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優質課《桂花雨》教學設計及反思

優質課《桂花雨》教學設計及反思

 壹、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口占壹絕,謝落,裊裊?等生詞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小組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閱讀感受。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對家鄉的懷念。理解母親的那句話:?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

 三、教學時間:

 兩課時。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這節課要帶領大家開始壹段奇妙的旅程,咱們先來看幾張圖片。

 播放課件。

 同學們,妳們看到的圖片上是什麽呀?

 喜歡桂花嗎?為什麽?

 嗯,桂花的確惹人喜愛,唐代的韓愈曾說: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王維也曾有名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而當代臺灣著名女作家琦君也深深地愛著這香氣迷人的桂花,並寫了壹篇文章,名字叫--

 (師板書:桂花雨)

 二、初讀感知

 (壹)、提出初讀要求:

 出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註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詞句應多讀幾遍。

 2、邊讀邊圈畫出文中的生字詞,覺得有必要也可註上拼音;並且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標記。

 (二)、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

 試著讀壹讀下列詞語:

 詩興 揀去 吩咐 檀香

 笨笨拙拙 爐煙裊裊 口占壹絕

 和在茶葉中 香氣味兒

 2、指名讀,男女生各讀壹行,齊讀

 3、出示:揀

 這是本文的壹個生字,妳怎麽記住它?(分析字形、字義、結構),師範寫,學生書空,學生在書上描壹遍,寫壹遍。

 4、文中有妳不理解的詞語嗎?指名生說,相機指導解詞方法。

 5、再讀壹遍生詞,將詞帶到文中讀壹讀,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默讀課文,與鄰近同學討論文章的主要內容。

 2、指名說。

 出示:桂花香

 搖花樂

 思鄉情

 四、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過渡:作者琦君曾在她的原文中說: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令她最難忘的是什麽?

 齊讀: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到底那是什麽樣的情景呢?

 2、自讀課文,思考:

 (1、)搖花時是什麽樣的情景?劃出相關的詞句。

 (2)、我的心情怎樣,從什麽地方看出來?

 指名說

 指導朗讀:

 是啊!這就是搖花的樂趣,奇妙的桂花雨,這壹段中妳最喜歡哪壹句就讀哪壹句。

 出示: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好香的雨啊!?配樂讀。

 同學們讀得真好啊!喜歡的同學可以壹起讀。

 引讀:作者已深深地沈浸在香氣四溢的桂花香裏了!已深深沈浸在搖桂花的歡樂中了!當時,作者的父母也都在場,母親( ),父親( )。於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壹絕( )。

 是呀!桂花雨中有我多少歡樂的笑聲,有我多少童年的回憶呀!難怪琦君會說: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

 令作者魂牽夢縈的僅僅就是搖花的樂趣嗎?還有別的原因嗎?這留到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布置作業

 1、鋼筆字描紅;

 2、摘抄文中妳喜歡的詞句。

 六、板書設計

 12、桂花雨

 搖花樂

 第二課時

 壹、復習導入

 本文講了哪三部分內容

 二、講授新知

 1、 作者喜歡桂花,除了喜歡搖花的樂趣,還喜歡它的什麽?

 找出文中描寫桂花香的句子。

 出示:

 (1)?桂花不與繁華鬥艷,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2)?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裏,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3)?全年,整個村莊都沈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從中妳讀出了什麽,從什麽詞中讀出的?

 拓展填空:

 村莊裏( )是香的,( )是香的,( )也是香的。無論是誰,都帶上了桂花的甜香。( )是香的,( )是香的,( )也是香的,無論哪裏,都飄著桂花的甜香。

 指導朗讀。

 2、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都讓我對桂花魂牽夢縈,但僅此而已嗎?還有更特殊的原因嗎?讓我們再深入地讀讀課文最後第二自然段。

 (1)、出示母親的話:

 可是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

 (2、)難道杭州的桂花真的香不過家鄉院子裏的壹棵桂花樹嗎?母親為什麽這樣說呢?妳能理解母親嗎?

 (3、)填空:外地的( )再( ),還是比不得家鄉( )。

 齊讀。

 (4、)母親的這番話,這份情,自然影響了我,感染了我,於是?(讀最後壹句)

 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對童年的懷念,對母親的依戀,對故鄉的留戀,怎能不讓作者魂牽夢縈呢?讀?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

 3、簡介琦君生平。

 (1)、許多年過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別了童年,早已離開了母親,早已遠離了故土,如今的她已有88歲的高齡,可是她仍然喜歡用自己的筆寫童年,寫母親,寫故土。別人問她為什麽,她說了這樣壹段話我總是不能忘卻舊事,我壹輩子最愛寫的就是故鄉,親人,朋友,花草樹木。這魂牽夢縈的故土,這難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壹壹地收藏起來,藏在記憶的花園裏,我想那壹定是壹朵朵常開不敗的花。當我們想起來的時候,會覺得很溫馨,那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麗的人生。?(師讀幻燈出示)喜歡這段話嗎?原來琦君寫?桂花雨?,其實是在記錄美麗的人生呀!

