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目前面對日益惡化的氣候現象,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註,因為不利影響可能會危及人類社會未來的生存與發展。現今低碳經濟成為熱點問題,應該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內外因的綜合作用力,正推動著我國走向低碳經濟的時代。今年世界環境日6月5日,中國的主題就是“低碳減排,綠色生活”,作為中國公民和地球村的壹員,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肩負起應有的責任與使命,***建我們的綠色家園!
也許,很多人到現在還沒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達斯”的區別,或許還有很多人認為《後天》、《2012》只是純粹虛構的美國大片,全球氣候變暖會議只是和自己沒有多少關系的國際新聞……而實際上,當全球的政治精英們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為人類爭取最後壹個機會時,地球變暖衍生的惡魔已悄悄地走近了妳我,走進了洛陽,走進了河南,它並不遙遠,它就在妳我身邊瞪著猙獰的眼睛,制造著壹個接壹個禍端……
“現在的天氣預報工作越來越難做了。怪異的天氣總是違反規律,讓人難以捉摸,以前所謂的規律總是被現實改變!”河南省氣候中心副主任王紀軍博士感嘆道,“每壹次準確的預報,都凝結著氣象預報員的智慧和汗水!”
王紀軍博士可以輕松地為他的感嘆找來佐證——
2009年11月初的鄭州,秋天似乎根本不願離去,太陽溫暖,綠樹蔥蘢,大街上還能看見穿短袖的人。但11月10日,氣溫驟降,當晚突降暴雪。11日晚9時10分左右,大雪漫天中,突然電閃雷鳴!12日,鄭州降雪量和積雪深度均創下“歷史新高”——超過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壹日最大紀錄。
2010年的4月14日,來洛陽參觀牡丹花會的遊客們都會因看到雪中牡丹這壹“奇觀”而驚嘆不已。而在這天的前後幾天洛陽都是陽光明媚,春意甚濃。
全球暖化,不僅帶來了沙塵,還有暴風雪、寒流,暴雨、熱浪等等極端天氣接踵而來。專家預測,全球氣候還會進壹步變暖,並且變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國的《科學》雜誌,刊登了壹項最新研究成果,稱2009年之後,至少有壹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氣溫將超過歷史上最高的1998年,將有更多的極端天氣頻繁出現,人類不得不面臨南北半球冰火兩重天的考驗。同時聯合國評估報告提醒,人類如果不重視環保,到本世紀末,平均氣溫最多將上升6.3攝氏度,這是壹個怎樣可怕的數字?簡單講,如果平均氣溫上升3攝氏度,僅在亞洲,每年就有700多萬人,面臨洪水侵襲。如果氣溫上升4攝氏度,全球就會有30多億人,面臨缺水問題。
去年入秋以來,我國西南、江南、華南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幹旱。在我國降雨量最為豐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區幹旱少雨,旱魃肆虐。農田龜裂、塘壩幹涸、河溪斷流……3月23日,來自國家防總的統計數據顯示,因幹旱造成飲水困難的人數已達2271萬,其中旱情最嚴重的雲、貴、川、桂、渝五省份達1805萬人;我國耕地受旱面積1.14億畝,其中,作物受旱面積8796萬畝(重旱2798萬畝,幹枯1381萬畝);待播耕地缺水缺墑2612萬畝。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積達9654萬畝,占85%。
除了幹旱、氣候反常、全球變暖之外,水資源短缺、居住環境惡化 、經濟損失加劇 、海平面上升、 人類健康受威脅、 物種變化加劇等等眾多問題都亟待解決。
面對全球暖化的大危機,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也要為祖國、為世界來自己的壹份力。我們不能阻止氣溫的上升,不能控制兩極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雲南的幹旱。因為它們是已經發生的事實了,我們只能盡量減少災難對我們造成的影響。隨著被譽為“改變地球命運”的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兩會“低碳經濟”關鍵詞的熱化,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對低碳的宣傳,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被社會各方面以及廣大老百姓所詳知。
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城市不僅是政府、專家的事,積極樹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壹個公民的責任。“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制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汙染的落後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汙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低碳生活,是壹種自然而然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註意節電、節油、節氣、垃圾回收以及綠色出行,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每個節能細節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壹份力量,都是對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社會的壹種支持。
我們要實現宏大的節能降耗戰略,或許要取決於很多細微之處。人們應看到,這“細微之處”不只是制造業、建築業中許多節能技術改進的細節,也包括日常生活習慣中許多節能細節。對於世界第壹人口大國來說,每個人生活習慣中浪費能源和碳排放的數量看似微小,壹旦以眾多人口乘數計算,就是巨大的數量。科技工作者和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有責任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眾開展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創意活動和普及工作,使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做出新貢獻”的科學發展決策,變為全民的實際行動。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的“世界公民”責任擔當,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難得機遇。因此,倡導低碳經濟、改善生活方式,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壹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是企業行為,也是壹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為在校大學生的我們,可以隨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網,去上課時電腦別待機,出去的時候關掉壹切電源。多用電郵,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傳真打印機;盡量少使用和不用壹次性牙刷、壹次性塑料袋、壹次性水杯……因為制造他們所使用的石油也是壹次性的;出門盡量步行,低碳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同時,主動參加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充分利用所學知識貢獻自己的壹份力量。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汙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熱點。節能減排勢在必行,低碳發展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低碳生活不僅是壹種態度、壹種義務,更是壹種責任。中國是壹個負責任的大國,壹個負責任的國家必然要有負責任的公民。我們不僅要倡導低碳生活,更應該主動踐行低碳生活。
因為人類只有壹個***同地球,選擇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同的責任和使命。
青年大學生知識廣博、充滿朝氣、思想認識趨於理性、踐行低碳熱情高漲,有著‘承前啟後’的社會責任,是‘低碳發展’的生力軍和先鋒力量,是最好的的踐行者、宣傳者。節約每壹滴水,讓我們擁有更蔚藍的海洋!節約每壹度電,讓更多的角落灑滿光明!倡導節能低碳環保,需要妳我齊心協力。讓我們行動起來,用我們的智慧和雙手,積極加入到節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將節能低碳低碳的環保意識傳播給身邊的每壹個人。讓我們攜手並肩、***同努力,以心系家國的使命感,積極行動起來,為綠色節約型華園的構建做出表率,貢獻自己的壹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