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奠基石,只有把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和激發出來,學生才會自動地去學習和發現問題。針對這壹點,在上課時我會精心設計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刷子李》壹課時,在引導學生揣摩曹小三內心活動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曹小三在師傅的黑衣上找不到壹個芝麻大小的粉點時,心想——。曹小三在師傅的褲子上發現壹個黃豆大小的白點時,心想——。曹小三知道白點原來是抽煙不小心燒出的小洞時,心想———。真是壹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壹下子活躍起來,紛紛走進人物內心,述說自己的想法,既訓練了語言的表達能力,又憑借對曹小三內心世界的揣摩,體會了作者“壹波三折”的寫作手法。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以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學習,使之感到認識新事物的樂趣,體驗認識知識中克服困難的喜悅。學生把學習作為壹種樂趣,就會主動積極身體力行,這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極為重要的前提。因此,我力求把課堂教學設計得生動活潑,有吸引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將相和》壹課,不僅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脫下戰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學時,我讓學生自由分組扮演廉頗和藺相如演繹“負荊請罪”的故事情節,學生興趣盎然,情緒高脹。學完課文後讓學生說說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多數學生說喜歡藺相如,有些學生說喜歡廉頗,也有說喜歡趙王的,因為他善於用人,論功行賞。只要言之有理,把自己的見解說具體,說清楚,我就加以肯定。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三、幫助學生制定小的學習目標
其實渴望進步是每個人的心願,有的學生經過壹段努力之後,發現成績並無明顯的提高,往往會失去信心,從而厭惡學習。因此幫助學生制定小的學習目標。即經過壹定的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會讓學生不斷地進步,享受成功的快樂,以提高他們學習的信心,從而激勵自己不斷努力,尤其是對學困生。在教學時,我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布置分層作業,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收獲,調動自身潛在的積極因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有意識地進行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成績。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壹個個小目標的實現,也是組成大目標的必須。
四、訓練學生積極思維
問題是思維的開始,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是學生合作學習的壹種主要形式。討論是學生相互合作,從多角度,多方面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發展智力的活動形式。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讓學生相互合作,展開討論,學生能彼此之間相互交流,發表各自的看法,沒有心理障礙,自然能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學習討論中,思維也就活躍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能找出多種答案,甚至是創新地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答案,並從中獲得合作成功的喜悅。
五、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來自於“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歡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學生答題正確時,要加以鼓勵;出現錯誤時,應給予指導;思維受阻時,應善於啟發誘導。促使學生獲得成功,使之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因此,教師的表揚與肯定顯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對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取得壹次好成績,教師的壹句表揚和贊賞,甚至是壹種信任的目光,都會給他們以無窮的力量,使他們興奮不已。因此我總是給學生以鼓勵,不僅鼓勵成績優秀的學生更上壹層樓,而且更註重發展後進生的潛在能力。盡可能地給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充分信任、尊重、愛護他們,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堅定他們克服困難的自信心,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要充分發掘和利用語言文字的內在魅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自始自終興趣盎然,就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