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鄉情話題作文,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鄉情話題作文1人人都說江南好,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五壹小長假,我們壹家三口就來到了紹興名鎮——魯鎮。坐上烏篷船,壹壺黃酒,壹盤桂花糕,欣賞著悅耳的蓮花落,品味著,陶醉著。真是“吳酒壹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這滋味兒,妳不去親身體會,又怎麽領略得到呢?
天,陰陰的。霏霏細雨飄忽而來,落在臉上,好清爽啊!周圍的壹切被籠罩在蒙蒙煙雨中,好似蒙上了壹層神秘而美麗的輕紗。船,輕輕劃著。兩岸古色古香的房屋倒映在清澈的水道上,形成了兩幅煙雨縹緲的水鄉圖。壹座座石橋橫跨在縱橫交錯的水道上,水面橋影浮動,為兩幅水鄉圖增添了幾分濃濃的江南氣息。
上了岸,走上濕濕滑滑的石板小路,到處是曲折幽深的小巷,還時不時地望見壹串串紅燈籠迎風飄揚。遠處飄來壹陣吳儂細語,像是在招客,婉轉悠長,聽的人如癡如醉。小鎮逐漸熱鬧起來。鎮上有許多風俗小巷,古老的屋檐下總是擺滿了許多精致的工藝品,引來了許多遊客,為小巷增添了不少生機。
雨,依舊在下,還是那麽清涼。那層籠罩著小鎮的薄霧依然沒有散,煙雨迷蒙,小橋流水,亭臺樓閣,醉裏吳音,無不顯示出江南水鄉獨特的風光與滄桑的月。我,有些醉了。
踏著青青的石板路,壹股幽幽的水鄉之情回蕩在我的心中。夢入江南煙水路,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今去,何日更重遊?
鄉情話題作文2家鄉的記憶,無法忘卻,即使忘卻,但也總還會有家鄉情;家鄉的氣息,無法揮散,即使淡了,也總還會有家鄉味;家鄉的美,如詩如畫,令我如癡如醉,癡在眼前,醉在心裏。
妳可還曾記得,家鄉的山水。壹片片小小的麥田,承載著妳我多少回憶;壹條條石子路上,烙印著我們多少的腳印;壹座座黃土山上,見證著我們多少次的攀巖與努力。
妳可還曾記得這壹切,這壹切的記憶似乎全都裝在了大自然中。
我的家鄉不像“桂林山水甲天下”,也沒有在外的遊子抒發鄉情。也許,美的欣賞與鄉愁永遠無法等同。
早晨,黃土山上臥著的高大喬木,立著壹只只玲瓏的翠鳥。他們揮舞著雙手,放開喉嚨,唱著婉轉的“早晨協奏曲”,遠遠的池塘裏,還看見小魚在遊來遊去,嘴裏還吐著水泡。
在夏秋季,妳還能見到田野裏金黃的稻谷,壹排排的金燦燦的,是壹片金光匯成的海。在田野裏的周圍,也總會有幾株嫩草,清晨,經過露水的洗浴後,隨著風抖動著幼嫩的軀體,這就是生命啊!
這便是我家鄉的寫照。傍晚晚歸的朝霞,那壹縷紅光映照在各個角落,水被染了個紅燦燦,但夕陽的背影照射在山間時,夕陽的身影是如此的高大,有當年火燒赤壁的感覺,樹上的歸鳥都棲息著,享受這壹天下來累積的美味,天色漸暗,幽寂的村莊裏多了點音樂,這正是知了與蟬唱出來的,他們似乎在比拼,很賣力,誰也不讓誰,若不決出個勝負,他們絕不會停息。
如果沒有來到此處,是感受不到這種情緒的。親愛的朋友,眷戀財富不及眷戀家鄉,家鄉是心的搖籃,搖籃中裝載的莫過於大自然與鄉情。
鄉情並不代表著愁與思,鄉情是壹種心靈的傳遞,這種情感我的心中不停地飛躍著,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直到飛到每個人的心間。
鄉情話題作文3我的故鄉在榮昌,那是壹個給我的人生畫卷添上精彩的壹筆的地方。外婆在院子裏種了不少花,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玫瑰是高貴的大紅色公主,櫻花是美麗的桃紅色天使,山茶花是可人的紫紅色精靈……
這時,我們這些女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泡“花水”了。拿個小瓶子,倒上水,摘兩瓣玫瑰,掐幾朵茉莉……然後把摘下的花全部放進瓶子裏,再蓋上瓶蓋,拿起來搖壹會,再放好,等壹小會再打開瓶蓋,壹股香氣迎面撲來,這時連水都是香的,這個時候,“花水”就做好了。用這個“花水”洗手,連手也會變得香香的。泡過的花瓣並不就是這樣扔掉,我們把花瓣用石頭壓住,放在太陽下曬,過兩天來看,花瓣已經曬得像層脆脆的薄紙了。把花瓣小心地拿起來,蘸點水,貼在指甲上,這可是純天然的、無與倫比的美麗指甲畫啊!
我們還吃過花。小夥伴們每人帶瓶礦泉水,把那些最嬌艷的花采下來,用礦泉水沖幹凈,這時的花朵們頭上、身上全部滾動著晶瑩剔透的.水珠,在金色的陽光的照耀下,水珠呈現出七彩的光輝,像鉆石壹般熠熠生輝。這時我們不禁心癢不已,忍不住伸出舌頭,把些鉆石壹般閃亮的小水珠壹點壹點舔下去,然後再咬壹小口花瓣,隨便嚼幾下便囫圇吞下去。這時候,水的甘甜、花的香氣、花瓣的澀味全部湧上來了,無時不刻不沖擊著我們的味覺,味道雖然怪怪的,可好像有股無形的魅力,使人忍不住再來壹口。
玩累了,突然陣陣飯香傳來,這時我們早已餓得饑腸轆轆,像腳底生風似的,壹溜煙跑回了家,不顧形象的大吃起來。
在榮昌的日子裏,我覺得榮昌很普通,離開了,才發現故鄉真的好美好美……
鄉情話題作文4烈日,將銀灰色的公路曬得無法立足。車在公路上前進,偶爾有些顛簸,與其它車壹樣,毫無特點,無人註意。放假,回到老家探望親人。車停了,我們踏上凹凸不平的石階。這條小徑,隱藏在山林之中,陽光映上,也有些許耀眼。這路,已不知走過多少次,被別人踏過多少回。上面的缺角不知何時出現,縫隙中的野草不知何時長出。走到河灘,透著碧綠的河水映入眼簾,波光明滅,泡沫聚散。爺爺前來迎接。壹樣的人,壹樣的船,壹樣的河,從河的另壹邊來到;船頭推開波浪,河面泛起漣漪,長出青苔的船槳劃開水面。幾十年,無數變化,唯此,依然如舊。走進祖屋,奶奶出來熱情地招呼客人。歲月已在他的臉上刻下無數痕跡,發絲已全變為銀白,她黃色的皮膚,與腳下的土地融為壹體,她的壹生,也註定在此。走到小時讓我壹度留戀的地方,壹座最普通,也最特別的平板小橋。橋的花紋已被足跡掩蓋;無數人從它身上踏過:上山的,下山的,玩耍的,趕集的……它是誰搭的,無人過問;它在這多久,不得而知。
以前認為,坐在小橋上,看著腳下的溪水流進江河,流入大海,伴著微風同樣享受,而現在,只能匆匆踏過。鄉間,家鄉,這個不起眼的地方,不是名勝古跡,沒有名山奇水,它擁有的,是屬於自己的美。離開,滿是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