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作為壹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麽寫才好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壹、教學目標

①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②理清故事情節。

③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了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⑤聯系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①聯想和想像。

②作品深刻的內涵和思想。

③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熟悉課文。

老師:錄音機、磁帶。

第壹課時

壹、教學內容

理清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說起童話,我們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那麽妳都讀過誰的童話?(學生可能說:鄭淵潔、安徒生、格林等等),看來大家都讀過安徒生的童話,也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小學時,我們學過他的哪篇童話?(肯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賣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壹篇很有特色,也肯定會受大家歡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裝》。不過,我想提醒大家註意:學習本文,要學會多角度、多側面的地學習,去分析。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①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可請壹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邊聽邊猜想。到了壹個新情節的開頭,不要急於往下讀,可以先把書合上,自己先試著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別。(肯定會有不同的想像,可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的想像內容,老師可及時給予鼓勵。)

②播放本課錄音。教師可指導學生邊聽邊圈點不理解的字詞,然後借助工具書或與其他學習夥伴解決。

③指導學生在書上畫出壹些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以便幫助理解文章線索,進行深入思考。

然後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愛 織 看 穿 揭 議

本文以“新裝”為線索展開情節,讓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場騙局中登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性格特征。

3、角色朗讀,讀出各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壹人,皇上壹人,老大臣壹人,誠實的官員壹人,小孩壹人,其余所有角色壹人。)

4、布置作業:

①寫生字,理解詞義。

②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能正確讀出語氣。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暢地熟讀全文。

2、能說出“內集”“俄而”“差可擬”“未若”等詞的含義。並能將本文翻譯成現代文。

3、知道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

學習重點:

誦讀課文,多角度拓展思維。

學習難點:

對兩個詠雪佳句的評析。

知識鏈接

1、作家和作品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此人愛好文學,喜招納文士。

《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壹批文人編寫的壹部記述魏晉時期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在內容上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在寫法上壹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誇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六朝誌人小說的代表作。

2、謝道韞(349—409)“詠絮之才”的起源,魏晉時期的才女。她自幼聰識有才辯。是壹代名將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成人後又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謂是出身於詩書富貴之家、禮樂簪纓之族。

課前預習(高效課堂從預習開始)

1、給加點字註音:

俄而()雪驟()差()可擬()無奕()女

2、參考註釋或查閱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內集兒女俄而雪驟

欣然差可擬未若

3、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詠雪》選自,作者,朝家。該書是小說的代表作。

4、熟讀全文。

學習過程:

呈現目標明確任務

1、能正確流暢地熟讀全文。

2、能說出“內集”“俄而”“差可擬”“未若”等詞的含義。並能將本文翻譯成現代文。

3、知道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

合作預習問題導向

美美地讀(從讀中感受)

1、聽範讀:聽字音、節奏和情感。

2、組員朗讀展示。

認真地譯(從譯中探究)

小組合作,結合課前預習中的重點詞語翻譯全文。

細細地品(從品中領悟)

小組合作探究,討論下列問題: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壹句總述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煉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

2、文中將雪比喻為“”和“”(用課文原句回答),妳認為哪壹個更好?為什麽?

我認為壹句更好,因為。

3、“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壹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4、妳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麽?

我喜歡,因為。

生問師答定向釋疑(學則須疑)

提問向導:從文章的內容、表達技巧等角度提問,提出小組不懂的問題,向老師質疑。

盤點收獲拓展提升

1、請說出壹句有關描寫雪的詩句:。

2、課堂小結:

強化訓練當堂達標(仔細點、動動腦,相信妳壹定會有不錯的成績!)

閱讀《詠雪》,完成壹至三題。

壹、解釋詞語:(每詞8分)

1、內集:2、兒女:

3、俄而:4、差可擬:

5、未若:

二、翻譯下列句子:(每句15分)

1、白雪紛紛何所似:

2、撒鹽空中差可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復習導引

(壹)復習目標

1、回顧基礎知識,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單元的知識結構。

3、品位賞析文章中的精美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4、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二)復習重點

1、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2、品位賞析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三)復習方法

構建知識網絡,梳理剖析主幹知識;強化訓練以實現理解,,互動探究以尋求規律。

第21課風箏

1、在本單元的5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蘊最豐富的.壹篇,應該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宜從多種角度加以引導,拓展思維空間。

