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元宵節。
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節日傳說
我國民間每年元宵節有張燈的習俗。元宵節為何張燈?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神威,所謂“無量火焰,照耀無極”。而燈火的照耀則有兩種妙用:壹是破人世之陰暗;二是現佛之光明,以摧蕓蕓眾生之煩惱。
因此在佛教儀式中,就把燈作為佛前的供具之壹。佛家鼓動信徒們張燈,經典中反復宣傳“百千燈明懺悔罪”,“為世燈明最福田”。所以歷來朝山進香,以求佛佑者,總要供奉燈油,以示廣種佛田;而佛教盛會則需大明燈火,以光明法王。
據佛教傳說,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東土正月十五,為紀念佛祖神變,此日需舉燃燈法會。隨著佛教東漸,正月十五燃燈之風,亦隨之而來,現今藏語把燈節稱為“局阿曲巴”,其意即是正月十五供佛,這正是元宵節張燈源於佛教的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