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恰逢語文早讀。走進班裏,環視壹周,只見她把周記遞給我,還有壹封信。於是我什麽也沒說。終於等到下課,迫不及待地回到辦公室,打開信,頓時明白了。原來由於父母之間的矛盾,令她傷心不已,已經不能讓她心無旁騖地學習。為了應付差事,她寫下了昨天的周記。在信中,她要求老師原諒她,並讓我為她目前所處的境況出主意,因為它已手足無措。我心裏壹陣愧疚,於是翻開她的周記,昨天的那篇周記已被她撕掉,代之以壹篇書寫工整、內容豐富的周記。欣喜之余,又不免感到遺憾:她為什麽要撕掉呢?因為在那篇周記的後面,我寫了批語“學習是壹件持之以恒的事,不能有絲毫懈怠和敷衍”。課間我問她,她說:“我把那頁周記撕掉,制作成書簽了,這樣它會時時鞭策我。”我壹時無語。
每當上課時,我會感覺到壹雙更加專註的眼睛;每當改周記時,能感受到壹顆更誠摯的心。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瞬間被拉近了。
不經意間,班裏另外壹個女孩的周記又吸引了我的註意(她性格內向,寡言少語,學習努力但不見成效),她的這篇周記,更像壹篇真情告白,如壹條緩緩流淌的河水,向河兩岸的風景傾訴著什麽?因為她是家中的長女,父母對她寄予著很高的期望。但是,盡管她很努力,可是在班裏的成績依舊很差,內心感到焦慮,無助、無奈。因此,老師勸她留級,甚至請來了她的父親,可為了她那點可憐的自尊,她不願意留。於是她寫著,即便老師放棄了她,她也決不氣餒,並要以此為警策,盡力而為,直到老師對她刮目相看。看到這裏我在想,作為壹個正在努力,而且已經很努力的學生,她既然做到了問心無愧,我們還要苛求她什麽呢?面對老師的態度,她沒有怨恨,而是深深地自責,並準備忍“辱”負重。我該怎樣安慰她呢?顯然,任何安慰都顯得蒼白無力。於是在她的周記後面,我這樣寫著:“文筆特別細膩,尤其擅長抒寫豐富的內心情感,而且非常真摯。希望妳能發揮這方面的特長。”我不知道她看到這個留言時作何感受?但我知道,她會更努力的,因為她是壹顆被蚌殼包裹著的等待被發現的珍珠。
批改著壹篇又壹篇學生們的發自內心的周記,我突然發現當語文老師真是我的幸運:因為我可以觸摸到學生們最真實的心,可以聆聽到學生們內心的呼喚,可以感受到學生們最真實的情感世界.
周記,向我打開了壹扇門,壹扇走進學生心靈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