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麽教學設計應該怎麽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優秀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壹單元裏面的壹則寓言故事。這壹單元的課文主要是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學習這壹單元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古今中外的優秀童話、寓言作品中感受童話、寓言這兩種文學體裁的無窮魅力,並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學習《自相矛盾》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文言文”,對於初學者,特別是我們農村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學好它不是壹件易事。老師要在學習方法上多給以恰當地指導,並初步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今後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現在我新接任的班級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學生語文基礎比較差,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較欠缺,知識面也不廣,但他們卻有壹顆求知欲很強的心,上課比較積極主動、愛思考、勤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他們以前已學過壹些寓言故事(但不是文言文,都是白話文),對寓言故事已經有了壹定的積累,也有了壹定的了解,而且我發現他們對寓言故事相當感興趣。每次只要我壹談到故事,特別是寓言故事時,他們都相當激動,在下面議論紛紛、滔滔不絕,好像有說不完的話。針對我班學生的這壹實際情況,我覺得要給學生上好《自相矛盾》這壹課,重點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讓學生懂得怎樣去學。難點是怎樣才能讓理解能力這麽差的學生更好地去理解這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的寓意並從中受到相應的啟發和教育。如果上課時能把這兩個問題處理好,那麽其它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了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3、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4、通過說、問、演、練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並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
教學過程:
壹、復習成語,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成語中的壹些寓言故事成語,讓生觀察它們的特點。(它們都來源於寓言故事)。
師:寓言故事有什麽特點呢?(故事短小,寓意深刻)
2、今天我們來學習壹則寓言故事書,板書課題、出示課件(圖)讓生認識“矛”和“盾”。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出示《自相矛盾》原文課件(帶註解),學生看大屏幕自由讀文。
2、教給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並引導學生結合註釋和文中插圖說說寓言的大意。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寓意。
1、自由讀文並思考:這則寓言講了壹個什麽故事?(師指名學生總結)
2、“其人弗能應也”是什麽意思?課文中的場面可以用了壹個什麽詞來描繪?(啞口無言),這個詞又是什麽意思?
3、那個人為什麽會那樣?請在課文中找出答案,並用原文回答。
生回答,師相機板書:矛——利(無不陷) 盾——堅(莫能陷)
師:那這兩句話又是什麽意思?(在理解這句話時重點理解“陷”字)
4、那如果妳是圍觀的人,妳會說些什麽?那課文中圍觀的人又是怎麽說的呢?
師:請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師要重點指出“以”、“子”、兩字的意思)
5、妳認為文中那個賣“盾”和“矛”的人怎麽樣?(說話前後矛盾了)
6、那我們來讀壹讀他的話和圍觀人的話,讀完後並分組來演壹演。
A、分解色讀課文。 B、自由組合來演壹演。C、選壹組代表上臺演。D、小結。
四、聯系實際,明道理。
師:通過學習課文和剛才的表演中,妳明白了什麽道理?(說話、做事不要相互牴觸、前後矛盾,要前後壹致、實事求是。)
五、指導朗讀並背誦。
六、拓展練習。
1、找出下面這些句子矛盾的地方。(師出些前後矛盾的病句讓生練習)
2、根據所給材料看課文再進行仿寫,看誰仿寫得最好。材料如下:壹天,我媽去理發店染發,店主向她推銷染發劑和清洗劑....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樂於和同學交流對故事中人物的認識與評價。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牛郎敢於追求新生活,懂得勞動才能創造新幸福的生活。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談話導入。
1.每當夜幕低垂羣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現壹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現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圍繞這兩顆星,我國勞動人民為它們創作了壹個淒婉動人的故事——《牛郎織女》。這個故事被譽為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資料。
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葉聖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品是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三、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劃出文章各段表示時間的詞句,試著理解該段大意。
3、學生匯報。
板書:
很久很久以前壹天晚上第二天黃昏壹天壹天從此以後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
4、再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四、請同學們試著用自己的壹句話簡單講述該段大意。
(壹)小組內交流。
(二)全班匯報。
五、談談學文後的感受。
六、作業
書寫生詞。
第二課時
壹、導入激趣。
通過上壹節課的學習,妳壹定急於知道牛郎和織女從相識、被迫分離到壹年壹次鵲橋會的全過程,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
二、逐部理解,深入體會。
1、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故事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板書:
鵲橋相會
↗
織女被抓
↗
相識→結婚→生兒育女→老牛訣別
2、妳能夠利用文章中各段的重點詞句來概括壹下故事的內容嗎
(指導學生抓住各段的重點詞句來概括壹下故事的內容)
3、教師引導:故事中的角色分別具有什麽樣的特點?妳們喜歡這則故事中的哪個角色?為什麽?
