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又稱作“隨機存儲器”,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也叫主存(內存)。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中的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媒介。
RAM特點:
隨機存取
所謂“隨機存取”,指的是當存儲器中的數據被讀取或寫入時,所需要的時間與這段信息所在的位置無關。相對的,讀取或寫入順序訪問(SequentialAccess)存儲設備中的信息時,其所需要的時間與位置就會有關系(如磁帶)。
易失性
當電源關閉時RAM不能保留數據。如果需要保存數據,就必須把它們寫入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壹個長期的存儲設備中(例如硬盤)。RAM和ROM相比,兩者的最大區別是RAM在斷電以後保存在上面的數據會自動消失,而ROM不會。
高訪問速度
現代的隨機存取存儲器幾乎是所有訪問設備中寫入和讀取速度最快的,取存延遲也和其他涉及機械運作的存儲設備相比,也顯得微不足道。
需要刷新
現代的隨機存取存儲器依賴電容器存儲數據。電容器充滿電後代表1(二進制),未充電的代表0。由於電容器或多或少有漏電的情形,若不作特別處理,數據會漸漸隨時間流失。刷新是指定期讀取電容器的狀態,然後按照原來的狀態重新為電容器充電,彌補流失了的電荷。需要刷新正好解釋了隨機存取存儲器的易失性。
對靜電敏感
正如其他精細的集成電路,隨機存取存儲器對環境的靜電荷非常敏感。靜電會幹擾存儲器內電容器的電荷,引致數據流失,甚至燒壞電路。故此觸碰隨機存取存儲器前,應先用手觸摸金屬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