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壹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使同學進壹步熟悉已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等現象。
2.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並能自身設計圖案。
3.同學感受圖形的美,進而培養同學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意識。
重點難點:
1.能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壹、情境導入
利用課件顯示課本第7頁四幅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同學欣賞。
二、學習新課
(壹)圖案欣賞:
1、伴著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四幅美麗的圖案,妳有什麽感受?
2、讓同學盡情發表自身的感受。
(二)說壹說:
1、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上面哪幅圖是對稱的?先讓同學邊觀察討論,再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壹)反饋練習:
完成第8頁3題。
1、這個圖案我們應該怎樣畫?
2、仔細觀察這幾個圖案是由哪個圖形經過什麽變換得到的?
(二)拓展練習:
1、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壹個圖案。
2、 交流並欣賞。說壹說好在哪裏?
四、全課總結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廣泛地應用於平面、立體的建築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和到其它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註意觀察,都成為傑出的設計師。
五、安排作業:
教材第9頁第5題。
板書設計:
欣賞和設計
圖案1 圖案2
圖案3 圖案4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有廣泛的應用。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圖案,小組交流,感受圖案的美,並為自身以後創作圖案提供借鑒。
2.通過欣賞圖案,發展同學的審美意識和空間觀念。
3.自身經歷創作實踐的整個過程,感受創作的樂趣,進壹步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
1.進壹步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加深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正方形白板紙、手工紙三張和剪刀等。
教學過程:
壹、展覽導入
課前讓同學收集圖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考慮: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它有什麽特點?
指名介紹本組中最美的圖案,並結合考慮說壹說它的特點。
二、學習新課
(壹)嘗試發明:
讓同學做第8頁第1、2題。
1、鼓勵同學用學過的圖形設計圖案,對不同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時,教師對有創意、繪圖美觀的同學給予褒揚和激勵。
(二)設計圖案:
做第10頁“實踐活動”7題。
1、 提出三個步驟:
(1)先選擇壹個喜歡的圖形;
(2)再確定妳選用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
(3)動手繪制圖案。
2、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壹個圖案後,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壹)反饋練習:
1、制作“雪花”:
取壹張正方形紙,按書上所示的方法對折和剪裁。可以經過多次練習,直到會剪壹朵美麗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獨立觀察並嘗試做第9頁第5題。
四、全課總結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選出好的作品互相評價,全班展覽。
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我註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
1、註意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新穎、生動、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學習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在教學活動中,註重師生之間民主和諧的關系,為學生提供壹個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暢所欲言,積極主動地學習;
3、充分並恰到好處地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刺激,從而吸引學生註意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願望;
4、在教學設計的最後環節中,我由圖形的美引申到生活中要做到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既關註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關註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但在教學沒有充分註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在設計圖案這壹環節對學生進行統壹要求讓學生都使用彩筆繪畫、塗色,而不是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如剪拼、等讓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喜歡並適合自己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以後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的個性差異考慮在其中,對學困生要求不要過高。壹達到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