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壹
指導思想:
以新的課程標準“健康第壹”為指導思想,結合水平二(三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創設情景“快樂的小漁民”為主線來進行組織教學。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勇往直前、自主練習、自主探究、勇於思考,合作創新的精神,讓每位學生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從而養成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
教材分析:
跑教材是水平二小學三年級內容之壹,它在人們日常生活、勞動、體育活動中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也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自然活動能力。屬於田徑的範疇,是田徑運動的基礎項目,對田徑運動水平的提高,對其他運動項目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是移動類動作練習。它在水平壹的教材中出現過,但由於當時學生年齡小、力量素質差、控制能力薄弱,因此對動作技術的掌握不牢。本課把跑作為主教材,目的在於通過遊戲活動來讓學生發現問題,提高跑的技術動作質量。因此,這壹階段跑的教學應在以往學生初步認識跑的基礎上改進跑的動作、強化跑的正確姿勢來開展,從而達到提高身體運動能力的目的。本課是單元教學的第二課時,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影響跑的因素。把跳躍作為輔助教材,發展學生的彈跳性,提高身體素質,有助於為日後養成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體育活動有廣泛興趣,喜歡學習別人的運動技巧。但存在著任性,嬌氣、依賴性強、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傾向。他們團體意識逐漸加深,除對個人的競爭有興趣外,對團體競爭也發生濃厚興趣。開始註意教師和同學們對自己的態度。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利用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團體協作,有效的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獲取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
學習目標:
1、通過模擬險要情境,培養學生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精神。
2、使90的學生知道影響跑的因素。
3、培養學生互相配合,協同動作的能力,發展彈跳力。
4、創設問題,開發智力,培養學生勇於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跑的因素——步長、步頻
難點:提高學生的配合能力
教學方法:
1、主題式情境教學法:本課的主要教學方法,通過創設海島快樂行這壹主題展開。
2、啟發式教學法:通過遊戲,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實踐分析,來解決問題。
3、團結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小團體比賽,互相促進提高,加強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助於學生形成互幫互助***同提高的集體意識。
4、直觀教學法:通過直觀教學,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遊戲方法與規則。
5、在組織形式上采用了集體、分散想結合的手段,使學生在活動中得以更好的發揮。
教學過程及教學思路:
導課部分(10分鐘)
壹、“快樂的小漁民——準備”
(壹)集合隊伍,師生問好。
1、全班成四列縱隊站立。
2、檢查人數,見習生出列。
3、師生問好。
(二)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組織:全班四列縱隊站立。
教師活動:
1、宣布課題:《快樂的小漁民》
2、提出課的要求。
教學思路:以情景故事為學生創設活動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快樂的小漁民-----出發”
組織:全班壹路縱隊,教師領帶。(在音樂的伴隨下學生越過種種障礙)
教師活動:
1、教師引領並與學生繞自然地形出發。
2、教師用語言提示並與學生行山路、跳水溝、過懸崖。
要求:教師提示語言清晰生動,學生投入、激情。
教學思路:1.創設情景預案,培養學生勇往直前的精神。
2.通過跑、跳達到熱身的作用。
3.在音樂的伴隨下,激發學生的克服困難的鬥誌。
行課部分(25分鐘)
壹、“快樂的小漁民-----沙灘撿貝殼”
(提示直線跑)
組織:
四路縱隊站立
沙灘撿貝殼活動方法:
在場地上畫4條跑道,跑道終點的圓圈內放置“貝殼”。將學生平均分成4組分別站於起跑線後,教師發令後,各組的第壹位同學迅速跑向前
面的圓圈裏,拾起壹個“貝殼”並立即轉身跑回起點觸及本組第二位同學的手,並把貝殼放在另壹終點線後的水桶裏。第二位同學方法同上,依次進行。
活動規則:
1、發令前不能越線、踏線、搶跑。
2、必須相互觸及到手才可以跑出。
3、各組必需各行其道。
教師活動:
1、講解示範活動方法。(直觀講解示範)
2、組織學生活動:
組織教學比賽:沙灘撿貝殼活動。
3、活動中註意臨時出現的問題給予提示,並用激勵性語言給學生加油。
學生活動:
1、根據老師要求迅速組織進入活動位置。
2、聽到信號迅速跑出,判斷準確快速完成任務。
要求:積極主動的投入活動。
提出問題:同學們,怎樣可以讓妳們撿更多的貝殼?我們應該怎麽做呢?