4、請妳讀讀最後壹個自然段,說說為什麽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人們都希望牛郎和織女這兩位善良、勇敢、勤勞的人過上好日子,寄托著人民羣眾也能過上美滿生活的美好願望。)
三、作業:
收集壹個民間傳說故事,再用筆記下來。
板書設計:
鵲橋相會
↗
織女被抓
↗
相識→ 結婚 → 生兒育女 → 老牛訣別
哥嫂待他不好 老牛指點男耕女織 話別留皮 趁機抓走 鵲橋相會
照看老牛周到 相識成婚幸福美滿 天河相隔
教學反思:
1、學生在初讀課文後對文章的細節,如“披上的牛皮沒有能量,怎麽能夠把他們三個人帶上天空呢?”“為什麽不能夠從天河上飛過去?”“披著牛皮飛不過天河,為什麽喜鵲能夠飛過?”等產生質疑,說明學生對民間傳說並不夠了解。
2、讓學生收集壹個民間傳說故事再用筆記下來,但學生囿於條件所限,無人給他們講,也鮮有接觸的機會。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探訪、交涉、風采、赴約、淡雅、捉摸、襯托、幻覺、深遠、有朝壹日、大洋彼岸”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壹起的寫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教學準備:
1.課前,安排學生查閱達.芬奇的資料,蒐集蒙娜麗莎的畫冊、照片、掛歷等,欣賞壹下這幅世界名畫。
2.教師準備此畫的掛圖。
3.組織學生事先相互交換傳閱,對名畫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過程:
壹、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法國的盧浮宮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館中有壹幅名畫,是鎮館寶物之壹,她就是《蒙娜麗莎》,它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著名畫家達·芬奇的代表作。幾百年來,這幅畫壹直讓人們百看不厭,也壹直為世人所津津樂道,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妳們想看看嗎?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訪蒙娜麗莎吧!
2.出示課題:27、蒙娜麗莎之約(齊讀)
解題:齊讀;之:的;約,約見;同蒙娜麗莎德壹次約見。
讀了課題有什麽想問的嗎?(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作者把排隊欣賞壹幅畫說成壹次約見,想告訴我們什麽呢?
二、檢查預習。
1.通過初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壹件什麽事嗎?(去博物館排隊欣賞蒙娜麗莎的經過。)
2.材料是怎樣安排的?(先寫 ,再寫 ,最後寫 。)
板書 等候
27、蒙娜麗莎之約 欣賞
感觸
3、課文主要講了什麽內容?(以優美生動的語言細致地描寫了蒙娜麗莎美麗的神韻。)
三、欣賞名畫,感受魅力。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壹幅,請大家好好觀賞觀賞,把看到的想到的說說。
1.出示《蒙娜麗莎》的圖畫,讓學生自由觀賞,談談體會。
師:從同學們驚奇的眼神中,老師感受到妳們對這幅畫的喜愛,說說妳感受到了什麽?(同桌交流說說感受最深的壹點)
2.經過預習課文,知道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這幅名畫嗎?(課文5~7自然段)
師:接下來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5-7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的《蒙娜麗莎》這幅畫的。
生讀,感悟。
師:老師發現今天同學們的讀書聲音特別響亮,感覺到今天同學們的學習態度特別認真。接下來我們從字裏行間去感受她的美。通過剛才的朗讀,妳知道這三個段抓住了哪些方面來寫嗎?(尺寸、表情、微笑、坐姿、雙手、穿著、背景)
妳從5-7段中的哪裏感受到了這幅名畫的美,或者妳最欣賞的是哪裏?
