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大壹思修期末考試重點

大壹思修期末考試重點

諸論:珍惜大學生活 開拓新的境界 P6 確立成才目標,塑造嶄新形象

徳是人才素質的靈魂;智是人才素質的基本內容;體是人才素質的基礎

美是人才素質的綜合體現(時代呼籲英才,希望在於青年。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學生需要確立的成才目標)

P8思想道德與法律思想道德與法律對調節人們思想行為、協調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秩序

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雖然在調節領域、調節方式、調節目標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為社會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服務於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1、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2、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所體現的價值標準和價值觀念為社會主義法律提供了價值準則和道義基礎3、社會主義法律的實施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

P10-11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靈魂,理論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理想(主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基礎),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壹章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 P15-17理想信念的含義與特征

理想:含義:在壹定意義上講,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的,對未來自身發

展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鬥目標的集中體現。特征:1、是壹定社會關系的產物2、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3、是多方面和多類型的4、具有預見性

信念: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誌的有機統壹體,是人們在壹定的認識基礎生確立的對某種思

想或事物堅信不疑並身體力行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特征:1、信念具有高於壹般認識的穩定性,但不絕對2、信念有不同的內涵,也有不同的層次,具有多樣性

理性和信念關系:在人的生命歷程中,理想和信念總是如影隨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

的根據和前提,信念則是實現理想的重要保障。當理想作為信念時,它是指人們確信的壹種觀點和主張;當信念作為理想時,它是與奮鬥目標相聯系的壹種向往和追求。

如何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答:(1)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是實現理想的思想基

礎。(2)堅定的信念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3勇於實踐 艱苦奮鬥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

P29-30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壹

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聯系在壹起,把個人理想融入社會理想之中,在為實現社會理想而奮鬥的過稱中實現個人理想,這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途徑。

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實質上是個人與社會關系在理想層面上的反應。個人與社

會有機的聯系在壹起,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同發展。同樣,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也不是互相孤立的存在,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又相互區別相互制約。1、社會理想決定制約著個人理想2、社會理想又是個人理想的凝練和升華

P35-38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

1、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是實現理想的思想基礎2、堅定的信念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3、勇於實踐、艱苦奮鬥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

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具體可概述為三個方面:其壹,繼往開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其二,勇於創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三,積極努力,為世界和平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事業做出貢獻。

第二章 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中國精神

P39-41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1、愛祖國的大好河山2、愛自己的骨肉同胞3、愛祖國的

燦爛文化4、愛自己的國家

P44-46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壹)、經濟全球化形勢下要弘揚愛國主義(二)、經濟

全球化與大學生的愛國主義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報效祖國之心不應有差別2、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3、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要始終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

P49-50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團結統壹;愛好和平;

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第三章 領悟人生真諦 創造人生價值

P64-65人生觀的科學內涵1、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

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的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2、人生觀是世界觀在對待人生問題上的具體體現,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人生觀又對世界觀的鞏固、發展和變化起重要作用

P67-69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壹)人生態度與人生觀1、人生態度是人生觀的重要

內容2、人生態度是人生觀的表現和反映(二)端正的人生態度1、人生須認真2、人生當務實3、人生應樂觀4、人生要進取

P69-70正確認識人生價值人生價值是壹種特殊的價值,是人的生活實踐對於社會和個人

所具有的的作用和意義。大學生只有正確的理解人生價值的內涵,明是非、辨善惡 知榮辱,才能在實踐中最大限度的創造人生的價值,成就人生的輝煌。

P71-74用科學高尚的人生觀指引人生反對拜金主義;反對享樂主義;反對極端個人主

P74-76人生價值的標準與評價(壹)人生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含義:人生的自我

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衡量人生的社會價值的標準是個體對他人和社會所做的貢獻。關系: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既相互區別,又密切聯系,相互依存***同構成人生價值的矛盾統壹體。1、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個體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的前提2、人生的社會價值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會價值的實現是個體自我完善、全面發展的的保障。(二)人生價值的標準:1、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生的社會價值是人生價值的最基本內容2、人生價值評價的根本尺度,是看壹個人的人生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通過實踐促進了歷史的進步。3、勞動和貢獻的尺度作為社會評價人生價值的基本尺度正式對人生價值評價根本尺度的壹種具體化(三)人生價值的評價1、堅持能力有大小與貢獻須盡力相統壹2、堅持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相統壹3、堅持完善自身與貢獻社會相統壹4、堅持動機與效果相統壹

P85-87 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1、正確認識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統壹關系2、正確認識個