引出:跑的技術(通過重復法,使學生在遊戲中體驗步長和步頻對跑的影響)
教學思路:在音樂中引出課題,讓學生積極主動練習,發展學生快速奔跑能力,提高身體的靈活性。通過啟發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玩中解決問題,認識影響跑的因素,能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壹定律進行跑動的合理性。
二、“快樂的小漁民-----出海捕魚”
(壹)出海打魚-----拉網捕魚
組織:四路縱隊站立。
活動方法:
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隊,各隊間隔1.5M,排成壹路縱隊,前後間隔壹手臂略長。活動開始,各隊第壹位與第二位同學拿好“漁網”,面對本隊同學站立。教師發令後,各隊持“漁網”隊員***同向本隊排尾的位置跑去,每個同學則依次迅速跳起,讓“漁網”從腳下通過。持“漁網”兩個隊員到排尾後將魚網交於隊伍中的第二位同學,第壹位同學站在排尾,回到起點位置的第二位同學與第三位同學合作,再次進行拉網捕魚。如此依次進行,待本組每個隊員都完成拉網。以最先完成拉網的先後定勝負。
活動規則:
1、發令後才可以開始比賽。
2、拉網必須保持壹定高度。(在膝關節以下的位置)
3、始終保持壹定的間隔距離。
要求:按規則,積極參與
教師活動:
1、說明遊戲規則,提示安全問題。
2、組織學生活動:
①各組先在各自場地自由練習。
②全班進行教學比賽
3、教師參與學生遊戲,創造遊戲氣氛。
學生活動:
1、積極動腦,主動參與遊戲;
2、自主練習,自我體驗成功與不足,修整障礙。
3、互換練習,學習別人的長處。
4、團結協作,積極參與遊戲。
教學思路:培養學生互相配合,協同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彈跳力。
結課部分(5分鐘)
壹、“快樂的小漁民-----滿載而歸”
組織:四路縱隊
師生活動:
1、教師帶領學生做放松活動,並教導學生要講究衛生。
2、課的小結,交流學習心得、對各組進行簡單評價。
3、師生告別。
4、組織學生收拾器材。
教學思路:在輕松地音樂中充分放松學生的身心,同時告訴學生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教學效果預計:
預計整堂課的練習密度為60左右,平均心率每分鐘120--135次左右
場地器材:沙包若幹、桶4個、呼啦圈4個、海錦墊若幹、體操棒4支、小板凳三張、跳板壹塊、音樂播放器
篇二
(壹)指導思想
是以“健康第壹”為指導思想,五個領域目標為依據,促進學生的團結與協作,寓教於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結合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熱烈的氛圍中,提高技能與體能,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二)教材的選擇與學情分析
為了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課選擇了以身體健康目標為主的跑步活動。本課通過教師適當的點撥,使活潑好動的低年級學生通過在反復的遊戲活動中,主動探索並初步掌握淺易的生活知識和學習簡單的動作技能,發展學生柔韌、靈敏、協調素質,提高身體素質。讓每個小朋友都能成為健康活潑的小精靈。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充分發揮小朋友的想象能力。
2、技能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走、跑、跳。
3、情感目標:能夠發揚相互幫助和果敢的精神作風。
(四)教法與學法
教師活動:1、講解示範站立式起跑的動作方法和要領及要達到的程度。
2、組織學生原地徒手模仿練習。
學生活動:學生認真觀察老師的講解示範,按老師的節拍認真反復練習,細心體驗站立式起跑的感覺。
教師活動:1、針對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合理地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
2、組織四路縱隊,進行聽反映的站立式起跑練習。對每組每名學生的練習情況給予合理及時的較好評價。
3、組織學生進行接力活動,發展學生配合和奔跑能力。
4、總結學生的練習情況,對表現好的組給予表揚鼓勵。
學生活動:1、各組學生鼓足勇氣,積極投入,反復練習。
