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報任安書》中的‘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壹家之言。’翻譯

《報任安書》中的‘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壹家之言。’翻譯

翻譯為:也是想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系,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成為壹家之言。

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原文選段: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壹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譯文:

也是想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系,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成為壹家之言。剛開始草創還沒有完畢,恰恰遭遇到這場災禍,我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殘酷的刑罰而不敢有怒色。

我現在真正的寫完了這部書,打算把它藏進名山,傳給可傳的人,再讓它流傳進都市之中,那麽,我便抵償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讓我千次萬次地被侮辱,又有什麽後悔的呢!但是,這些只能向有見識的人訴說,卻很難向世俗之人講清楚啊!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是司馬遷寫給任安的回信。任安是司馬遷的朋友,曾經在獄中寫信給司馬遷,叫他利用中書令的地位“推賢進士”。司馬遷給他回了這封信。

文章主旨:

這是作者寫給其友人任安的壹封回信。作者在信中以激憤的心情,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了為著作《史記》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茍且偷生的痛苦心情。這封書信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

1、反映了司馬遷的光輝性格和封建統治者的壹些惡劣行為;

2、反映了封建刑獄制度的黑暗、殘酷;

3、在中國文學史上最早提出了“發憤著書”的理論;

4、揭露封建帝王對待史官的態度和自己寫作《史記》的情況。

百度百科-報任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