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效能、效率、效果、效益是互相聯系又相互區別的概念。效能高,效率不壹定高;效果好,效益也不壹定好,但是,效率以效能為基礎;效益以效果為基礎,效能,效率,效果,效益之間既是傳導關系,又是遞進關系,壹般情況下是正相關,但不壹定是正比例。
管理效能(Management Effectiveness)是指管理部門在實現管理目標所顯示的能力和所獲得的管理效率、效果、效益的綜合反映。它是衡量從事管理工作結果的尺度,是管理系統的整體反映。
擴展資料:
壹、 效益、效果和效率的區別與聯系
1、效果
效果指人們或組織通過某種行為、力量、手段、方式而產生的結果。這種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無效益的。
例如,有的企業生產的產品雖然質量合格,但產銷不對路,在市場上賣不出去,積壓在倉庫裏,最後甚至會變成廢棄的物質。這些產品是不具有效益的。所以,只有那些為社會所接受的效果,才是有效益的。
2、效率
效率是指特定的系統在單位時間內的投入與所取得的效果之間的比率。這個比率是壹個經常用來衡量管理水平的標準。例如,要衡量企業管理的水平,就必須考察企業投入的資金、技術、人力、物力等因素與所獲得的利潤之間的比率。
在壹定的時間內,如果消耗的物資、能量等因素越少,而產生的效果越大,就意味著效率越高;反之,如果消耗的物資、能量等因素越多,而產生的效果越小,就意味著效率越低。
3、效益
效益是某種活動所要產生的有益效果及其所達到的程度,是效果和利益的總稱。它可分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類,其中經濟效益是人們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社會效益則是在經濟效益之外的對社會生活有益的效果。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經濟效益是講求社會效益的基礎,而追求社會效益又是促進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條件。
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經濟效益比社會效益更加直接些,顯而易見,可以運用若幹經濟指標來計算,而社會效益則難以計量,必須借助於其他形式來間接考核。
壹般而言,企業組織所開展的諸多管理活動就是為取得經濟效益而服務的,企業追求良好的經濟效益,不僅是企業出於積累資金自我發展的需要,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促進社會進步、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因此,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從根本上說應該是壹致的。但是,當有的企業從局部考慮問題,或者采取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獲得經濟效益時,二者就會產生矛盾,管理的作用就在於要消除這種矛盾,力求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有機的結合起來 。
二、管理效能的提高
1、轉變管理觀念。
2、改革管理體制,建立合理的管理體制。
3、健全管理法規、制度。
4、提高管理者的素質。
5、逐步實現管理技術、手段的現代化。
6、改善管理環境。
百度百科-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