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
獎勵必須註意以下方面
幾乎所有教師都傾向於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但也不要忽視外部獎勵的意義。有時,壹個小小的獎勵,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為了更好地使用獎勵,妳應該知道:
1. 獎勵是為了不獎勵對學生進行獎勵的終極目標是幫助他們完成良好行為的內化,最終不需要獎勵。很多時候,學生為了獎勵才表現好或取得好成績,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應該認識到這些行為的內在價值。
2. 使用獎勵的最佳時期孩子往往根據短期的可預見結果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在培養學生養成壹個新的習慣,有必要在學生每次表現出好習慣時給予獎勵。壹旦他們養成了這個習慣,就可以變每次獎勵為間或獎勵,以鼓勵他們把好習慣保持下去。
3. 不宜用食物作為獎勵根據學生的行為和成績來提供食物,使食物跟情緒之間有了連接,這會鼓勵孩子在沒餓的情況下進食,並使他們養成用食物來獎勵或安慰自己的習慣。如果使用不健康的食物對學生進行獎勵,還會助長學生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
4. 什麽時候獎勵不管用行為主義有關強化與獎勵的基本原理雖然起作用,但發生在有限的條件下,尤其限於不是特別有趣的行為。為什麽會這樣?研究者給出的解釋是:獎勵會促使人們目光短淺,求快而不願擔風險。壹個人如果感到某事是他要獲得獎勵所必須做的,那他在這件事上就不會表現出太多的創造性。因此,關鍵是獎勵帶給受獎勵者的感受。如果讓人感到他為了獲得什麽才去做什麽,那麽他就感受不到這件事本身的價值了。任何任務,無論曾經使人感到多麽愉快,壹旦被當作手段而非目的後,就會被“貶值”。有研究者讓幼兒園的孩子必須玩壹個遊戲後,才能玩另壹個他們喜歡的遊戲。雖然孩子們原本對兩個遊戲都同樣喜歡,但後來他們變得不喜歡那個被當作前提條件的遊戲了。對於創造性的工作,要淡化獎勵的重要性,不能把獎勵視為壹種控制性措施。創造性工作只能被允許出現,而不能強迫產生。
5. 最經濟的獎勵方式
(1)休息時為大家選擇遊戲;
(2)跟自己的壹個朋友多休息幾分鐘;
(3)老師講故事的時候坐在老師旁邊;
(4)教會全班同學自己最喜愛的遊戲;
(5)教師給家長打報喜電話;
(6)做壹天教師的小助手;
(7)讀書或講故事給大家聽;
(8)在黑板上作畫;
(9)選擇這周的值日內容;
(10)跟教師或校長壹起散步;
6. 適宜的獎勵品書店或體育用品店的禮券、電影票或體育比賽門票、圖書、訂閱雜誌、計步器、體育用品(網球拍、棒球手套、足球、籃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