於是她漸漸放松了學習。我想,必須培養她獨立學琴,否則極有可能半途而廢。我把獨立看譜、練琴的想法與她以及鋼琴老師進行了溝通。壹開始,可想而知,回課的質量非常差,不是節奏不對,就是樂譜看錯,但我沒有慌張,她願意自己練琴,已經是很大的進步。我和鋼琴老師不斷鼓勵她,並且有意識地放慢教學速度,使她漸漸適應了自己聯琴。半年之後,我們已經把教育速度提高到原有的水平。從此,她進步非常快,而且在煩惱的時候她會用彈琴去放松心情、舒緩情緒。我偶爾也會站在她旁邊聽她練琴,但已經是帶著欣賞的心情去聽琴,再不用愁沒有陪練時間而內疚萬分了。現在我開始動員她寫 日記 ,也不是每天都要求她寫,而是告訴她把每天感興趣的事情寫下來,長短不限,她堅持得也不錯。
三、勤於溝通,多加鼓勵
(壹) 平等溝通。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也不會有孩子去拒絕父母寬廣的胸懷和熾熱的愛心。女兒上幼兒園大班、稍微懂事時,我就告訴她:“妳和媽媽是平等的,我不會罵妳,更不會打妳,但妳必須把妳遇到的或是高興、或是委屈事情統統告訴媽媽,這樣就等於媽媽陪著妳又長大壹次,我會很開心的!”的確,我非常樂意與她談天,我會把我對事情的看法盡量用她能聽懂的方式告訴她,與她無所不及的交流使我們之間的感情更加親密,她也就非常願意聽我的評價,很能聽得進去我們的觀點。
(二) 真誠鼓勵。我深信: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善於發現她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著她壹點點進步,鼓勵她、耐心引導她,並用語言和實際行動支持她,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尤其在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是簡單呵斥或冷言冷語,而是耐心開導,積極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記得壹天晚上,我和她爸爸還沒有回家,她給爸爸打電話,言語中透露出情緒不高,似乎有心事。我們趕回家後,耐心詢問發生了什麽事,原來她今天數學考試沒考好,只考了92.5分,她看著我眼淚都要掉下來了,說朱老師發下試卷後,自己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自己的成績。我壹方面暗自為女兒有強烈上進心感到欣慰,另壹方面,我認真看過試卷,與她壹起總結分數低的原因,不僅有粗心的因素,也有她本身沒有理解題意的因素,她同意了我的看法,接著針對她理解錯誤的地方給她進行了講解,最後,我告訴她:分數不能代表全部,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題意和解題 方法 ,考試是壹次檢驗,問題總是提前暴露出來好,發現問題,改正問題,人才能不斷進步,我帶著輕松的語氣讓她慢慢恢復了快樂與活潑,事後,她認真對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我認為,如果我當時皺緊眉頭,嚴厲批評她,可能會讓她更難過,而且會暫時懷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