2、訓練探究文意的能力。這篇課文的難點較多,正是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要讓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劃出來,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發問精神。教師教學用書裏提出並解答了的九個問題,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點,可以壹次性提出來;同時,在“有關資料”中精選部分有助於探究課文主題的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將問題整理壹下,根據材料和課文,有步驟地研究。

3、課文研讀要以難為樂,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壹下子理解透徹。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壹步就是收獲,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將來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講深講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魯迅的人格、胸懷。

第22課羚羊木雕

1、可以分角色朗讀。

2、課文從孩子的眼光和心態看待——場家庭矛盾,敘事角度和敘事語氣與學生很接近,據此,教師應設法引起學生的***鳴。可以提問:女兒既然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妳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恰當?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發生?

2、這場矛盾沒有壹個完滿的結局,留下壹個空白,正好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比如探討人物語言後的許多刪節符號所蘊涵的意味:比如指導學生分組,分別代表矛盾的三方,討論這場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發展變化的幾個層次。

4、抓住人物內心變化發展的線索。

第23課散步

1、先要求學生跳讀課文,思考:“文章講述的是什麽事?表現哪個方面的話題?以此來整體把握課文。

2、問題研討:①妳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麽?②散步本來是壹件小事。作者卻小題大做、大詞小用,請把這些地方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意圖。⑧對我們寫作有什麽啟示?

3、研討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比如全文中母親僅有兩句話,第壹句話“還是走小路吧”,因為她是“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後說的,有壹個思想轉變的過程,所以應該讀成拖音“還壹壹是壹壹走小路吧”。而第二句“我走不過去的地方,妳就背著我。”不必大聲,應讀出母親吩咐兒子時的坦然。而“我”的那句“走大路”,讀的時候要表現出斬釘截鐵、沒有商量余地的味道。

詩兩首(《金色花》《紙船》)

1、從揣摩語言入手,抓住其中的情景描寫或重要語句展開討論(見教學用書):同時,最好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想象畫面和情景,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動筆畫幾幅詩意圖。

2、在課的最後就本課組織壹次朗誦比賽,鼓勵學生配樂朗誦。

3、了解散文詩的特點,了解冰心“小詩”的特點。

4、利用自讀課本,擴展閱讀泰戈爾詩、冰心小詩。

第24課《世說新語》兩則

1、基本教學模式應當是“誦讀壹討論壹—誦讀”。兩次誦讀的要求應有所不同,前—次要求和復述故事結合起來,達到基本成誦,並且讀懂,字詞句過關,最好能翻譯;後壹次是背誦課文。

2、探究討論的重點可以有:

A、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妳認為哪壹句更好?為什麽?我們能想出壹二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詞嗎?

B、妳如何看待陳元方的為人原則、是非觀?

3、簡要介紹《世說新語》這部書。

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

1、本次活動大多是學生個人在家庭中活動,所以,教師要做好布置和安排。比

如:A、通過適當途徑和方式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對活動心中有數,便於活動順利而有效地展開;B、活動涉及到對家長的咨詢、追問或采訪,教師最好和學生壹起討論壹個具體的采訪提綱,設計壹些具體問題。

2、提前壹周布置下去,提出具體要求。在這期間可以抽查學生的訪談提綱或記錄,以收到督促、監控之效。

3、評價不可缺少。評價的方式可以有:自我評價→同桌互評→小組評價→教師批改→講評作文,還可以通過問卷形式征求家長意見,了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對表現優秀的同學予以表揚。評價的時候還需註意定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4、課內活動時間:寫作2教時,交流1教時、評價1教時。

關於課後練習

1、體現了少而精的原則。就數量來看,精讀課文三四道題,略讀課文兩三道題,引導學生少做練習多讀書,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

2、練習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用。

3、兼顧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如《羚羊木雕》—文後的練習,具體分析略)。

4、特別強調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拓展,並嘗試讓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比如《風箏》和《散步》後都附錄了用來比較閱讀的短文,通過課內外的比較閱讀,對兄弟間的手足情和母子之間的親情有壹個更深入的體驗和思考。

5、十分強調通過誦讀來理解、體味和感悟課文,有些還特別要求背誦。

6、設計了壹些開放性、發散性的題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