3、交流5-7。
A生談體會
B相機解詞:矜持、轉瞬即逝、永恒
C出示“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
a齊讀b(觀察,得出排比句;體現了什麽?作者觀察仔細,想象豐富;個別讀;齊讀)
師:這句話充分展示了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從古至今,可以說沒有那壹副人物肖像畫能像蒙娜麗莎那樣讓幾代人如此地津津樂道,她那帶有三分柔情,七分迷離的微笑傾倒了多少人。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壹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件”分析了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得出的數據是:
(旁板: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和2%的憤怒)
師:由此可見,蒙娜麗莎的微笑既讓人難以捉摸,又讓人浮想聯翩。記得有壹次,老師去旅遊,看到壹座山,猜不出它像什麽,就請教導遊,導遊說:妳覺得它像什麽,它就像什麽,老師恍然大悟。欣賞蒙娜麗莎也是壹樣,不同的人看她的微笑,得到的感受也不壹樣,這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板書:魅力)
四、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師;不管什麽樣的人來看,她那優雅的神態中閃耀出的母性的光輝,所折射出的寬容豐厚的情感總是令人動容,下面我們通過朗讀來再次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1、生讀2、評價:讀得好不好?體現在哪?
3、出示朗讀提示:A前三句的朗讀,要輕輕地,娓娓道來,體現出微笑所引發人們無窮猜想的味道B最好壹句要加重語氣,以表示肯定和贊揚。
4、生練讀,指名讀(剛才那位,問有進步否?再請壹位讀)
師:聽了妳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蒙那柔和而明亮的眼神,那含而不露的微笑。
5、齊讀。
師: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仿佛置身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仿佛與蒙娜麗莎面對面了。
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過渡:我們從作者對蒙娜麗莎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下面大家再讀課文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從其他地方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2.學生自由讀後全班交流:
(1)從“我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著隊,隊伍像壹條長龍”看出來的。
(2)這幅畫從盧浮宮前來紐約,來之不易。
(3)隊伍移動很緩慢。
六、總結升華, *** 朗讀。
1.過渡:同學們可真會學習,不僅從作者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蒙娜麗莎的神奇魅力,還能夠從等待中看出畫的魅力。這幅畫確實是非凡之作,看看作者最後怎麽說。
齊讀第八自然段
2、教師導引:雖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幾分鐘,但她卻在我的心底留下了 ,甚至已成了 。由此可以看出這幅名畫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因此題目定為蒙娜麗莎之約,大家可以理解了嗎?誰來說說?
在作者看來,排隊欣賞蒙,就好像以為央視記者與某國元首約好,要進行壹次高端訪問壹樣重要,而這壹切的壹切都源自蒙的魅力,誰能用壹個詞或壹句話來說說自己的感受,或誇誇她?
4.引入達·芬奇資料。
師:學到這兒,老師想問妳們誰知道這幅畫的畫家?
課文還有壹幅圖,也是達·芬奇的作品,叫《最後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關於這幅畫還有壹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課後去查找有關資料。
5.同學們,我們隨著作者的目光欣賞了蒙娜麗莎的風采,蒙娜麗莎的形象壹定深深地印在妳的腦海裏,假如妳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講解員,妳會怎麽向參觀者來介紹這幅畫呢?請妳準備壹下,等會兒向大家介紹壹下。(學生做講解員介紹)
七、結語。
同學們,美妙的樂曲、令人回味無窮,傑出的畫作,讓人百看不厭,今天,當我們站在蒙娜麗莎面前,壹切是那麽神秘而又奇異,她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的壹顆璀璨的明珠,她的聖潔光輝照耀著我們每壹個人,她在我們每壹個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八、作業。
我們壹起來制作壹張資料卡片,把從課文中收集到的信息保存下來。
九、板書設計
等候
27、蒙娜麗莎之約 欣賞 魅力
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