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以長房中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的故事為主,以各房以及親戚中的各種人物為緯,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態,也真實地記錄了壹個封建大家族衰落、敗壞以至最後崩潰的歷史過程。
重要情節:1.嫁丫環”。孔教會會長馮樂山向高公館要壹個丫環作妾,高老太爺滿口答應,就在他的所有、丫環中任意選了壹個作為人情送給他,這個被選中的人就是鳴鳳。可是鳴鳳心裏只有三少爺覺慧,生性剛烈的她以死抗爭,絕望地投湖自盡。?、
2.“抱重孫”。正當覺新期待著朦朧愛情的時候,他父親帶給他壹個晴天霹靂:“妳爺爺希望有個重孫。”於是,父輩用拈鬮的辦法為他定了門親事,匆匆完婚。從此,覺新不得不斷絕了與心上人梅的愛情之路,這件事毀掉了梅壹生的幸福。?
3.60多歲的馮樂山要娶17歲的鳴風去做姨太太。鳴鳳與覺慧深深相愛,但高老太爺的決定誰也不敢反對。出嫁前夜,鳴鳳懷著最後的希望去向覺慧求救,覺慧卻趕著為刊物寫文章,不明,沒有聽完鳴鳳的哀訴就把她遣走了。鳴鳳絕望了,把純潔的身子投進了晶瑩的湖水中。?
擴展資料《家》,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第壹部,其他兩部為《春》、《秋》。最早於1931年在《時報》開始連載,原篇名為《激流》。開明書局於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單行本。
該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壹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壹代的反封建鬥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家》被認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壹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8位)。
成書過程:據巴金自述,他所要寫的應該是壹般的封建大家庭的歷史,他寫《家》的動機也就在這裏。
《家》也是巴金在哥哥李堯枚的鼓勵下寫的,1929年7月,李堯枚自川來滬看望巴金,談了家庭裏的種種事情,氣憤而又苦惱。巴金告訴他,要寫壹部反映大家庭生活和家中男女青年不幸遭遇的小說。大哥即表支持,後又寫信來大加鼓勵:“妳要寫我很贊成,我簡直喜歡得了不得,我現在向妳鞠躬致敬。”
這使巴金大受鼓舞,抱定心誌創作《家》,不負“我壹生中愛得最多而又愛我最深”大哥的殷切期望,讓大哥早日從沈重的封建枷鎖中解脫,“讀到我的小說,也許會覺悟,也許會毅然地去走新的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