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維裏的墻讀後感
[《拆掉思維裏的墻》讀後感]感謝夏璐同學的推薦了這麽好的壹本書,引用夏璐同學的壹句話:很久沒有這種酣暢淋漓、沁人心脾的感覺了,《拆掉思維裏的墻》讀後感。 要說拆掉思維裏的墻,首先要說的是,這墻是怎麽樣的壹堵墻呢?它存在於我們的思維當中(廢話),影響我們內在的情緒和外在的行為,影響我們內在的價值觀和外在的追求。 總會有這樣的事,當付出很多之後,到最後發現得到的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當錢賺多了,也不壹定過得比沒錢時開心。為什麽會這樣?要搞清楚這個,首先要先了解,開始時,為什麽要追求最後得到的那個目的?因為別人都說這樣好,因為別人都覺得這樣會很牛逼,因為親朋好友都喜歡看到這個樣子,因為得到後會感覺頭上有光環,所以有了開始的追求 。但最重要的人沒有考慮到,那就是自己,自己喜不喜歡,自己有沒有興趣,不清楚。另外,古典(書的作者)老師說要平衡好自我、家庭和職業(包括團體)這三者的關系,任何壹方面不好,都會造成很多不開心的事。 對上面的問題進行引申,每個人對事情的看法和做法不盡相同,古典老師說是因為“心智模式”在作怪。心智模式,好比電腦上的軟件,如果有這麽這麽的操作,那麽就會有那麽那麽的結果。古典老師把人比作電腦,心智模式便是影響我們情緒或行為的軟件程序。譬如看見美女就喜歡,看到臟兮兮的人就討厭,看見好車就喜歡,看見開車的人是自己的情敵就討厭。有些東西有人喜歡有人討厭,那就是各人心智模式不同引起。 如果上面的說法是真的,那麽我們的軟件(心智模式)能否升級或者更換呢?事實上是可以的。 當妳總覺得自己的溝通能力不行的時候,妳每次跟別人溝通時都會這樣提醒壹下自己:“我溝通不行的”,於是妳就每次都跟別人溝通得不好了。換壹種想法,每次跟別人溝通前,都告訴自己:“其實每個人都壹樣,我沒什麽比別人笨的,我跟別人溝通沒什麽障礙。”於是妳會發現,妳跟別人溝通會越來越好的。 上面說的是升級軟件,那怎麽樣是更換軟件呢? 當別人都說過年吃發菜好,吃了會發財,但其實吃其它的菜也很好,甚至不發財也可以過得很開心幸福,只要兩小口子和和睦睦、互相珍惜、知足常樂,這簡單美好的生活不是發財就可以有的,讀後感《《拆掉思維裏的墻》讀後感》。當別人都說iphone好,進名牌大學好,買房子、買車子、早點成家立業好,其實那不壹定好,或者說不壹定合適自已。可不可以換個心智模式,追求自己切實喜歡的,那怕是平平凡凡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都有許多美好在裏面。 書上還說了很多觀點,比如 關於投資,年輕的時候應該把資源投資到發展的東西上,而不是投資讓自己安定的東西。 關於愛情,“喜歡”是指向行為的,而“愛”是指向本質的,愛是給予而不是獲得,在沒有另壹方時,自己也不會感覺缺少什麽,但會因為互相的給予讓彼此更幸福。 關於缺點,要有不服輸的精神,從各方面尋找原因,總結經驗,讓自己做得更好。 關於社會公平,社會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但也不能老去抱怨,應該學會去改變。關於逆境,嘗試從別人的角度去想,要怎麽做才能改變逆境,只要這樣,才能那樣,如此去想,要相信,命運是把握在自己手裏的。 關於幸福,幸福來自於對社會物質的轉換能力,這就是說,並不是妳在社會上獲得的物質越多,妳會就越幸福,妳還需要有這個將物質轉換為幸福的能力,讓自己內心幸福;從另壹個方面來說,再窮,也可以是很幸福的;幸福常見的殺手是跟人比較。 換種思維,跳出那面圍著自己多年的墻,或許可以活得很精彩。 古典都是幽默風趣,給我們寫了不可多得的好書。這裏小小幾段文字,寫下的不多,感興趣的就要去看原書啦。 〔《拆掉思維裏的墻》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壹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壹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