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統壹關系3、正確認識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統壹關系4、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壹關系4、正確認識享受個人權利與承擔社會責任的統壹關系

第四章 學習道德理論 註重道德實踐

P90-91道德的起源首先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其次,人類自我意

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管條件。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是統壹於生產實踐的。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勞動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壹個歷史前提。

P99 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

場、觀點和方法,既不能全盤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盤否定、全面拋棄。按照“四有”新人標準,做好取舍和創造性的轉化工作。

P102-104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1、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經濟基

礎和人際關系的客觀要求2、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要求3、為人民服務體現著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的統壹

P104-106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關系:1、社

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辯證統壹2、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3、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重視和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

P107-111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主要內容和誠實守信:主要內容:愛國守法、明禮

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誠實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1、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的壹項基本道德準則2、誠實守信是職業道德的壹項基本要求3、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壹項基本道德準則 大學生與誠信道德:1、誠信是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基礎2、誠信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3、誠信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

第五章 領會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體系

P119-120法律的壹般含義1、法律是由國家創制並保證實施的行為規範2、法律不但由

國家制定或認可,而且由國家保證實施3、法律是統治階級意誌的體現4、法律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

P125-127法律的規範作用指引作用、預測作用、評價作用、強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P128-130社會主義法律的運行法律的運行是壹個從創制、實施到實現的過程,主要包

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執行(執法)、法律適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環節。法律制定是國家對權利和義務,即社會利益和負擔進行的權威性分配;法律的遵守、執行、適用則是把法定的權利和義務轉化為現實的權利和義務,把文本上的法律轉化為現實中的法律

P130-132我國憲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則特征:1、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最根本

最重要的方面2、效力上,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為嚴格 憲法的基本原則:1、黨的領導原則2、人民主權原則3、人權保障原則4、法治原則5、民主集中制原則

P137-139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 平等權;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權;

監督權和獲得國家賠償權;社會經濟權;文化教育權;特定主體權利

P144-15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

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幹,以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壹整體

第六章 樹立法治理念 維護法律權威

P154-156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依法治國(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本質要

求);公平正義(價值追求);服務大局(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根本保證)

P159-160 法治思維方式的基本含義與特征 基本含義 :法律思維方式是指人們按照

法治的理念、原則和標準判斷、分析和處理問題的理性思維方式。特征:任意性、個體性或具體性 體現為對待和處理這些基本要素的態度和方式:法律至上;權力制約;人權保障;正當程序

P161-163權利與權力的關系、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權利與權力的關系 :壹、權力

來源於權利 二、權力服務於權利 三、權力應當以權利為界限 四、權力必須受到權利的制約 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壹、結構上的相互關系 二、總量上的等值關系 三、功能上的互補關系

第七章 遵守行為規範 錘煉高尚品格

P173-174公***生活中的道德規範: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

守法

P175-176治安管理處罰法:立法目的:為了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安全,保護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範和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

基本原則:治安管理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

危害程度相當;實施治安管理處罰,應當公開、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P180-182職業生活中的道德規範: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

社會

P183-184勞動法:保護勞動者權利的宗旨 基本原則:1、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兼

顧用人單位利益相結合的原則2、按勞分配與公平救助相結合的原則3、勞動者平等競爭與特殊勞動保護相結合的原則4、勞動行為自主與勞動標準制約相結合原則 規定勞動者權

利: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

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P185 勞動合同法: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P186-187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P194-196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規範 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

持家、鄰裏團結

P196-200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關法律(婚姻法、繼承法)婚姻法:基本原則:1、

婚姻自由2、壹夫壹妻3、男女平等4、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5、計劃生育

必備條件:1、男女雙方自願2、達到法定婚齡3、符合壹夫壹妻制 禁止條件:禁止直

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禁止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人結婚 家庭關

系:夫妻關系、父母子女關系和其他家庭成員關系、夫妻關系 離婚的方式:1、協議離

婚2、訴訟離婚 繼承法:繼承方式: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和遺贈撫養協議四種

P200-201個人品德的含義和特點:含義:個人品德是通過社會道德教育和個人自覺的

道德修養所形成的的穩定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特征:實踐性;綜合性;穩定性 主要

作用:1、個人品德對道德和法律作用的發揮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個人品德是個人實現

自我完善的內在根據3、個人品德是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重要的主體精神力量

P201-203個人品德與道德修養 1、加強個人道德修養的自覺性 2、采取積極有效的道

德修養方法 3、自覺向道德模範學習 4、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P204-205個人品德與法律修養 講法律;講證據;將程序;講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