 (2)感謝琦君,感謝桂花,她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麗的,人生更是美好的。

 小詩結束:桂子花開香十裏,

 枝搖花落樂心頭。

 魂牽夢縈桂花雨,

 恍如重返故裏遊。

 三、布置作業

 琦君帶我們走進了她的童年生活,相信妳的童年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請妳也寫寫童年或高興或難過的事吧!

 《桂花雨》教學反思

 講課前,我壹直在想,第壹課時到底該怎麽教,在習慣思維中,第壹課時沒什麽意思,無非是學字詞,讀課文,理文脈,教壹點文本,不像第二課時,可以重組文本,品悟文本,容易出彩。

 壹、課題的揭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壹課時學生剛剛接觸新的課文。能否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吸引學生學習;能否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真心學習,至關重要。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開頭怎麽導入,也是想了又想,其實,十月正是丹桂飄香的季節,很多參與備課的老師都提議,帶著散發濃郁香味的'桂花去課堂,就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桂花香中進入本課的學習。但最後考慮再三,還是不忍折枝,舍棄了這種方法,改用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的方法。上課伊始,告訴孩子這堂課我們有壹趟奇妙的旅程,然後讓孩子伴隨著輕柔的音樂欣賞那動人的桂花,當孩子對桂花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以後,以韓愈,王維的名句過渡,從而自然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來。

 二、字詞與閱讀

 字詞與閱讀教學是落實雙基的重點之壹,而生字詞要在讀中感知(讀準字音),在讀中理解(理解詞義),進而在讀中感悟(知道含義,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表達)。所以,字詞教學必須與閱讀同步進行,有機結合,才能有效地落實雙基,取得最佳效果。進入中年級,識字己經不能成為課堂的主角,必須上升到詞的方面。本課的教學中,因為我考慮到孩子第壹次接觸這篇課文,沒有提前預習,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初讀課文占用了不少時間,先提出初讀要求,再檢查孩子的讀書情況,變換多種形式讓孩子朗讀生詞,讓孩子在閱讀中發現難懂的詞語,當堂解決,並相機指導孩子對解詞方法的運用。根據他們易將?揀?寫錯的實際情況,我當堂帶著孩子對文中的生字?揀?從字形、字義、結構等方面進行認知。並采用孩子易於樂於接受的方法讓孩子記憶字形,帶著孩子書空,描紅。我想,第壹課時中的字詞教學要舍得?花費時間?,但是堅決不能?浪費時間?,壹些學生有難度的生字仍應有它的時間安排存在。

 在第壹課時,要紮紮實實過好?初讀關?,總離不了壹個?讀?字,不管是初讀中的放聲朗讀,再讀中的瀏覽交流,還是精讀的默讀感悟,課堂教學中變換形式(領讀、引讀、同桌互相讀等)壹遍又壹遍地、不厭其煩地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以求達到真正地認識文本,走進文本的目的。

 三、課時銜接須明確

 第壹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帶領學生掃清字詞這個攔路虎,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為精讀文本打下基礎。為了更好地銜接第二課時的教學,壹般在第壹課時裏教學壹部分內容。這裏的壹部分內容的定位要準確,不能失之偏頗。我在本課教學中,開始備課時,選擇的是文章的第壹自然段,但仔細研讀文本後發現,作者琦君對桂花的著迷本文主要從桂花的香以及搖花樂兩個方面敘述。第壹自然段中寫作者最愛桂花的香味,而後文中也多處有語句是對桂花香味的描寫,不好拆開來講,所以最後確定第壹課時重點學習課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也就是對?搖花樂?經過的敘述。我在孩子理清課文脈絡後,出示琦君原文的壹句話:桂花,真令我魂牽夢縈!然後質疑,琦君為什麽這樣說,每當她看到桂花,總會想起什麽?引入文中的最後壹句話: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到底那是什麽樣的情景呢?自然過渡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學完後,再次出示琦君的話,拋出問題:令作者魂牽夢縈的僅僅就是搖花的樂趣嗎?還有別的原因嗎?作者琦君又經歷過怎樣的人生呢?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四、不足之處:

 1、教師的評價語仍不夠豐富,相對貧乏,尤其是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2、第壹課時的教學,是孩子初次接觸文本,在指導孩子閱讀時,應層層深入,任務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