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迪?波許(1960--2008),他是,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人際交互及設計學教授。
1988年至1997年間任教於弗吉尼亞大學,是壹位成果頗豐的教師兼研究員,與奧多比、谷歌、美國藝電公司以及迪士尼進行過合作,還是愛麗絲教學軟件項目的領頭人。
2008年7月,蘭迪因胰腺癌並發癥在家中去世,年僅47歲,逝世前的幾個月裏,他進行了壹場轟動全美的最後的演講,之後推出同名書籍,我看到的這本書就是根據他最後壹次演講,他的校友傑弗裏?紮斯洛整理的。
說實話,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以為這裏面會或多或少有壹些技巧,然而,當我真正翻開並閱讀完後,我發現並沒有所謂的技巧,讓我感受到的只有“真誠”二字!
任何壹份好的演講都不可避免的要具備“真誠”!!真誠的態度,真誠的語氣,真誠情感的流露!!!
這篇演講從他生病目前的狀態講起(全程都是正能量的),講到了他兒時的夢想,講到了他實現夢想的興奮,也講到了他將實現夢想的方法成功復制到其他領域,他講到了自己的家人(他的父母,妻子,三個孩子)……
我就在想,如果是我做這樣壹份演講,我會怎樣做?
我想人生在最後的時刻,更多的關註的應該是生命對生命的影響,比如說,放不下的家人,感恩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感謝自己在幾個關鍵人生轉折時刻的自持、自律…
我在思考壹個問題,就是自己的成功時刻,或者說自己的裏程碑事件在哪裏?是什麽?給予多少人影響和鼓勵?
我想還應該是有的,當然,即便沒有,可是現在已經意識到了,我還是相信那句話
我可以努力讓它有,因為我還有機會!!
我們再回到這本書當中來,這本書全程讓我看到的,除了真誠之外,也看到了她是如何將智慧呈現於人前的,也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價值的呈現,他都是通過第三張嘴講述的,他壹個字的大道理也沒有給我們講,我相信看到這段文字的妳,壹定會有所感悟,也壹定會有所行動,我會借鑒他的方法。
這本書在最後部分他對孩子,對老婆的那些留言,讓我的眼圈濕潤了。