2、對老師對自己的評價感到滿意,並鼓足勇氣,準備下次做的更好。
3、各組團結壹致,爭取接力活動的勝利,發揚團結合作的精神。
組織:四列橫隊(左右間隔兩臂,前後壹臂距離)四路縱隊
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xxxx
創新延伸、展示技能
教師活動:講解強調遊戲活動的方法要求,要求學生自由組合,比比看,哪壹組進入遊戲的速度最快。
學生活動:按照老師的要求,積極投入活動,展示自己組的合作及活動的能力。
組織:無固定隊型,在老師規定的區域內自由進行。
(五)預計效果與負荷
通過課的周密計劃,采用合理的教法和手段.85以上的學生應能較好地掌握動作,全面完成教學任務.預計心率可達到140~150次分,密度約50。
篇三
壹、教學理念
本課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樹立“健康第壹”的指導思想,突出壹個“新”字,體現壹個“改”字,以學生的心理活動為導向,面向全體學生,做到人人享有體育,人人都有進步,人人擁有健康。
二、說教材
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壹種體育活動.由於設備簡單,不需要很大的場地容易開展,是小學體育教材中較好的內容.通過跳繩活動能夠促進學生上下肢肌肉、關節、韌帶和內臟機能的發展,對於發展彈跳力、靈敏、協調性等具有顯著作用。
三、分析學生
三年級小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肌肉彈性較差,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發育較晚,他們的骨路肌肉以及內臟器官發育不完善。團體意識逐漸加深,對團體競爭也產生濃厚的興趣。開始註意教師和同學對自己的態度。並通過言語或表情來表現自己情緒。
四、教學目標:運動參與目標:使學生積極參加到學習中,並大膽向同學展示自己的動作。相信我能行,告別我不行。運動技能目標:使學生掌握壹些用跳繩練習的方法,並了解跳繩的特點、對身體的作用、以及註意事項。身體健康目標:通過跳繩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能,促進身體正常發育和發展。心理健康目標:在學習中充分展現自我。增強自信心和意誌品質,得到成功的喜悅。社會適應目標:樹立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積極進取,樂觀開朗。
五、教學過程:首先,我以對話的形式進入課堂常規,大大增加了學生對體育課興趣。在《春天在哪裏》的歌曲中,進行互踩影子遊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然後在動感的《動畫片》音樂下跟老師壹起完成自編操,充分熱身,為上課做好生理和心理準備。由於跳繩的種類和方法很多,為了使教學更切合實際,根據我校開展的跳繩活動情況和學生掌握跳繩動作的實際水平。在安排課時,按照由單人——雙人——多人——集體、以及短繩——長繩、單繩——多繩等順序練習跳繩的各種方法。使同學的練習由簡單逐步到復雜,並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向新的目標挑戰。然後讓學生充分聯想:用跳繩我們還可以做什麽練習?並練習自己喜歡的內容。
具體練習方法:
1、讓同學進行友伴分組,練習以前掌握的跳繩方法。
2、通過導出壹種長繩的練習方法——《闖三關》。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後進行分組練習,比比哪組學的快。然後,學生可以選擇老師給出的跳繩方法練習,也可以自由創編練習,比壹比哪組學的快?哪組的跳法最新穎?在教學中,我適當的參加各組的練習,加深了師生的感情,融洽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並讓同學將自己的跳法大膽的向其他同學展示。增強其自信心,獲得成功的喜悅。通過遊戲比賽的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團結合作能力。
3、最後,讓學生自己想象:用跳繩我們還能做什麽練習,並自選壹樣比較喜歡的項目進行小組練習。最後以悠揚的鋼琴曲《歡樂頌》作為放松音樂,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用繩作放松操。達到恢復學生生理和心理狀態,同時滲透美育,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